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主觀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做七年級歷史單元測試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

  第四單元測試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時間:45分鐘 總分:60分

  一、精彩四選一每題1分,共15分

  1.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軍事謀略在下列哪場戰役中得以施展  

  A.鉅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2.曹操高陵1號墓考古發掘受到各方關注。一代梟雄曹操,歷經百戰,卻遭遇了赤壁之戰的大敗。其中的原因是  

  ①孫權、劉備結成同盟,共同抗擊曹操 ②孫、劉聯軍驍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孫、劉聯軍善於利用自然條件 ④曹軍不習水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複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幅圖直觀反映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4.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進了民族融合 B.學習了漢族先進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5.前秦、東晉之間的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淝水之戰後出現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統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戰狀態 ③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④東晉統治暫時穩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江南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飢。”這一現象開始出現於  

  A.秦朝 B.西漢

  C.東晉南朝 D.宋朝

  7.下列表格《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鮮卑姓 漢姓 鮮卑姓 漢姓

  拓拔 元 賀蘭 賀

  丘穆陵 穆 獨孤 劉

  步六孤 陸 尉遲 尉

  A.商鞅變法 B.頒佈“推恩令”

  C.八王之亂 D.孝文帝改革

  8.學完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後,你認為對這一時期的基本特徵的描述,最為準確的是  

  A.群雄並起與國家分裂 B.社會安定與對外開放

  C.國家統一與中央集權 D.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9.根據下列資訊判斷此人是誰  

  ①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 ②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 ③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

  A.酈道元 B.賈思勰

  C.祖沖之 D.王充

  10.“曆法天文計算精,圓周小數點分明。千年國外方求出,月後環山宇宙名。”這首詩稱讚的歷史人物是  

  A.祖沖之 B.賈思勰

  C.顧愷之 D.酈道元

  11.下列關於古代書法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鍾繇獨創楷書書法 B.鍾繇——《蘭亭集序》

  C.王羲之被後人譽為“書聖” D.西晉設定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

  12.某書法協會準備在門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認為應該選取下列哪一個人物的塑像比較適合  

  A.祖沖之      B.王羲之       C.賈思勰        D.蔡倫

  13.在一次鑑寶活動中,某持寶人持有右圖所示名畫,經專家組鑑定,這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依三國時期魏國曹植的名賦而作的真跡的區域性圖。它是  

  A.《步輦圖》

  B.《洛神賦圖》

  C.《天王送子圖》

  D.《清明上河圖》

  14.以下是某歷史小組同學為雲岡石窟設計的解說詞,其中正確的是  

  A.開鑿於西漢,宣傳的是佛教 B.開鑿於東漢,宣傳的是道教

  C.開鑿於北朝,宣傳的是佛教 D.開鑿於唐朝,宣傳的是道教

  15.小華擬定了主題為“古代文化與現實生活”的四個探究小課題,其中最切題的是  

  A.雲岡石窟與雕塑藝術 B.《史記》與體育運動

  C.司母戊鼎與古典音樂 D.《論語》與佛教文化

  二、組合列舉

  16.根據提示寫出下面人物的名字。6分

  1230年,孫權派將軍________率領萬人的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絡。

  2蜀漢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係,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3北朝農學家________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

  4南朝的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小數點後的第七位數字。

  5________和________是曹魏時期的書法名家,他們兼採漢末眾家書法之長。

  三、辨析改錯

  17.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題前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並加以改正。6分

  【  】1官渡之戰後,曹操陸續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66年,司馬睿篡奪了皇位,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16年,內遷的鮮卑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歌

  材料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孔,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1材料中的“浪花淘盡英雄”“一時多少豪傑”,是說在那個歷史年代,曾有過很多的英雄豪傑。請你舉出兩個當時的“英雄豪傑”來。你最喜歡的是哪個英雄豪傑?為什麼?4分

  2你知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所描述的是歷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嗎?這次戰役交戰雙方是誰?對當時的局勢有什麼影響?5分

  3除了這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古代以少勝多的戰役?試舉出三個。3分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兩漢時期,全國絕大部分人口分佈在黃河流域。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南遷,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漢、江浙三個先進的農業經濟區,經過六朝時期的長期開發,逐漸可與北方媲美。

  1兩漢以前我國經濟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什麼?2分

  2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南遷的原因是什麼?2分

  3東晉南朝時期,我國南方地區經濟逐漸得到開發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的表現有哪些?3分

  五、開放探究

  20.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請你結合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探究以下問題。10分

  1商鞅變法中損害奴隸主貴族特權的內容是哪一項?受到農民歡迎的重大舉措是什麼?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學習漢族社會習俗的重要措施有哪些?這場改革有何進步意義?6分

  3商鞅變法前,秦國很多開明的奴隸主將土地出租給奴隸耕種;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國北方出現了“漢人胡食、胡人漢服”的現象。結合以上現象分析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麼?2分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參考答案

  1.C 2.D 3.D 4.D 5.C 6.C 7.D 8.D 9.B 10.A 11.B 12.B

  13.B 14.C 15.A

  16.1衛溫 2諸葛亮 3賈思勰 4祖沖之 5鍾繇 胡昭

  17.1【√】。2【×】改正:司馬睿改成司馬炎。3【×】改正:鮮卑改成匈奴。

  18.1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等。比如喜歡諸葛亮,理由:諸葛亮足智多謀,致力於治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言之有理即可 2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和曹操;為三國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3官渡之戰、淝水之戰、鉅鹿之戰等。

  19.1黃河流域開發相對比南方早;南方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落後。2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3北方人大量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人手;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社會秩序相對穩定。4農業: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並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農業技術也有了很大改進;普遍實行了麥稻兼作,五嶺以南地區還種植了雙季稻。手工業:南方的手工業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製鹽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商業:南朝時的建康,人口已過百萬,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

  20.1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或獎勵軍功。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姻;採用兩漢、曹魏的官制、法律等。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國力。3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單元測試卷
相關知識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主觀卷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英語上冊第四單元測試試卷及答案
新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政治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
新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及答案***2***
七年級政治上冊第四單元測評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