保定文化遺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保定有國家5A級景區2處、國家4A級景區6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簡介

  保定市位於華北平原中部,地處京、津、石三角腹地,西臨太行,東臨渤海,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是1986年國務院第二批命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保定建城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城歷經唐堯至宋、金千年演變之後,元太祖二十二年,由一代名將張柔主持重建,劃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築寺廟,造園林,修築城牆,從此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元、明、清三代,保定皆為京畿重地,亦因“保衛大都,***天下”而得名。清康熙八年,直隸巡撫移駐保定,保定始為省會,成為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城商務繁盛,人煙稠密,店鋪林立,鱗次櫛比,輝煌景象直追平津。

  之:大慈閣

  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大慈閣坐北朝南,單簷歇山頂的山門,門楣書“真覺禪寺”,門前一對石獅,分立左右。穿過山門,東為鐘樓,西為鼓樓。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階22級,面寬17.54米,進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欄杆。主體建築大慈閣巍然聳立其上,歇山布瓦頂,重簷三層,直上雲霄。底層面闊5間,進深2間。閣內有1尊觀音菩薩像,妙相莊嚴,42條手臂分別執有淨瓶、寶劍、禪杖、菱鏡、拂法等法器。慈眉善目,神態安然。東西兩側的壁畫為十八羅漢畫像及經變故事,是閣內遺存的藝術精品。閣內有樓梯可通二、三層。通高約25米。角樑下皆墜風鐸,風動鐸響,丁當悅耳。簷脊上做蹲獸,栩栩如生。

  之:古蓮花池

  唐上元二年***675***在臨漪亭的基礎上建立。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南側。地處保定舊城中心,佔地面積3.15公頃,池水面積0.79公頃,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一座實景園林。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張柔由滿城移駐順天軍***金代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重新修築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蓮池。從元至今700餘年來,時為別墅,時為書院,時為賓館,時為行宮。1921年修復蓮池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書"古蓮花池"四字匾額,至今仍用該名。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主要建築有水東樓、藏書閣、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濯錦、灑然、不如、六幢、觀瀾等亭,宛虹橋、曲橋和元建白石橋等,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蓮池東廊為碑林,有清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御筆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書法家書寫或臨摹的碑碣88方。古蓮池兼南北園林之美,有"城市蓬萊"、"三湘七澤"、"小西湖"等美譽。1988年,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秀麗的風光躋身於"全國十大名園"之列。

  之:直隸總督署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99號。

  清代直隸總督處理公務的衙門。該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順天路***後改保定路***總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為衙署,明初為保定府衙,永樂年間改作大寧都司署。入清以後,幾經變化修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奉諭大興土木,改建為直隸總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歷經8帝182年的歷史,始終為直隸省的軍政樞紐機關。駐此署的總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衛、方觀承、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歷史內涵豐富,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譽。民國以來,則為直隸督軍、川粵湘贛經略使、直魯豫巡閱使、保定行營、河北省政府駐地。

  之:王氏莊園

  保定正西的腰山鎮,距保定市25公里。保定腰山王氏莊園始建於清朝初年,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腰山鎮,是王氏先祖王錫袞所建。保定腰山王氏莊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府邸和鉅商的豪門巨宅,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之:滿城漢墓

  。位於保定城西北21公里處滿城縣陵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墓葬。是中國目前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山洞宮殿。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劉徹的庶兄,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作為中山國的第一代王,統治長達42年。

  劉勝墓與竇綰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佈局上兩墓則大同小異。全墓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6個部分,墓室中分別修建了木結構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齊備的豪華地下宮殿。墓內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外,發掘中還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種。

  其中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尤以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最為珍貴。劉勝、竇綰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全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劉勝金縷玉衣全長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竇綰玉衣全長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600克。

  之:定窯遺址

  該縣曾屬定州管轄,故稱定窯。是中國北宋時期五大名窯***官窯、哥窯、汝窯、均窯和定窯***之一,以生產優質白瓷著稱。定瓷窯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在澗滋村北一帶,至今瓷片、窯具、爐渣、瓷土等堆積仍然很多,有13處高大堆積,最高的堆積達15米。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

桂林石山是怎麼形成的_桂林石山的形成原因
河南最新古墓考古發現
相關知識
保定文化遺址
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論文
保護文化遺產的論文
關於保護文化遺產的公益廣告詞
建設特色文化名城提升保定文化軟實力
保護文化遺產的作文
保護文化遺產英語作文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介紹
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介紹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