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小編在此整理了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

  飛離地球,遨遊太空是中華名族很久以來的夢想。在中國的古代,早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神話,人飛於天。車走空中的傳說,以及“鯤鵬展翅”九天攬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黃子孫,不只是在簡單地描繪著瑰麗絢麗的飛天之夢,他們於千百年的歲月流傳之中,不斷地嘗試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中國明代的官員萬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只火箭捆綁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兩隻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但是,隨著一聲巨響,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煙霧中。人類首次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

  儘管如此,萬戶那種勇於實踐的探索精神,卻使人們的內心深處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國際航天史學家公認為人類升空探索的先驅。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儘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國的航天事業也呈現出勃勃生機。毛澤東主席在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之後的第二年——1958年,莊重地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經過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遼闊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那穿越蒼穹的《東方紅》樂曲,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不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

  在準備發射人造衛星的同時,中國科學家滿懷希望地開始了載人航天技術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製、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主進醫院;有的年輕人雖然風華正茂卻華髮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成千上萬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結果。那天早晨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發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劃過一道絢麗的曲線,看起來宛若一條蜿蜒的蒼龍,尋件便消失在蒼穹之中。10月16日6時23分,飛船在環繞地球14圈後成功返回祖國大地。航天遠楊利偉在著陸場即將登機返回北京的時候,用三句話概括了他21小時的太空旅行:“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簡單的三句話,對無數參與航天建設的人們作出了崇高的評價——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這飛行正常,使人感覺良好的飛船,就不會有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重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國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奮鬥,終於在今天成為了美好的現實。

  2005年10月12日,中國航天與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開始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於17日凌晨4時順利著陸,航天員安全返回。“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蔘與的空間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

  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有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遊於更深、更遠的太空。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簡說

  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於實現了。文章熱情讚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簡要敘述了炎黃子孫為了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千年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重點描述了明代的萬戶所嘗試的人類首次火箭飛行。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呈現的勃勃生機,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到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終於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第三部分***第10段***,簡要描繪了炎黃子孫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遊更深更遠的太空。

  課文重點敘述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的經過。具體敘述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艱鉅和困難;廣大科技工作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和成功返回及其偉大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導學

  1、儘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用萬戶的火箭飛行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遊太空的夢想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失敗和挫折;另一方面開啟下文,說明中華民族並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2、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句子中的三個“最”字,充分說明了載人航天工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顯示出的巨大的勇氣和決心,也充分說明了中國航天工作者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

  3、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奮鬥,終於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鬥的結果,讚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勇於挑戰的精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相關知識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教材解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同步指導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建議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烏鴉喝水教學建議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最大的書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烏鴉喝水詞語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