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鄉土情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濃濃鄉土情讓小學生了解家鄉的風俗文化、地域特色,進而認識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課是讓小學生了解家鄉的風俗文化、地域特色,進而認識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如龍江文化與地域的關係,龍江飲食與氣候的關係等,真正明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進而讓學生作為龍江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現階段的小學生對家鄉已有簡單的認識和了解,但還未從“文化”的意義上去探討和追尋龍江大地的歷史與文化,因此本課是對學牛原有認知的延伸、拓展和提升,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並且根據地域特點重組教材,讓學生廣泛地去收集和處理資訊,學會用歷史的、地理的視角去了解家鄉。

  教學目標

  1.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2.探究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氣候、地形、歷史之間的關係,從而進一步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活動重點

  通過考查瞭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飲食習俗,認識自己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活動難點

  能真正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電子課件:***1***各地區不同民族風情的畫面;***2***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師準備音訊檔案《說方言》《龍江劇》《二人傳》。

  3.學生準備家鄉黑龍江的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師生互動,引入話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嗎?

  生背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師:鄉土的芬芳、故園的眷戀、根的追尋.這是人類特有的情懷。尤其是那些身在異鄉的人,聽到家鄉話,看到家鄉人,更會感到格外的親切與溫暖。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濃濃的鄉音、鄉情中長長大的。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家鄉,瞭解這片黑土地的民俗文化。瞭解家鄉文化淵源

  1.說說東北話。

  師:先來說說“鄉音”。我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可以說是“南腔北調”,我們的家鄉話叫什麼呢?誰知道?

  師:誰會說?說一兩個詞語也可以。

  ***1***說一說東北話。

  師:隨著社會的進步,方言在我們的生活巾漸漸隱退了,看看你們能把這些東北話翻譯成普通話嗎?

  [課件出示一些典型的東北方言]

  ***2***發現了嗎,東北話的特點是什麼?為什麼很多演員把它運用到小品、相聲、評書等藝術表演之中?

  師:東北活最接近普通話,是普通話的基礎方言,是最富親和力的一種語言。白山黑水養育了我們豪放、熱情的個性,東北話也帶有這一特點。

  ***3***各地方言都帶有當地人鮮明的性格特徵,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

  [課件播放:侯寶林的相聲]

  2.家鄉表演藝術及民俗工藝。

  ***1***師: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藝術,現在來說一說我們家鄉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課件圖文並茂的介紹各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誰能把我們家鄉的這些龍江藝術表演一下?如秧歌步、舞手絹、舞扇子等。

  師:龍江藝術展示著龍江人的聰明智慧,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2***擴充套件知識

  師:在不同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的薰陶下各地形成廠自己特有的文化藝術,請大家看螢幕:

  [課什介紹吹嗩吶、唱京劇、客家人唱山歌、剪紙、捏麵人、剪紙等]

  3.民居面面觀。

  ***1***找找家鄉的老房子。

  師: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也養一方建築。比如新疆地區乾旱少雨,屋頂就不是人字坡頂而是平頂;因為蒙占人為遊牧民族,蒙佔包建成圓形可以適應任何方向的大風。

  師:同學們,我們家鄉的氣候、地形、地理位置有什麼特點呢?民居又是怎樣適應這一特點的呢?

  生:寒冷、偏遠、人跡罕至、荒涼、空曠.

  師:清代歷史劇裡皇上處罰臣子時常說這樣一句活“發放到黑龍江寧佔塔”***寧安縣內***,可見黑龍江曾是清代著名的流放地。為了適應這一特點,我們的民居具有哪些地方特色呢,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更科學、詳盡的介紹一一

  [課件展示東北民居的特點]

  ***2***民居掃描

  師:想看看其他地區的民居嗎?***能說出特點就更好了***

  課件出示圖片:北京四合院、安徽民居、吊腳樓、陝西窯洞、客家土樓、江南水鄉的民居……

  4.追溯地名的來歷。

  ***1***家鄉的街名、地名和老房子一樣,也記載著家鄉的歷史,你知道家鄉的哪些街名?課件出示六組街名:

  A.一曼街、靖宇街、斯大林公園

  師:這些街名有什麼特點?知道他們嗎?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街道還有哪些?

