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讀西天取經的成果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取經成功如來論功行賞,八戒沙僧白龍馬都是菩薩?為什麼這麼說?趕緊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能得到解答了喲。

  :

  《西遊記》最後一回,如來佛祖論功行賞,加封取經團隊五人。唐僧本就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五百年前就定好的取經人,背景深厚,無人可比,被封為佛,可以說是毫無疑義。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同為取經人徒弟,大家一起經歷許多磨難,最終,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豬八戒只是淨壇使者菩薩,沙僧是金身羅漢菩薩,小白龍混得最差,是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菩薩,在西遊世界有兩種意思。一種意思,是佛派仙人的第二個等級。之上是佛,之下是羅漢、揭諦。另一種意思,是對佛派仙人的通稱。無論哪個等級的佛派仙人,在表達敬意時,都可以冠上菩薩之名。因此,小白龍雖然也被稱為菩薩,可絕非觀音菩薩那個菩薩。

  原文中還強調,孫悟空是大職正果,即佛中的正職。豬八戒是汝職正果,是菩薩中的副職。沙僧是大職正果,是羅漢中的正職。小白龍是汝職正果,是羅漢中的副職。

  在最後誦唸佛號時,大家的等級差距更是明顯。唐僧和孫悟空排在佛級仙人的最後一名,可是,卻在觀音菩薩之前。足見他們二人已經進入了佛派最高層。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三人呢?他們竟然排在所有佛派仙之後。就連什麼五百羅漢菩薩,三千揭諦菩薩都排在三位之前。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作者概況:吳承恩,明代小說家。

  主要內容:小說生動敘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盡艱險曲折,到達西天的奇妙的故事,故事告訴人們: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克服這些挫折與困難。

  主題思想:小說通過唐僧取經的故事,刻畫了孫悟空的形象。表現了他蔑視權威,不畏強權,除惡務盡的戰鬥精神,這個形象鮮明地反映了人們戰勝邪惡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藝術特色:①善於說故事,可讀性強,故事情節曲折,扣人心絃。②善於塑造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刻畫得栩栩如生。③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大膽誇張的手法。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精彩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鬥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借芭蕉扇》。

關於沙僧的真相揭祕
水簾洞的主人是誰
相關知識
趣味解讀西天取經的成果
趣味解讀西門慶的經濟人格
對西遊記的趣味解讀
西遊記的趣味解讀
關於西遊記的趣味解讀
西天取經歇後語的答案
趣味解讀孫悟空與豬八戒
關於花木蘭的趣味解讀
趣味解讀水滸將領
趣味解讀三國十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