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在五年級的語文教材中,第二單元的內容比較重要,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題西林壁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課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十九課《題西林壁》

  教學目的:

  1、藉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影、實物投影儀、實物:三稜柱

  教學步驟

  一、場景設定

  在教室裡懸掛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同時包括風景畫。

  二、匯入

  1、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

  生說風景***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

  師:同學們說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紹一處風景。***放映廬山錄影******目的: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以後,你覺得廬山怎麼樣?

  生談感想***目的:使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後,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三、講解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並把不認識的字勾出來。

  3、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我知道班上的同學朗誦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為老師朗誦一次。

  生讀古詩,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重點:捲舌音、平舌音***

  4、範讀古詩,講讀法。

  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可別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後三個字連著讀。大家願意聽老師按照這個規則朗誦一遍嗎?

  師配樂朗誦古詩

  現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

  師:請同學們再來朗誦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古詩***配樂***

  5、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

  師:在這堂課中我們要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出示學習任務***,請讀一遍。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激勵學生***好,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完成前四項學習任務。如果遇到了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合作學習******課堂預計:自學過程中,學生在解釋詩時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辦法:講學法,我們在解釋古詩時,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謂拆分法,就是將一句詩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加以解釋,然後將這些解釋聯絡起來。同時你還必須聯絡整首詩的內容來解釋,舉例說明。***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出示相關資料***資料:蘇軾個人情況。西林寺。***播放廬山風景。

  6、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

  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彙報。

  師:那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並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生提問,師組織互助解疑。

  7、鞏固

  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我希望同學們邊看就邊想我們學的這首詩的內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嶺。

  生觀看錄影。

  師:在看過了美麗的廬山後,我想請一位同學來判斷一下黑板上的圖形哪一個是山嶺,哪一個是山峰,現在請同學來朗誦這首詩。***引發感情:在朗誦這首詩時你可以想象一下廬山的面貌;成片的雲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非常的高興,於是就朗誦出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8、分析古詩結構,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所說的道理。

  師:看得出許多同學都想來朗誦,那就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但在朗誦這首詩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古詩可分為兩部分——所見和所感。同學們在朗誦時看看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寫作者的感受的。***學生朗誦時出示課件******前兩句是寫詩人看到的,後兩句寫感受。***詩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廬山,可是詩人眼中的廬山卻有不同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呢?對此詩人是怎樣解釋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什麼處於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呢?***提示: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隻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麼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

  9、背誦

  ***二***

  登飛來峰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麼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麼看的?

  二、朗讀《登飛來峰》

  1、教師範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並背誦。

  三、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瞭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③由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四、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

  2、“不畏浮雲遮望眼”中的“浮雲”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瞭一個怎麼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討論活動,邊討論邊板書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小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於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包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六、競賽搶答活動

  搶答題

  1、王安石_______***朝代***傑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學。唐宋八大家***

  2、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①千尋塔*** ******指應天塔***

  ②聞說雞鳴見日升***  ******這裡是“聽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雲遮望眼*********怕***

  ④只緣身在最高層***  ******因為***

  3、“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採用***  ***手法,點明飛來峰,千尋塔的高峻陡峭。***誇張***

  4、《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躊躇滿志的情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再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寫一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5、《登飛來峰》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前:寫景,後:抒情***

  6、《登飛來峰》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三***

  暮江吟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老師念第一句“籬籬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5歲,他的詩通俗易懂,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題目是《暮江吟》。板書:暮江吟

  二、揭題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樣理解的?在這兒起了什麼作用?

  ②“江”在題目中交代了什麼?

  ③“吟”是什麼意思?

  ④從題目中可以看出詩人吟唱的物件是什麼呢?

  ⑤從詩的題目上你讀懂了什麼?

  三、新授

  1、自由讀,初步瞭解詩歌大意。

  思考:這是一首什麼詩?寫什麼時候的景?在詩中畫出表時間的詞語,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2、範讀

  3、思考、討論: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5、重點理解詞語。

  “殘陽”是什麼意思?

  “鋪”是什麼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麼?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6、出示燈片

  提問:江水為什麼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7、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8、學習後兩句詩。

  ① 指名朗讀後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② “可憐”是什麼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農曆已進入深秋季節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

  ③ 詩人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麼這樣打比方?

  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④ 指名說說後兩句詩的意思。

  ⑤ 想象全詩意境,大家閉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朧的夜晚,彷彿我們來到了江中的小島上,看到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弓一樣的月兒,月兒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像珍珠一樣可愛,你們看到了嗎?***

  ⑥ 詩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麼詩人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⑦ 齊聲朗讀

  請同學們有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詩人對傍晚時分江面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

  四、練習

  ***1***作畫

  景色的美體現在哪裡?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一道殘陽鋪水中可憐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紅露似珍珠月似弓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相關知識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北師大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範文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2017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試卷分析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