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採訪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新聞採訪是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最為基礎的內容,只有做好新聞採訪工作,才能使新聞工作更具客觀性、真實性和中立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獨立學院新聞採訪與寫作教學探究

  摘要: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機構新的嘗試,應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開設獨立學院的“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也應自覺以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為基準,積極開拓實踐教學方法、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將學生前期所學的新聞學基本課程與傳媒業界實踐聯絡起來。

  關鍵詞:新聞採訪與寫作;實踐教學;教學方法

  獨立學院是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作為高等教育機構新的嘗試,獨立學院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因此,獨立學院教學內容應與研究型大學有所區分,不能過多依賴“母體”在教學設計、課程設定等方面的既有成品,而應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尤其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助學生學以致用。

  1“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屬於新聞傳播學業務課程,涵蓋新聞的採訪、寫作兩大基本模組。本課程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將學生前期所學的新聞學基本課程與傳媒業界實踐聯絡起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新聞傳播學的核心課程,“新聞採訪與寫作”這門課承擔著鍛鍊學生新聞採寫基本功的重任。新聞採訪的設計、提問、基本新聞文體,如訊息、通訊等的創作只能通過實踐來培養和提升,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平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和新聞傳播學科的培養目標亦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教學之中進行實踐教學的探究和改革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2“新聞採訪與寫作”實踐教學體系搭建

  2.1設定“模擬採訪與寫作”教學環節

  “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的以往教學多以理論為主,輔之以案例教學等其他方法。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較為適合研究型大學課堂設計。獨立學院因生源錄取等問題,學生對技術和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渴求較為突出。本課程在教學中後期***一般為18個教學周的12周左右***,完成採訪教學模組和寫作教學模組中的“訊息寫作”教學之後,可以安排學生來到傳播系演播實驗室進行實驗室模擬採訪。模擬採訪一般由教師設定採訪情境***多為突發新聞***,下發採訪背景資料。此後,佈置學生自主選擇某一新聞媒體的記者身份,根據所在媒體的報道特點、版面設定等設計採訪提綱。採訪環節結束,學生立即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寫作。本課程的“模擬採訪與寫作”教學環節通過合理安排情境、幫助學生蒐集資料、設計問題等環節,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進行新聞採訪前的準備活動、新聞採訪各個環節的設計與實踐以及新聞寫作的興趣和能力,取得了學生的支援,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2設定多層次校內實踐平臺

  “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教學基於新聞理論而展開,但針對獨立學院的學生素質,又不能拘泥於單純理論的培養,要探索更多學以致用的平臺供學生操練。本課程在傳播學系開設工作室1個,供學生自主實踐。工作室下設影視部、報紙部、網路廣播部、電子雜誌部4大部門,這些部門均面向全系學生進行自主報名和鍛鍊,受到學生歡迎。目前,經過初期建設,傳播學系工作室備有電腦、攝像機、單反相機等器材,在硬體構成方面具備充分的實力供學生進行校內新聞採訪和寫作實踐。傳播學系實踐平臺常設品牌有學生報紙1份、廣播節目4個、電子雜誌1份,均由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創作的形式完成。這樣,學生在校內實踐平臺和機會增多,達到實踐不止於課堂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態度由被動的“要我學”轉向主動的“我要學”,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將課堂教授的理論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能力。此外,基於傳媒現狀設定的校內實踐平臺由多媒體構成,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新聞業界的媒介種類,這種多層次實踐平臺的設計,有利於刺激學生學習,找出學生能力缺口,起到教學和實踐相互補充的作用。