  生:兆麟街、尚志大街、果戈理大街、中山路……

  B.磚街、瓦街、鐵丁:街、木工街

  師:這些街名是什麼意思?以居住人身份、職業命名的還有嗎?

  生:工程師街、海關街……

  師:滿族人多且一度佔據統治地位,所以家鄉還有這樣一些地名:

  C.哈爾濱 滿語“阿勒錦” 齊齊哈爾一一滿語“邊疆之城”的意思

  問:我們家鄉的地名還有哪些特點呢?

  D.車站街、大直街

  師:以標誌性建築或街道形狀為名的街名還有哪些?

  生:曲線街、夾樹街……

  師:還有一些街名錶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一

  E.康安路、新陽路、和興路、人和街、和平路

  師:還有一些與歷史時代有關的街名,見字知意一一

  F.一匡街、復興、復華、振興街、紅軍街、建國街、安國街

  5.龍江飲食。

  師: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大致可概括為八個字“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作為家鄉人你品出家鄉菜的特點了嗎?

  [課件介紹龍江菜系特點]

  問:知道東北四大燉指什麼?

  生: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鯰魚燉茄子、酸菜燉白肉。

  交流體會,昇華感情

  師:今天,通過學習交流,你們對家鄉文化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問題和感受。現在,我們起來聊一聊吧!

  ***學生交流,談感受***

  總結

  師:千百年來龍江人在這神奇的黑土地上,辛勤耕耘,開拓進取,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家鄉文化藝術,令我們讚歎、佩服。作為新一代的龍江人我們更要飲水思源,從身邊事做起,熱愛家鄉、建設家鄉。

  踏一方土,飲一江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黑土地上,有我們割捨不斷的鄉土情懷,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就在這裡,讓我們共同珍視這筆珍貴的精神財富吧。

  板書設計

  濃濃鄉土情

  鄉音:東北話

  民居:“四合院”為基礎

  藝術:龍江劇、扭秧歌……

  街名:人物名、歷史……

  飲食:鹹、辣

  濃濃鄉土情教學反思

  《濃濃鄉土情》一課通過讓學生考察和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本課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

  一、鄉音

  課前我問:“同學們,你們會說家鄉話嗎?”學生們紛紛舉手“搞麻滋、哦活啦等”。學生們興趣十足,再用一首鬆滋歌謠活躍了課堂,增添了學生對家鄉話的瞭解和熱愛。

  二、鄉情

  這部分我是這樣處理的,本學期有一件讓我特別感動的事,就是我們學校一年級一班的一位同學父親去年去世,母親今年又病故,她成了孤兒,我們學校全體師生都給她捐了款,獻了一份愛心,這不僅是我們的校友情,而且是我們的鄉情。藉此我問學生,你們還知道那些鄉情,這時候,有的學生談到了鄰里情,家鄉中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三、鄉土文化

  講解這一部分時,我先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本地的工藝品,並讓他們說說我們這有特色的食品,學生們暢所欲言。我問學生,當你們看到美麗的作品後想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說“驚訝”,有的學生說“不可思議”,有的學生說“作品來之不易,如果在失敗中放棄,就沒有這麼美麗的作品,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失敗不可怕,失敗的下一步就是成功。”

  在教學中我通過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每一個活動都能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在教學中始終處於一種較高的狀態。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在活動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再一次提升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理解,注意選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再一次提升教學手段,讓《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迴歸於生活。


魚游到紙上教學隨筆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濃濃鄉土情教學設計
三年級科學瞭解土壤教學設計及反思
陸游訴衷情教學設計
九年級課文故鄉預習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家鄉的橋教學設計
看地圖找家鄉教學設計
小學資訊科技家鄉的地域特色教學設計
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我的家鄉在哪裡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少年閏土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