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是指導人類社會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為此,2013年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在主持集體學習時就號召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下面給大家介紹。

  歷史唯物主義,又稱“唯物史觀”。主要涵括以下內容: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4.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延伸閱讀

  理論定義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祕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係、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祕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象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物件。

  理論特徵

  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係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

  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

  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物件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區域性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物件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域性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什麼水晶招偏財功能最強
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
相關知識
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
高中政治歷史唯物主義內容彙總
高二政治歷史唯物主義知識點總結
歷史唯物主義的缺陷是什麼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是什麼
高三政治哲學歷史辯證唯物主義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八大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快速複習方法
歷史教學基本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