  2.3開設第二新聞課堂

  “新聞採訪與寫作”作為新聞傳播學的學科支撐課程之一,不僅應注重獨立學院校內實踐,還應有廣闊的社會視野。著眼於業界、著眼於社會實踐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而閉目塞聽、止步於校門,對於新聞傳播學這一社會學科而言,不僅會導致教師教授內容的脫節,更容易造成學生綜合素養匱乏等實際問題。因此,開啟校門、博採眾長地進行課程改革不僅必要,而且必需。本課程在基礎理論講授、搭建校內實踐平臺之餘,注重通過新聞傳播學研究期刊與論文、各類新聞傳媒等方式吸收業界最新發展成果,瞭解業界最新發展動態,力圖使理論聯絡實際,毋使學生與社會脫節。本課程邀請業界執牛耳者來校開設講座、講學,促進學生對於業界常識和動態的瞭解。如本地“溫州人”雜誌前主編郭明敏等,均為本課程的業界名師。第二新聞課堂的開設,增加了“新聞採訪與寫作”教學的實踐比重。促使學生直面社會、直面新聞業界最前沿,找到自身與業界的差距,方便查缺補漏。此外,業界名師的聘請與新聞第二課堂的開設不僅帶來新聞行業的最新動態,更能促使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與實踐接軌,達到對課程設計的再反思,可謂一舉數得。

  3“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探索

  鑑於“新聞採訪與寫作”本身實踐專業的特性及獨立學院開設本門課程的教學培養目標指向,本課程在內容上分為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

  3.1案例教學法

  新聞注重時效性,新聞學課程的案例也一樣。本課程在教學設計中大量引入教學案例,用新鮮、生動、活潑的業界案例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採訪和寫作的過程。例如在第五章新聞採訪的一般方法章節裡,安排學生觀看“新聞調查———與神話較量的人”這一期經典採訪案例並討論,教師提供案例背景材料,學生則根據案例來分析記者王志與採訪物件劉姝威之間就藍田案件背後的影響因素所進行的多輪問答,起到了較好的案例示範作用。

  3.2課堂討論法

  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與能力,本課程著意在九成以上的章節都設計課堂問題討論的教學環節,針對理論部分給出最及時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課堂討論不僅可以第一時間帶動學生的聽課氛圍,還可以翻轉教學角色和教學身份,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則“退居二線”。值得注意的是,課題討論法須輔之以適時的、有爭議性的或有啟發意義的問題。討論之餘,教師的適時啟發和總結成為點睛之筆,往往能昇華學生的討論成果。

  3.3實驗法

  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既定目標,本課程安排學生前往傳播學系新聞傳播演播室和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此外,在課程中設計一系列課內實驗也可輔助理論部分學習效果的提升。例如,在第八章訊息文體的寫作完成之後,安排學生進入廣告傳播系工作室進行模擬採訪和現場寫作實驗。

  4結語

  新聞採訪與寫作的能力養成,絕非一時一日之功,“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的能力培養也是一樣。新聞採訪寫作的實踐能力與水平檢驗著獨立學院學生的素質,也可折射出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水平。因此,唯有遵循“理論少而精”的原則,不斷加強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實踐教學,才能完成既定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嫣婷.案例教學法在新聞採訪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學報,2010,***12***:62-63.

  [2]陶虹,江巨集.獨立學院新聞採訪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法制與經濟,2010,***09***:122-123.

  [3]郭愚.“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建設與改革探析[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4,***02***:25-27.

  [4]陳莉,宋仁彪.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採寫”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新聞世界,2014,***08***:326-327.

  [5]於秀.新聞採訪課程教學設計探析[J].教改探索,2014,***08***:62-63.

  範文二:電視新聞採訪和寫作方法

  一、電視新聞採訪和寫作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1、新聞採寫內容的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是電視新聞的根本價值和生命,真實、準確的新聞報道能夠有效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社會各層面的狀態予以真實再現,是確保新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因此,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電視新聞採寫過程中要以真實性為基本原則,堅守職業道德準則,不誇大其辭,在思想上樹立強烈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維護好新聞的真實性,努力做到所採寫的新聞與客觀事實的一致性。

  2、新聞採寫工作的獨立性原則

  新聞之所以吸引人的眼球關鍵點在於其獨特性,這是提升其影響力,也即點選率的關鍵所在,而這又從根本上取決於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採寫編工作中是否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否以獨到的見解和分析,抓住新聞事件、問題的重點,滿足讀者的多元化新聞需求。一般而言,新聞獨立性強調挖掘新聞的深層資訊,不能人云亦云,照搬抄襲他人新聞,否則終將湮沒殆盡,走向消亡,最終影響的是新聞的價值和未來發展;同時,採訪和寫作方式不能流於平淡,要凸顯新聞本身的特點,找準採訪點,應該具備獨立的新聞熱點判斷能力、獨立的報道選材能力以及獨立的採寫能力,針對不同的新聞,採用不同的採寫方法,靈活調整,做到穩準狠。

