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有什麼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子路名字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是孔門十哲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子路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路的故事

  子路與孔子第一次見面時,孔子問子路他的愛好是什麼,子路回答他喜愛長劍。孔子說:“我問的不是那方面的喜好。憑藉你的天賦,外加學習,還有誰能夠比得上你呢?”子路問:“學習有什麼好處麼?”對此孔子回答說:“君王身邊沒有敢向他勸告建議的人就會容易犯錯和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有才識和能力的人身邊沒有能夠教導他的人就會得不到對的意見和建議。就比如驅趕瘋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使用***的人不能丟掉用於正弓的工具;木材通過打直線的墨線加工就能夠筆直的木材,人接受到別人的勸告就會明白道理;跟隨老師學習,重視向老師問問題,又怎麼會有不成功的?”子路聽後說:“南山有產一種竹子,不用經過任何加工,就很直,把它砍下來做成的箭能夠射穿犀牛的皮,那為什麼要學習呢?”對此孔子說道:“在箭的尾部裝上羽毛,再把箭的頭部磨得更為鋒利,這樣的箭不是能夠刺得更深嗎?”子路聽後向孔子施了一禮,表示感謝孔子的教導。

  子路受牛的故事

  子路在路上行走的時候發現一個人掉到了水裡,於是子路立即跳到水這個人救了上來,這個人為了感謝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給子路一頭牛,子路高高興興的接受了,並且將牛牽回來給孔子看,講述了自己救人的經過。很多人都覺得子路救人是做好事,但是接受別人的牛非常不妥。孔子卻說:“魯人必多拯人於溺矣!”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價值觀,也可以看到孔子看得比較遠,對於孔子來說子路接受牛要好過不接受牛。因為子路做了好事就應該得到好報,所以接受別人的酬謝是理所當然的,子路自己又沒有要求別人給他牛,別人自動的獻出來的,是對子路行為的肯定。同時接受牛對於子路來說是一個讚揚,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子路的善行,同時給與牛是被救者的選擇,是符合被救者的價值觀的,所以接受更好。同時接受牛之後這件事可以傳的更加的遠,這樣就使得那些想要獲得報酬的人覺得救人是可以有報酬的,是可能會獲得一頭牛的,所以在遇到溺水的人的時候就會積極的去拯救,從轉化社會風氣的方面來講,對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是非常有好處的。

  很多人都在譴責子路,可是孔子卻從這件事的社會意義上考慮,肯定了子路的行為,可見孔子看得比較遠,比較深。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的故事

  子路讓自己的師弟子羔做費的地方官,孔子說,這個孩子還沒有完成學業,讓他這麼早就主持一個地方的事物,這是害了他呀。子路回答說,那裡有人民,也有供奉神明的社稷,子羔完全可以在實踐中學習,沒有必要非通過讀書來學習。孔子生氣了,說,我討厭那些伶牙俐齒的人,就像你這樣。

  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子路與孔子在對一件事的意見相左的時候都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子路更加註重的是實踐,而孔子更加註重的是對於德行學問的學習,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這是一個人修為的兩個途經,不能說有了實踐就更加的好,也不能說學習書本知識就一定好。一個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可能對於子羔來說,我個人認為是讀書更加的重要,因為孔子作為萬代師表,對每個弟子都是有一定的瞭解的,孔子也是會做到因材施教的,所以孔子說讓子羔做費的地方官是害了他,肯定不是毫無根據的。

  子路問津的故事

  長沮、桀溺在地裡耕田,孔子從路上路過,於是讓子路去向兩個人問路,兩個人都沒有告訴子路路應該怎麼走,但是卻告訴子路不要跟隨孔子了,天下這麼的亂,為什麼還一定要與那些統治者同流合汙呢?不如跟隨我們做一個隱士罷了。子路告訴了孔子,孔子長嘆一聲,人不能與鳥獸在一起,我是不會去隱居的,正是因為天下是這樣的亂紛紛的,所以才正需要有人去改革,去改變這樣的現狀。

  這則小故事講述了儒家的入世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不提倡避世的,這一點與道家的思想是非常不同的,儒家講究的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即使是不能改變世界也需要盡力而為,盡力而為了就不會有遺憾,從這一點上看,儒家是非常的積極的,對人有著強大的激勵作用的。儒家所講究的是要積極的努力,即使是不能治國平天下,也一定要獨善其身,做一個君子,顏回就是儒家思想的積極實踐者,孔子之所以喜歡顏回,也是因為顏回是一個獨善其身的君子。

 

孔門十哲子貢是哪裡人
歷史上聖人孔子的母親是誰
相關知識
子路有什麼故事
郭子儀有什麼故事
姜子牙有什麼故事
陳子昂有什麼故事
子貢有什麼故事
子夏有什麼故事
子夏有什麼故事
閔子騫有什麼故事
閔子騫有什麼故事
老子的出生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