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物理提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2017年全國物理考綱有比較大的調整,在新考綱下師生如何積極應對,以求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考試性質

  初中畢業生物理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對初中學生是否達到《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所規定的物理學業水平進行評估。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階段物理學科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初中畢業生物理科學業考試應有利於引導課程的實施,落實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有利於學生和教師的發展;有利於高中階段學校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擇優錄取新生。

  :指導思想

  作為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能力立意,以有利於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於加強學科教與學的正確導向,在全面落實新理念下的課程目標的前提下,注重區分與選拔,同時又要強調考試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引導作用,促進新課程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真正得到落實。具體遵循以下原則:
  1.學生學業水平的考查和教與學導向相統一的原則。試題要能體現對學生學業水平考查的目的,試卷要有較好的區分度、信度和效度;同時又要體現對新課程教與學的正確導向。
  2.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並重的原則。試卷既要體現對知識和技能的全面考核,同時在試題編制上也要體現對學生學習期間經歷的過程和所運用的科學方法的考查,在試題資源選擇上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內容,實現對三維目標的考查。
  3.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實《標準》的課程目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4.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礎知識的考查不等於知識的簡單復現,基本技能的考查不是實驗操作的機械組合,應靈活多樣地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學習而不是機械學習。
  5.突出以能力立意來命題。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是通過知識內容的考查體現的,作為載體的知識內容可以是《標準》所要求的科學內容,也可以是與《標準》中物理內容有關的交叉學科的內容;探究形式多樣化,可以是實驗探究,也可以是簡單的理論探究。如類似於課堂內的探究性活動、課堂外的家庭實驗、調查分析等。

  :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考試目標和要求
  初中畢業生物理學業考試應體現《標準》的基本理念,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考試應體現課程目標,將能力考查滲透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考查過程中。考試應加強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自學能力,資訊收集和處理能力。
  附:目標水平與行為動詞界定
目標 具體要求
認識 瞭解和認識所列知識的內容。能描述物件的基本特徵,舉出例子,在有關問題中再認或識別它們
理解     理解所列知識的內容。能把握知識間內在的邏輯聯絡,並能用來分析、解決簡單的問題。如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區分不同的概念,進行簡單的計算
操作     要求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會正確使用儀器,嘗試對實驗進行調整和改進
探究 經歷體驗、實驗和理論等方式的科學探究,建立感性認識,表達見解和感受,能根據要求制訂計劃、設計實驗、蒐集證據、分析論證,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二***考試範圍和要求

  第一部分 能力要求

  對能力的考查,主要包含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等五種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含義,初步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能夠清楚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能夠清楚認識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絡。
  2.應用能力
  會應用學習過的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會應用物理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能將理論聯絡實際,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科技、環境和社會相聯絡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能夠把一個較複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絡;能區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徵,從而概括出概念和規律。
  4.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包含自學能力、資訊收集和處理能力及創新意識。
  從實際中選取素材,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和針對性的閱讀,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解答相關的簡單問題。
  5.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1***提出問題
  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這些問題。
  認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的意義。
  ***2***猜想與假設
  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認識猜想與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3***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明確探究目的和已有條件,經歷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
  嘗試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嘗試考慮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變數的初步意識。
  認識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4***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
  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資料。
  能通過公共資訊資源收集資料。
  嘗試評估有關資訊的科學性。
  會閱讀簡單儀器的說明書,能按書面說明操作。
  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能正確記錄實驗資料。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
  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5***分析與論證
  能初步描述實驗資料或有關資訊。
  能對收集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比較。
  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
  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
  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
  認識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6***評估
  有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
  能注意假設與探究結果間的差異。
  能注意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的問題。
  嘗試改進探究方案。
  有從評估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意識。
  認識評估對科學探究的意義。
  ***7***交流與合作
  能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
  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在合作中注意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能思考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
  有團隊精神。
  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對科學探究能力要求加強觀察、實驗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具有一定的實驗基本技能,能利用實驗器材和已知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實驗,會正確地使用儀器,會歸納實驗結果並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學生要具備簡單的實驗設計能力,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

  第二部分 科學內容

  考試內容包括《標準》中的“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個主題,十四個二級主題。考試大綱是根據《標準》並結合廣東省課程改革與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1.物質
一級
主題
二級
主題
科  學  內  容 要求 說明