  3、新聞採寫的延展性原則

  當前,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媒體迅速發展,並搶佔了新聞市場的大半份額,也引發了新聞領域競爭愈演愈烈,而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重大獨家新聞無疑是最為有效和直接的途徑,但並不是唯一方式,尤其是在新聞素材共享的資訊時代下,要搶佔“新聞頭條”並非易事,這也成為新聞採寫中面臨的困境,而在“第一戰場”失利下,則凸顯了新聞延展性的重要性,新聞採寫編中如若能夠從新的角度和寫作手法上彌補原先的失利,並引發社會對相關問題的高度關注,也不失為一種新聞優勢。

  二、新聞採訪和寫作方法和技巧分析

  1、加強新聞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培訓

  新聞工作者採訪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基礎理論知識的鋪墊,從而理論聯絡實踐,層層深入。新聞工作的複雜性決定了新聞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多樣性,其不僅包含新聞學基礎性知識,更是包含了多題材、多角度新聞採寫編的相關專業知識,例如財經新聞多會涉及經濟知識,因此新聞採寫方法的學習和運用能力的提升需要重點從這兩方面出發,充分利用一切碎片和系統學習時間,加強多元化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博學多才能遊刃有餘,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新聞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2、推進閱讀和分析新聞能力的培養

  專業的新聞採寫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深厚的新聞理論及各學科專業知識,更要有意識的培養閱讀、分析新聞的能力,提升對新聞的敏銳度和獨到見解,由此才能夠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一般而言,這方面能力,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所提升,可採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形成每天讀報的習慣,並能夠依據所報道新聞延伸、擴充套件相關新聞知識,分析其中新聞切入點和專業見解,從而在不斷積累中不斷掌握閱讀、分析技巧,以其提升自身綜合新聞素養。

  3、增強新聞採訪和寫作相關訓練

  新聞採寫能力在打好理論基礎的前提下,還需要在實踐的不斷磨練中才能夠得以顯著提升,因此應加強實踐訓練,從而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如可安排採寫著自行策劃和採寫相關新聞題材,並將其與優秀新聞者的策劃結果進行比較,使其更加鮮明的發展自己的不足,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同時,鼓勵和引導新聞採寫工作者關注身邊的新聞,結合自身所學新聞知識研究、分析新聞採寫要點,抓住關鍵所在,鍛鍊採訪和寫作技巧,增加實踐訓練,從而得以有效提升。

  4、注重運用採訪提問技巧

  要在新聞採訪中挖掘到事實真相,記者用什麼方式、提什麼問題關乎採訪成敗。面對當前媒體間的競爭,新聞記者必須提高專業技能,熟練掌握各種提問方式,為新聞寫作準備充足的素材。首先,注意“細節化”,新聞作品生動處的來源之一是細節,就是說記者在提問時要挖掘細微的閃光點,有了事實的細節,並找到細節的獨特之處,就保證了所採訪到的事實的唯一性,從而能獲得較大的新聞價值;其次,尊重受訪者記者的言語舉止、對採訪物件的態度深深影響採訪效果,而且也關係到採訪物件對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看法。因此,記者在採訪時一定要注意禮貌,尊重對方,取得被採訪者的配合;再次,圍繞主題提問記者對採訪的目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確切知道應從採訪中得到什麼,如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問題,明確哪些是基本問題、哪些是關鍵問題、哪些是困難棘手問題等。

新聞採訪論文範文
參加唱歌比賽自我介紹
相關知識
關於新聞採訪論文
關於新聞採訪的論文
有關新聞採訪論文
關於新聞直播論文
淺談新聞採訪論文
新聞採訪論文參考
關於新聞金融論文
新聞採訪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採訪論文範文
關於新聞播報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