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成語是中國漢語詞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固定的結構和獨立意義。很大一部分成語是由古代沿襲下來的,是約定俗成的,因此是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內涵和特徵的語言成分之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張詠***946—1015***,字復之,號乖崖,諡號忠定,宋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人。亦稱張忠定、張乖崖,太平興國年間進士。累擢樞密直學士,真宗時官至禮部尚書,詩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稱。 他的文集被命名為《張乖崖集》。

  的典故

  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一次,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裡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吏抓來追問,並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裡不服,大聲嚷道:“一枚銅錢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對我這麼凶狠啊!”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一條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個銅元,一千日就是一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一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後,他下令將這小吏斬首。

  的啟示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滿了崎嶇與坎坷,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可以滴穿一塊塊頑石,獲得成功。每一位成功者都經歷過風風雨雨,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用鍥而不捨的精神攻破了一個個難關,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展望未來,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不懈、目標專一。

  的延伸

  【發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出處】《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後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解釋】滴:滴落。穿: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恆,事情就可能成功。

  【近義詞】磨杵成針、水到渠成、鍥而不捨、滴水穿石、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反義詞】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淺嘗輒止、鍥而舍之、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用法】作謂語、狀語
 

水滴石穿的成語典故是什麼
水滴石穿的成語典故
相關知識
水滴石穿成語故事
水滴石穿寓言故事_水滴石穿成語故事內容
水落石出成語故事
背水一戰的成語故事介紹
車水馬龍的成語故事介紹
近水樓臺的成語故事
關於車水馬龍的成語故事介紹
車水馬龍的成語故事
車水馬龍的成語故事
關於落井下石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