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德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武術是一項具有健身價值和技擊功能的傳統體育專案,它既能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又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還能通過演練武術瞭解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而武德正是中華武術在幾千年的實踐和發展中,習武者不斷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和智慧,逐步形成的傳統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青少年從事武術運動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其高尚的道德品質、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助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武德品質,並對其思想行為產生良好的效應,對青少年思想品質的塑造產生良好的作用。這樣必將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1、武德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首先要了解武德具體的內涵是什麼。何謂武德?只有瞭解了這些問題才能夠在實踐教學中應用。武德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前進而變化。武德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原則和內容。封建社會,武德思想受傳統的儒、道、佛、法等各家的影響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意志束縛,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忠君”、“門戶之見”、“唯我獨尊”等保守落後思想。社會主義條件下形成的現代武德,擯棄了封建腐朽的東西,繼承了精華,把武德教育與愛國精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成為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術是以攻防技能為主的體育運動,是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專案。我國武術界自古就有“要習武,先習德”的古訓,可見武德教育在武術訓練過程中的重要性。今天我國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全面奔向小康社會的同時,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於武術界來說,繼承和發揚崇尚武德的光榮傳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舉措。另外,弘揚武德對當今世界競技體育的道德領域也起著良好的榜樣作用。崇武育德意義深遠。

  2、武德教育對青少年學習武術的影響

  現在提倡的武德,是在對傳統武德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基礎上,把習武同弘揚祖國文化聯絡起來。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形成熱愛祖國、熱愛文化,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的武德思想,樹立友善的習武道德目標,從強身健體、弘揚中國文化的意義上“以武會友、廣交朋友”。武術武德教育應從學習抱拳禮開始。上下課要有禮;表演前後要有禮;互相學習要有禮;師生之間要有禮。使學生真正做到以禮始,以禮終,規範其行為方式。其次,在武術中,有許多動作練習是一般新學者獨立所不能完成的,必須在其他人的保護幫助下進行,教師可以利用武術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們互相幫助,互相指導,在不知覺中培養了學生互助的思想品質。武德的內容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性,即正義、公平、忠誠、節操、信義等。它使習武者“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改之”,來調節自己與社會的關係。正是有這種指導思想和武德的約束,歷史上湧現出許許多多既精通武技又具有高尚武德的武林志士,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武德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自己,也就是說,崇尚武德可以培養自己“厚德載物”的氣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二是教育他人,也就是說,武德高尚的人其行為處處影響著同道,成為武林界尊重和效仿的物件。武德作為傳統的道德規範,教育著一代又一代武術精英,強化社會責任感。

  青少年從事武術運動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其高尚的道德品質、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助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武德品質,並對其思想行為產生良好的效應,對青少年思想品質的塑造產生良好的作用。所以,在青少年階段應特別注意道德品質教育。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問題:加強思想教育,以鼓勵為主;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表揚為主。教學訓練實踐表明,青少年喜歡錶揚,一經表揚,信心倍增,訓練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了。
 

  3、青少年武術教學中應加強武德教育

  3.1 加強傳統武德教育

  武德是武術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習武者不斷從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其營養和智慧,逐步形成的傳統道德準則,人們習武的目的不僅僅是強身健體、防身自衛,更重要的是修身養性,以德潤身。武德的形成在於教育。如今人們在社會上面臨許多道德問題,其產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道德教育。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青少年因為無知造成無德,對受教育者來說,習慣成自然。根據習武者的特點,教育者應制定明確的武德標準,一入學即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武德教育,使學生有規可依、有善可從,時時處處遵守,同時加強獎懲力度,獎優罰劣,樹立武德標兵,來弘揚中國優秀的武術傳統文化。

  武德中很重視“禮”。在荀子《修身篇》中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武術也具有自己的禮儀。武術禮儀是武德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包括禮貌、禮節、儀式、儀表等等。從徒手到持械,從課堂到競賽場以至各類武術活動,都應有具體的禮節規範。從內涵看,它體現了德、智、體、美“四育”齊備,又體現了“武不犯禁”、“勇不滋亂”。既體現了文武兼備,又體現了虛心求知。對青少年思想行為的影響中武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涵的“禮”對尚武崇德的青少年言談舉止產生良好的影響。傳統文化對武德的重要影響之一在於“禮”。練習活動中,表現在言行舉止之中。

  這些禮節蘊涵著虛心好學、謙虛禮讓的道德品質,對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產生良好的影響,形成文明禮貌待人的品德。武術禮儀不僅是對青少年的身形、體態和舉止的塑造,而且也是完善人的心性、道德的過程。一方面,武術運動對身形的要求,另一方面,武術講究身心合一,內外兼修。練藝必修心、修德,良好的德是藝的基礎,藝和德結合方為完美。這種技道雙修的理想觀念對青少年人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3.2 現代武德教育的多樣性、靈活性

  利用武術交流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教師可以適當開展武術交流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帶武術下鄉,帶著自己編排節目到農村表演,和武術愛好者進行交流,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又能在交流中學習淳樸農民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的精神美德。

  3.3 武德與社會道德相結合

  武德是武術發展過程中青少年習武者道德的最高總結。武術運動所承襲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及武術本身的功能與作用,在過去為除暴安良、維護社會的***團結、樹立誠信禮讓、尊老愛幼等良好的社會風尚發揮過不容忽視的作用。在今天,武術的精神仍然具有提高社會成員思想道德素質的作用,這對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非常的意義。“武德高尚、武風正派、武禮謙和、武技精湛”是新時代武術人才的規格標準。是青少年在武術事業上高尚武德的反映,也是從武者敬業的精神表現。

  在武術運動中進行“尚武崇德”教育的同時,也要與社會道德相結合,因為這對於宣揚民族正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並形成良好的風尚具有重大的意義。一個社會資源相容共生、社會結構合理勻稱、社會規範先進而有序、社會運籌得當而靈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定會在大家手中變成光輝的現實。

  讓青少年在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薰陶中感受民族傳統道德的無窮力量,把習武同弘揚民族文化聯絡起來,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服務於和諧社會。

  4 結論

  在現代多元發展的資訊時代,各式各樣的新生事物展現在青少年的面前,難免經受不住誘惑,思想上或許會走入誤區,對於學習武術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所以,應加強對青少年的武德教育,正確地引導教育青少年,讓他們以正確、端正的態度學習我國的武術文化,傳播我國的武術精神,使我國的武術能真正地在世界的舞臺上發揚光大。

文永之役的影響有哪些
當代武術的價值功能
相關知識
青少年武德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手抄報資料
青少年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講稿
青少年愛國教育演講稿
關於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青少年法制教育實施方案素材模板
青少年消防教育心得體會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青少年安全教育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