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樂器的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笛是一種管樂器,是屬於無***的木管樂器,由通過樂器開口的空氣來發聲。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笛子種類

  一、梆笛和曲笛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間樂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採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善於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

  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多為C調或D調。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緻,常採用先放後收,一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美、精緻、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曲笛與北方風格的梆笛笛子獨奏曲那種粗獷、有力,形成鮮明的對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教授,他所演奏的《鷓鴣飛》、《小放牛》等民間樂曲,音色潤麗、清晰,音色控制、強弱對比自如,並多應用笛子上的“喚音”、“送音”、“打音”、“倚音”、“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儘量少用吐音斷奏。

  曲笛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適宜獨奏、合奏,是崑曲等戲曲音樂、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新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大部份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點。

  笛膜

  笛膜有蘆葦膜、竹子膜、腸衣膜等等,其中竹膜太脆,吹時易破,腸衣膜伸縮性太大,吹時共鳴小。蘆葦膜最好,不易破且伸縮性適中。蘆葦膜是粘附在蘆葦杆中的一層薄膜,較嫩的葦膜質薄、光亮有透明感,並有一定的伸縮力,笛子貼上後,發音明亮結實。太厚和大薄的膜都不適用,過厚發音沉悶,太薄則發音鬆散、發沙、易破裂。貼笛膜是一件非常細緻的工作,笛膜好但貼上不好,同樣不能發出最好的音色來。正確的方法是:將笛膜剪成比膜孔大的方形小塊,用白芨***中藥***、樹膠、桃膠或大蒜頭沾水,在膜孔四周抹擦,待產生膠質之後就將笛膜用雙手拇、食兩指捏住,輕輕向兩邊拉一拉,使之出現又密又整齊的皺紋***和葦膜本身的紋路相垂直***,使其與笛身垂直,整齊地貼在膜孔上,使笛膜本身的紋路和竹笛的紋路一致,再用兩手大拇指按住膜孔兩側的笛膜,向兩邊輕輕抹一下,使笛膜鬆緊適度,吹奏時低音圓潤、高音明亮即可。貼膜時要注意手指和膜孔內側四周的清潔,不可把笛膜弄髒、弄溼,使笛膜變質,影響吹奏和音色。

  笛膜質薄嬌嫩,很容易受氣溫、溼度變化的影響而變鬆或變緊,需要經常細緻地進行調整。笛膜鬆了可用一種民間稱之為“醒膜法”的方法,將笛子靠近嘴邊,向笛膜呵熱氣,然後再遠離笛膜吹冷氣或將笛膜靠在臉上、或放在腋下,使其受熱將水氣蒸發,如此多次反覆進行,笛膜逐漸變緊。“醒膜法”比較費時,要急速調好還得用另一種方法:將笛膜貼上處浸溼,如膜鬆就向兩側抹緊,如膜緊則在膜上輕輕按一下使其變鬆,這種方法快速省時。

  冬天笛膜易上水,是由於口中吹出的熱氣在笛管內遇冷變成氣水,浸上笛膜的緣故,這時可將膜孔風乾,在內壁塗上一層蠟或凡士林,便可阻止氣水浸溼笛膜。單支笛子不裝笛盒時要用稍硬的紙卷在笛膜上,纏上橡筋,用以保護笛膜,防止笛膜老化和破裂。

  吹笛方法

  一.氣功練習

  目的:解決呼吸方法,力度,音色,用氣,口勁,口風位置等基本問題。

  要求:每天至少單獨訓練一刻鐘。

  1.做到平穩,結實,響亮,無沙音。

  2.發音準確。

  二,手指彈性訓練。

  目的:訓練手指的靈活效能。

  要求:做到每天手指彈性訓練十分鐘。

  做到:1.每個手指都能作彈性的跳動。

  2.均勻持久,肌肉不緊張。

  三,舌頭靈活行訓練

  目的:訓練舌頭動作訓練一刻鐘。

  做到:單***哇***雙***哇***三***哇***輕***哇***花***舌***輪流訓練。

  2.發音結實,清楚

  3.均勻持久,靈活
 

中國古代樂器鑼
中國古代樂器缶
相關知識
笛子樂器的介紹
壎樂器的介紹
箜篌樂器的介紹
鑼鼓樂器的介紹
篳篥樂器的介紹
大明永樂青花瓷器的介紹有什麼
對影像處理器的介紹
什麼是酸根離子具體的介紹
孩子上學的介紹信
生孩子單位的介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