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_魯迅棄醫從文的理由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很多成功人士都轉過專業,有些人甚至會退學。魯迅先生就曾經棄醫從文,最後成為了著名的作家。下面給大家分析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

  1904年9月,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留學,在這裡,他遇到了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一年半後,魯迅退學,離開仙台,並最終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魯迅為什麼會棄醫從文?魯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寫道:

  “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全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這一段話歷來被用來解釋魯迅最終為什麼會棄醫從文。魯迅自己也在後來說過,他從那時認識到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精神的強健比身體的強健更重要,因為“一個精神匱乏的民族,無論他的身體有多麼強壯,也不過是被砍頭的物件和麻木的看客而已。”

  但是且慢,中國的貧弱,中國人的被羞辱、被殘殺,為什麼沒有激起青年魯迅奮發向上,拼命要學好醫學的激情?難道拿筆的就一定比拿手術刀的更愛國嗎?肉體都消失了,精神又從何強健?我們不妨再從別的方面,尋找一下促成魯迅在人生的重大的轉折關口,做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的原因。

  首先學醫不是魯迅最早的選擇。最初魯迅打算上的是東京帝國大學採礦冶金專業,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弘文學院負責升學指導的老師就勸魯迅改學醫學,說,日本醫學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也不遜色,而且醫學比工學、農學的學校數量多,接收留學生沒有限制,入學也比較容易。可能是在好歹先上學的權宜之計的心理下,魯迅來到了仙台醫專。

  其次,魯迅並不適合學習醫學。出生於1881年的魯迅,從小上的是舊式私塾,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主要接受的是人文素質教育,對於自然科學,不免還是有些隔閡。魯迅自身也是有較高的藝術天分,這從他最終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那麼高的成就上就可見一斑。就是在仙台醫專,魯迅畫出來的解剖圖也是全班最漂亮的,線條工整流暢,簡潔明快,顯示出一定的繪畫功底。但是糟糕的是,他為了讓解剖圖更“好看”,不惜改變血管的位置,這就實在不是一個醫學工作者所應該持有的態度了。浪漫自由的藝術氣息和嚴謹細緻的科學精神相遇,魯迅不得不鬱悶。

  再次,魯迅在醫專的成績並不理想。魯迅在《藤野先生》中提到藤野先生為他批改課堂筆記一事。藤野先生為魯迅批改筆記的初衷就是不放心魯迅的日語水平,擔心他跟不上。因為醫學講授中常常要涉及到拉丁文和德語詞彙,魯迅的筆記有時候連醫學名稱都寫不全。藤野先生仔細地為魯迅批改了每一頁筆記,但即便是這樣,魯迅的成績在100多學生中,也只是位列第68,雖然沒有落第,也實在算不上好成績。

  從現在儲存在北京魯迅博物館中的魯迅在仙台醫專所做的課堂筆記來看,在課堂“電影事件”之前一個月左右,魯迅已經不再把自己的筆記送給藤野先生批改了。我們不妨猜想一下,經過了一年多的學習和思考,魯迅在這個時候很可能已經失去了學習醫學的熱情,甚至萌生了退學的念頭。

  “電影事件”最終促成了魯迅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但是在魯迅心中,就真的認為對於中國來說,作家一定比醫生重要嗎?在《藤野先生》一文的結尾,魯迅這樣寫道: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作於1926年,彼時的魯迅已經在中國文壇上有了相當的地位。既然希望中國能有新的醫學、希望新的醫學能傳到中國去的藤野先生在已經寫出了《狂人日記》、《吶喊》和《彷徨》的魯迅心裡是偉大的,那麼,魯迅又怎麼會在20年前覺得自己成為一名良醫是一件不值得的事情。“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盛世亂世,人們對良醫的期許都是一樣的,亂世裡的良醫,應該更能救民於水火。

  100多年前的中國,能有一個機會出國留學,學習醫學,這當然是難得的幸運。可以想見的是,若是魯迅學成歸國,應該有一份大好的前途等待著他。既有大好前途,又與自己救國救民的志向並行不悖,這樣的好事不要說魯迅,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放棄。

  魯迅放棄了,這正是魯迅的過人之處。專業選擇時,國家的需要、社會的時局固然要考慮,但更要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能力做出最終的決定。不管多麼熱門的專業,如果和自己的天性並不相投,不僅學起來苦不堪言,勉強畢業後也難以出成績;即便是冷門的專業,只要真正適合自己,假以時日,也不難最終取得不菲的成就。

  不是中國人精神的強健比身體的強健更重要,而是對於魯迅來說,他更適合做強健中國人的精神的工作——相對於手術刀,用來寫作的筆更適合於他。

  即便是恰逢今天國泰民安的盛世,我想,魯迅也一樣會棄醫從文。

  魯迅的人生哲理名言

  1*** 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2***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3***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4***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5*** 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6***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7***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

  8*** 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9*** 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癒合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

  10*** 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11***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12*** 假使一個人還是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說好;否則,雖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會看出他暗中

  13*** 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到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愈和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

  14***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15***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魯迅優秀散文:有這樣一種戰士

  已不是矇昧如非洲土人而揹著雪亮的毛瑟槍的;也並不疲憊如中國綠營兵而卻佩著盒子炮。他毫無乞靈於牛皮和廢鐵的甲冑;他只有自己,但拿著蠻人所用的,脫手一擲的投槍。

  他走進無物之陣,所遇見的都對他一式點頭。他知道這點頭就是敵人的武器,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許多戰士都在此滅亡,正如炮彈一般,使猛士無所用其力。

  那些頭上有各種旗幟,繡出各樣好名稱:慈善家,學者,文士,長者,青年,雅人,君子……。頭下有各樣外套,繡出各式好花樣:學問,道德,國粹,民意,邏輯,公義,東方文明……

  但他舉起了投槍。

  他們都同聲立了誓來講說,他們的心都在胸膛的中央,和別的偏心的人類兩樣。他們都在胸前放著護心鏡,就為自己也深信在胸膛中央的事作證。

  但他舉起了投槍。

  他微笑,偏側一擲,卻正中了他們的心窩。

  一切都頹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無物。無物之物已經脫走,得了勝利,因為他這時成了戕害慈善家等類的罪人。

  但他舉起了投槍。

  他在無物之陣中大踏步走,再見一式的點頭,各種的旗幟,各樣的外套……

  但他舉起了投槍。

  他終於在無物之陣中老衰,壽終。他終於不是戰士,但無物之物則是勝者。

  在這樣的境地裡,誰也不聞戰叫:太平。

  太平……。

  但他舉起了投槍!


周作人與魯迅絕交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被稱為什麼家
相關知識
閉口粉刺形成的原因分析去除閉合性粉刺的方法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_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原因
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_魯迅棄醫從文的理由是什麼
從需求視角論商品房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論文
沈從文自殺的原因是什麼
周作人與魯迅絕交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創作吶喊的原因
魯迅不喜歡貓的原因
魯迅仇恨貓的原因
魯迅如此令人難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