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休謨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休謨是蘇格蘭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哲學家休謨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家休謨的簡介

  大衛·休謨在1711年4月26日***儒略曆***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一座公寓裡,父親是在寧威爾區***Ninewells***擔任律師的約瑟夫·休姆、母親是法爾科內夫人。休謨早期寫下的論文“論迷信與宗教”就已經立下了幾乎所有他之後有關宗教歷史的著作根基。1763年至1765年間,休謨擔任巴黎的哈特福伯爵的祕書,在那裡他受到了伏爾泰的欽佩並且被捧為巴黎社交圈的名人。休謨的哲學受到經驗主義者約翰·洛克和喬治·貝克萊的深刻影響,也受到一些法國作家的影響,他也吸收了各種英格蘭知識分子如艾薩克·牛頓、法蘭西斯·哈奇森、亞當·斯密等人的理論。

  哲學家休謨的生平

  大衛·休姆***David Home******後來改名為休謨〔Hume〕***,休謨在長大後偶而也會回到寧威爾區的老家居住,他在1734年將名字從休姆改為休謨,因為英國人很難以蘇格蘭的方言正確念出休姆這個名字。休謨在年僅12歲時就被家裡送到愛丁堡大學就讀***當時正常的入學年齡是14歲***。最初休謨打算從事法律職業,但不久後他發現自己有了“一種對於學習哲學和知識以外所有事物的極度厭煩感,當家人想像正在閱讀屋埃特和維尼阿斯***兩位當時著名的法學家***時,實際上卻是在閱讀西塞羅和維吉爾的著作。”休謨對於大學裡的教授都不抱好感,他曾在1735年告訴一名朋友說:“你根本不能從教授身上學到任何東西,那些東西在書裡都有了。”

  自然定律。在那個時代,一個貧窮的蘇格蘭人能選擇的生涯途徑相當少,休謨面對的是成為家庭教師或是成為商人的職員這兩個選項,他最後選擇了後者。

  1734年,在於布里斯托經商數個月之後,休謨前往了法國安茹的拉弗萊舍***La Flèche***旅遊,在那裡休謨經常與來自Prytanée軍事學校的耶穌會學生進行哲學討論,勒奈·笛卡爾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在那裡定居的四年中休謨替自己訂下了生涯計劃,決心要“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以應付那有限的財產,以此確保獨立自主性,並且不用考慮任何除了增進文學天分以外的事物。”在法國定居時休謨也完成了《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一書,當時他年僅26歲。雖然現代的學者們大多將《人性論》一書視為是休謨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也是哲學歷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此書剛出版時並沒有獲得多少重視。休謨在記載到當時自己缺乏大眾重視時這樣寫道:“媒體對這本書的反應是一片死寂,甚至連對那些狂熱的讀者群都沒有半點交代。不過本來就養成樂觀而開朗的個性,很快就從這樣的挫折裡站了起來,並繼續在鄉下努力的進行研究。”他繼續寫下了《人性論摘要》一書,但沒有寫出自己的名字,他試著縮短並精簡他之前的冗長著作以吸引更多讀者,但即使經過這樣的努力,他依然沒有成功使《人性論》一書重獲重視。撰寫《人性論》的艱辛過程使得年輕的休謨近乎精神錯亂,為了回覆正常的思考能力,休謨決定暫時返回平凡生活。

  同時他也認識了讓-雅克·盧梭,兩人最初成為要好的朋友,但最後因理念不合而分散。休謨這樣描寫他的巴黎生活道:“我真的時常想回歸愛丁堡那平凡而粗糙的撲克牌俱樂部…以矯正並緩和這段時間以來那麼多的感官刺激。”在1768年休謨回到愛丁堡定居。到了1770年左右,隨著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誇讚是休謨讓他從“教條式的噩夢”中覺醒,休謨的哲學著作開始獲得大眾的注意,也是在那之後他才獲得了他一輩子都沒有獲得的聲譽。

  詹姆士·包斯威爾在休謨去世的前一週拜訪了他,休謨向包斯威爾透露他堅定的將人在死後還會有來生的理論視為“最不合理的迷信”。休謨替自己寫的墓誌銘是:“生於1711,死於......—空白部分就讓後代子孫來填上吧。”休謨在1776年去世後被埋葬在他生前所安排的“簡單的羅馬式墓地”,地點位在愛丁堡卡爾頓山丘***Calton Hill***的東側,俯瞰山坡下他位於城內的老家。

  休謨的哲學思想

  第一、經驗論基本原。也就是說一切存在的有意義的觀念其思想來源就是其相應的印象,對於印象和觀念他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印象”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各種內外感覺,包括我們所聽見的,看見的,喜歡的,討厭的等等。印象則分為兩種,一種是感覺印象,就是我們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心中的最直觀的的反應;另一種是反省印象,這是說他們的產生是在我們腦中對相應的觀念的產生之前產生,出現在感覺印象之後,卻來源於感覺印象、

  第二、溫和的懷疑論。對於感覺的來源問題,休謨是持懷疑態度的,在他看來我們自身所具備的的感覺,其來源是不可知的。在他看來,只有不斷地追尋感覺的來源,就可以合理地解釋感覺經驗,並且在他看來,感覺來源自己是可以解釋的。

  第三、不可知論。休謨哲學思想中的不可知論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物質物件同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和經驗因果關係是否存在。

  第四、因果學說。在研究了經驗和因果關係之後,休謨提出推論得出了其相應的來源,在他看來,這就是人的習慣和經驗,當然他也將其運用在了自我的哲學思想中。

 
哲學家休謨的簡介相關文章:

盧梭怎麼死的
笛卡爾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相關知識
哲學家休謨是誰
哲學家尼采是誰
哲學家孔德是誰
哲學家洛克是誰
哲學家康德是誰
哲學家謝林是誰
哲學家盧梭是誰
哲學家斐洛是誰
哲學家羅素是誰
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斯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