物質的
形態和
變化
    1.物質的物理特徵
    物質分類
認識
理解
    能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常見物質的物理特徵
    2.物質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認識
    3.固、液和氣三種物態及其基本特徵 理解
    4.常見溫度值;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溫度測量
    環境溫度
認識
操作
認識
    5.物態變化過程的實驗探究
    物理現象與物質的熔點或沸點的聯絡
探究
理解
    6.水的三態變化及水迴圈現象
    節約用水
理解
認識
物質的
屬性
    7.物質的屬性;物質屬性與物質用途的聯絡 認識
    8.質量的概念
    固體和液體質量的測量
認識
操作
    9.密度的概念;密度知識的簡單應用;密度概念與物理現象 理解     物質的屬性可以是彈性、硬度、磁性、導電性等
    10.物質屬性與科技進步 認識
物質的
結構和
物體的
尺度
    11.物質的組成 認識
    12.原子的核式模型;人類探索微觀世
界的歷程
認識
    13.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 認識
    14.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巨集觀的尺度 認識
新材料
及  其
應用
    15.根據提供的資訊,瞭解一些新材料
的特點及其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
瞭解
    16.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 認識
  2.運動和相互作用
一級
主題
二級
主題
科  學  內  容 要求 說明

 

 

 

 

 

 
多種多
樣的運
動形式
    17.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理解  
 
 
 
 
 
    不要求使用遊標卡尺、
千分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追及問題的計算不做
要求
 
    18.簡單熱現象及分子熱運動;巨集觀熱
現象和分子熱運動的聯絡
認識
    19.電磁相互作用
    電磁波的應用
探究
認識
    20.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 認識
機械運
動和力
    21.時間、長度的粗略估測
    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認識
操作
    22.速度的描述
    速度公式的簡單計算
    測物體運動速度
認識
理解
操作
    23.重力、彈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
果;力的示意圖
    力的測量
    二力平衡條件;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
認識
 
操作
認識
    24.通過實驗瞭解物體的慣性
    物體的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
瞭解
理解
認識
    25.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
    26.壓強概念
    壓強公式簡單計算
    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探究
理解
認識
    27.浮力的實驗探究
    物體浮沉的條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
認識
    不要求運用物體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復雜的、綜合性的計算
 
    28.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的實驗探究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探究
認識
聲和光     29.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樂音的特性;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噪聲的防治途徑
探究
認識
 
    30.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與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的實驗探究 認識
探究
    31.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規律
    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探究
認識
 
 
    不要求記住色光混合與
顏料混合的具體規律
    32.白光的組成;光的色散 認識
    33.波長、頻率和波速;波在資訊傳播中的作用 認識
 
 
電和磁     34.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探究     要求知道右手螺旋定則,不要求知道左手定則,不要求判斷力的方向
 
    35.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及磁場方向的關係 認識
    36.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探究
    37.光是電磁波;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認識  
    38.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認識
 
  3.能量
一級
主題
二級
主題
科  學  內  容 要求 說明

能 量、
能量的
轉化和
轉移
    39.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各種各樣的能量和生活的關係 認識  
    40.能量的轉移與轉化 認識
    41.功;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
移的過程
認識
    42.功率
    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
理解
認識
    能用功率公式進行簡單
計算
機械能     43.動能和勢能及其轉化;機械能和其
他形式能的轉化
理解
    44.機械功和功率
    生活、生產中機械功的含義
認識
理解
    能用機械功公式進行簡
單計算
    45.機械效率 瞭解     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
總功
    46.機械使用的歷史發展過程;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認識
內能     47.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用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熱現象
認識
理解
 
 
    48.內能的概念;溫度和內能的關係 認識  
    49.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熱機的工作程序 認識 能進行熱量的簡單計算
    50.內能的利用 認識  
    51.熱量的概念 認識  
    52.比熱容的概念
    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認識
理解
 
電磁能     53.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認識     不要求瞭解電池和用電
器的結構和原理
    54.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歐姆定律及其簡單計算
探究
理解
 
    55.簡單電路圖;簡單串聯電路或並聯電路
    簡單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連線
理解
操作
 
    56.電流表和電壓表 操作  
    57.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係及
其簡單計算;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理解  
    58.電流一定時,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探究  
    59.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
    安全用電
認識
探究
 
能量
守恆
    60.能量守恆定律及生活中能量守恆的例項
    用能量轉化與守恆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
認識  
    61.從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 認識  
    62.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認識  
能源與
可持續
發展
    63.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認識
    64.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認識
    65.核能的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認識
    66.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
    能源的開發利用及其可持續發展
認識

廣東省中考物理考點
廣東中考物理知識點
相關知識
廣東中考物理提綱
廣東中考物理知識點
廣州中考物理一輪複習模擬題及答案
廣州中考物理考點
廣州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及答案
廣州中考物理試卷及答案
廣東中考地理一輪複習測試題及答案3套
廣州中考物理複習精選題帶答案
廣州中考物理複習精選題帶答案
廣東省中考物理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