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梁啟超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國學大師。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梁啟超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梁啟超率真與誠懇的故事

  梁啟超是康有為的學生、信徒、助手,但他們還是分道揚鑣了;梁啟超與孫中山合作過,也對立過;他擁護過袁世凱,也反對過袁世凱。對此,梁啟超說:“這決不是什麼意氣之爭,或爭權奪利的問題,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麼呢?就是救國。”“知我罪我,讓天下後世評說,我梁啟超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

  中國古代的史官為了給後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殺頭:梁啟超毅然拒絕袁世凱的重金收買,而寫出了揭露竊國大盜恢復封建帝制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梁啟超真誠的寬容。1926年3月8日,梁啟超因尿血癥入住協和醫院。經透視發現其右腎有一點黑,診斷為瘤。手術後,經解剖右腎雖有一個櫻桃大小的腫塊,但不是惡性腫瘤,梁啟超卻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複診為“無理由之出血症”。一時輿論譁然,矛頭直指協和醫院,嘲諷西醫“拿病人當實驗品,或當標本看”。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梁啟超被西醫割錯腰子”案。梁啟超毅然在《晨報》上發表《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公開為協和醫院辯護,並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梁啟超真誠的有趣。黃苗子著《世說新篇》,其中有《梁啟超寫序》,文曰:“蔣百里先生為著名軍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極有貢獻。他留德歸國後,曾寫了洋洋五萬言的《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閱後大為讚賞,蔣便請樑為此書作序。不料樑文思泉湧,序成也是五萬字,覺得不好意思,便加寫一短序,而把長序改為著作出版,反過來請蔣百里作序。”***摘自《應用寫作》***紀念

  梁啟超兩次被掌摑的故事

  章太炎曾在杭州的詁經精舍裡師從經學大師俞樾專治樸學***俞樾即後來著名學者俞平伯的祖父***。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的炮聲把年輕的章太炎從故紙堆中驚醒。

  光緒二十一年***1895***春,梁啟超和康有為同入京會試,恰逢甲午戰爭失敗,訂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同年三月二十八日***4月22日***,康、樑鼓動廣東、湖南舉人百餘人上書都察院,請代奏皇帝拒絕批准條約。四月初,康、樑進而約同18省舉人1300多人,開會決定聯合上書,四月初八日***5月2日***,清廷批准了《馬關條約》,事遂中止。這次聞名全國的“公車上書”***公車是應考舉人的代稱***,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光緒二十二年三月,梁啟超南下上海,與黃遵憲、汪康年等籌辦《時務報》***旬刊***。

  梁啟超任主筆,他先後發表了《變法通議》、《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說群》等一系列宣傳維新變法和民權思想的論文,一時風靡海內,廣受歡迎。

  次年激進的章太炎就從杭州寄去了十六元錢要求加入康有為在上海創辦的強學會,在上海期間,他認 識了很多維新界的人,如譚嗣同,唐才常,並有幸結識了康門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後來跟他鬧得不可開交的梁啟超。

  擅長筆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啟超主持的維新派報紙《時務報》中擔任編輯。但是不久因章太炎發表了多篇反滿清的文章,梁啟超秉承師意拒不發表,章對此不悅,後因對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發衝突,因康有為自視甚高,將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長素,也就是長於孔子,他門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賜、勝參等,自稱水平超過顏回、曾參,章太炎看不過去,一日飲酒數杯對眾人稱,“所謂長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虜”,此言一出引和康梁門人發生肢體衝突,梁啟超率數人至章處問罪,章太炎一時怒起,以掌摑梁啟超兩記,眾人扭打因之決裂。

  一次梁啟超追隨康有為逃日本避難,恰孫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為滿清壓迫,經此慘禍當能自省,乃請人約見。但康有為等人卻堅持以“大清子民”為念,要死保光緒帝,將孫中山看作是亂黨,拒絕合作,但隨著孫中山的反滿主張在日本華人中影響日益壯大,康為拉攏孫中山的部下派梁啟超等人前去協商合作,但樑等人竟要求孫中山放棄原來主張加入他們所謂的勤王運動,樑將孫中山、陳少白等人誆騙到他們的活動之處,忽然擺出香案祭出所謂光緒的衣帶詔要孫中山等人叩拜,孫當然拒絕,樑卻指使眾人不讓他們走,陳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啟超的衣領輪起左臂就是一記耳光,打得樑踉蹌幾步幾乎摔倒,接著一腳踢翻香案扯碎衣帶,曰“我乃堂堂炎黃子孫,豈做奴才拜此小丑,爾輩甘為滿洲奴者,可鄙!”嚇得 康黨眾人皆退。

  梁啟超慷慨應對張之洞考問的故事

  梁啟超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有一年他到廣州拜見兩廣總督張之洞。當時張之洞在清政府中已經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正興辦新式書院,開展洋務活動。梁啟超則銳意改良,欲力挽清王朝頹勢,對張之洞寄予極大的期望。張之洞拿著投刺***拜貼***,見落款為“愚弟梁啟超頓首”,大不高興,於是出聯刁難:“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這上聯高傲無禮,且拒人於千里之外。

  梁啟超則氣度不凡,坦然對出下聯,請來人回送張之洞。聯文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對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文字高雅硬朗,氣勢懾人。張之洞一看,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後來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名氣更大,傲氣也更盛。有一次梁啟超到江夏拜訪他。張之洞再次出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上聯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濟四水***,長江排首位,又總括四季春、夏、秋、冬,夏排第二。接著提出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樣難以回答的問題。

  梁啟超才思敏捷,略加思索即對處下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後。”張之洞吟讀再三,不禁嘆息說:“此書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這個下聯非比尋常。梁啟超將自己的身份“儒人”拆開,儒、佛、道三教,以儒為首,天、地、人三才,則人居末位。張之洞以“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樣的問題刁難,梁啟超則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後”應對,更是餘味不盡。既打消對方的傲氣,又不失賓主之禮。“何敢在先,何敢在後”通至儒家中庸之道,表明自己變法維新,追求適度合理,既不是冒進,更不肯守舊。

 

戊戌六君子被殺經過
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間最大的飛船是中國神七
相關知識
梁啟超的故事有哪些
班超的故事有哪些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故事
梁啟超的故事
梁啟超的故事
外國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懂事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懂禮貌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師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