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寄揚州韓綽判官》是唐代詩人杜牧離開揚州以後懷念昔日同僚韓綽判官而作,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寄揚州韓綽判官》閱讀材料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寄揚州韓綽判官》閱讀題目

  1.首句中的隱隱,迢迢,寫景中蘊含無盡意趣,試簡要分析。

  2.後兩句話展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寄託了什麼樣的情感?

  《寄揚州韓綽判官》閱讀答案

  1.它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青山逶迤,隱於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且隱含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盪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2.展現了二十四橋拱月,玉人浴輝吹簫的明麗畫面,是詩人臆想中秋後月夜的揚州,也是詩人早年生活在揚州時景象的又一次再現,同時又寄託著對別後的揚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寄揚州韓綽判官》賞析

  揚州之盛,唐世豔稱,歷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

  首句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青山逶迤,隱於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盪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此時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風光依舊旖旎秀媚。正由於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無數,詩人記憶中最美的印象則是在揚州“月明橋上看神仙”***張祜《縱遊淮南》***的景緻。豈不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更何況當地名勝二十四橋上還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橋,一說揚州城裡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玉人當指韓綽。元稹《鶯鶯傳》“疑是玉人來”句可證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侃,問他當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妓女歌吹取樂。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兩人親暱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溫,而且調笑之中還微微流露了詩人對自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感喟,從而使此詩平添了許多風韻。杜牧又長於將這類調笑寄寓在風調悠揚、清麗俊爽的畫面之中,所以雖寫豔情卻並不流於輕薄。這首詩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橋上的美麗傳說與“月明橋上看神仙”的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觀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讀之令人如見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彷彿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秋盡之後尚且如此美麗,當其春意方濃之時又將如何迷人?這種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指歸***見葉燮《原詩》***,正是這首詩成功的奧祕。


  

途經秦始皇墓閱讀答案
荊州道懷古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寄揚州韓綽判官閱讀答案
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翻譯及賞析
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及翻譯賞析
與韓荊州書文言文閱讀答案
寄全椒山中道士閱讀答案
甘州遍秋風緊閱讀答案
北史韓麒麟傳閱讀答案
漢書韓延壽傳閱讀答案
韓詩外傳閱讀答案
植物的五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