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有什麼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千慮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來表示自謙。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千慮一得相關典故內容。

  千慮一得的意思

  [釋義] 慮:思考;得:收穫。在千百次的考慮中;總會有正確的時候。

  [語出]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正音] 得;不能讀作“děi”。

  [辨形] 慮;不能寫作“虛”。

  [近義] 百慮一得

  [反義] 千慮一失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在書面語。一般作賓語。

  [結構] 複雜式。

  [例句] ①我們不應該鄙視那些~的好意見。②對這個問題;我是外行;剛才的話僅供參考;所謂“~\"。

  千慮一得的成語典故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後,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共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

  景公知道這件事後,感嘆他說:“相國家裡竟然如此貧困,我一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晏嬰不願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

  “請稟報大王,我並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您這次又不願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

  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

  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並表達作為一個臣子,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你晏嬰為什麼要推辭?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聖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用千慮一得來造句

  1*** 以上是我的看法,千慮一得,也許可以供你們參考。

  2*** 對這個問題,我是外行,剛才的話僅供參考,所謂"千慮一得"。

  3*** 嚴上加嚴,細中加細,慎之又慎;寧肯“千慮一得”,決不“百密一疏”。

  4*** 我們不應該鄙視那些千慮一得的好意見。

  5***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聽聽那些千慮一得的好建議。

  6*** 這個建議,只是千慮一得,僅供各位領導決策時參考。

  7*** 這個方案是千慮一得的成果。

  8*** 我們的意見也許會有千慮一得之處,供你參考.

  9*** 寄雖疾侵耄及,言無足採,千慮一得,請陳愚算。
 

  千慮一得典故的人

千人所指的歷史典故
草菅人命的造句
相關知識
千慮一得有什麼典故
孤注一擲有什麼典故
一枕黃粱有什麼典故
一不做二不休有什麼典故
一毛不拔有什麼典故
一毛不拔有什麼典故
憂心如焚有什麼典故
咄咄怪事有什麼典故
取而代之有什麼典故
推陳出新有什麼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