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文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成語是我國語言的瑰寶更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成語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口語和書面語中的運用十分廣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大公無私的故事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

  “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

  “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

  “現在朝廷裡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篇二:不求甚解的故事

  “不求甚解”這則成語的原意是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工夫。現在則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瞭解情況。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又名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陶淵明的家鄉潯陽一帶水旱災害連年不斷。陶淵明靠著微薄的田產,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活,過著非常艱難的日子。

  儘管如此,陶淵明不羨慕榮華富貴,喜愛清靜閒散的田園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讀書寫詩,不僅不覺得苦,反而覺得十分自在。大概二十八歲那年,陶淵明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樣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裡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裡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篇三:不屈不撓的故事

  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霎[shà]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訊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讚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róng],是琅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撓。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看了的還看了:

中國兒童成語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書中的故事
相關知識
兒童成語故事文字
兒童成語故事文字版大全精選
兒童成語故事文字版
兒童英語故事文字三年級
幼兒園成語故事文字版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連續播放文字版
兒童成語故事表演文字稿本
兒童看的成語故事文字版
兒童看的成語故事文字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文字版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