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收藏辨別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古瓷器收藏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那麼古陶瓷的收藏辨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胎體不是過重就是過輕,這是因為仿製品與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現代***古陶瓷者,用計算機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作偽物件的胎、釉成分、配方、古器的燒成氣氛、古代窯爐的模式等,所仿古器在胎、釉、外觀上幾可亂真,不易辨真偽。但鑑定者可從真、偽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時代的人和社會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2***胎質、釉質一般過細。仿製古器時的社會生產力、生產手段等等,均比被仿物生產時進步,而仿造者又惟恐做得不精不細不真,胎釉料加工時多充分利用當代之生產技術條件,故往往在精細程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3*** 造型失去古物風格。這是最要害的一點。眾所周知,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的哲學、美學、科技等社會文化差異是巨大的、無法重合的,即古希臘哲人所說的至理名 言:人們不能進人同一條河流。因此,仿古作品無論怎樣精心研究被仿物件,著意模仿古器造型特點,仍必然打上仿造者的時代烙印,給辨偽者留下蛛絲馬跡。

  ***4***輪廓線條生硬。這亦是鑑定作偽品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因為仿品是“仿”,任何高手製作時均在頭腦中有一個藍本,其製作受該藍本制約,不能隨意,只能盡 心盡意去“依葫蘆畫瓢”。顯而易見,在仿品上各部位的輪廓是小心翼翼做出來的,必然顯得生硬呆板,遠不及真品流暢自然。這是一切仿品之共性,是仿品“固 有”的、不可克服的特徵。

  ***5*** 無使用後的光滑感。陶瓷真品大都經歷較長時間的使用把玩,器表均留有自然的、不太強也不太弱的、適度的光滑感***只有清朝宮廷的“庫貨”除外:清代官窯年年 燒造大批瓷器運進皇宮,保存於庫房中,有部分從未動用過,這種“庫貨”有的雖也有近三百年曆史,卻無使用特徵,是“老的新器”***。仿古作偽瓷器,生產出來 的時間不長,經手把玩少,當然沒有上述古瓷的光滑感。有的仿古作偽瓷雖經人工作舊,但其光滑陳舊感又不太自然,有人為痕跡。

  ***6*** 與第5關相聯絡的是仿品釉面光澤一般太強***有些人稱此種現象叫“火刺”***,不細膩,比較粗鬆。白釉太白,白中泛蘭而不是泛青。

  ***7***造型、紋飾方面的一些特徵太強烈、過分,看上去極不自然。這是因為要仿得像、仿得真,仿造者大多研究掌握了被模擬品的許多特徵,歷代好些作偽者均是 研究、生產製作陶瓷的專家、內行。但因要想矇騙世人,特別怕被行家識破,所以仿造時便仔細做出若干特徵來,不太高明的仿造者甚至有意突出某些特徵,這便形 成了一般仿品的過激現象,為鑑定者留下鑑定依據。

  ***8*** 彩太鮮,比如白彩太白、紅彩太紅、綠彩太綠成墨綠色等等,沒有真品的時代特色和真品彩色的意蘊。

  ***9***仿品紋飾的繪畫不自然,筆力拘謹,線條不流暢,有些拙劣的仿品紋飾粗糙。仿品因其要仿,當然對紋飾圖案要刻意描摩,必然十分小心謹慎,所畫的紋飾也 就拘謹生硬,很不自然了。當然,歷來有不少繪畫高手參與仿製,由於他們水平高,對真品繪畫能心領神會,得其真諦,仿的畫也極為形似,但終究不能完全表達出 真品的藝術韻味來,不能神似。

  ***10***款識書法無力,字型做作舒展不自然,有些連邊圈邊框都明顯不規整,線條粗細不勻。因為書法同繪畫一樣極具個性,要仿別人書法者,難免不露仿者的藝術個性。

  在某件具體器物上,不大可能同時都鮮明表現出來。但只要我們知道這個道理,鑑定時用心觀摩,抓住了一點兩點,也就有了突破口,能順利進行了。我們講的作偽陶 瓷器的特徵中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仿古作偽瓷釉面、彩色等往往現新象,不舊,這較易被人識破。於是,聰明的仿造者也總結出一些作舊的方法來,所謂道高一 尺,魔高一丈,這也增加了收藏品鑑定的難度。

  古 陶瓷鑑定工作者針對仿造者的作舊方式,也總結出一些識破機關的方法來,如青花類瓷器去光:仿造者先用氯氟酸輕擦器表,再用菸灰***最好是烤煙灰***塗擦,新瓷 表面的光澤就會大大減弱,並現出久用瓷器所特有的煙黃色痕跡來。鑑定時如對此有懷疑,可用少許肥皂水或汽油輕擦,即可去掉,識破偽裝。 作土鏽以偽造出土器物:有些新仿古瓷,為了賣個好價,被做得像是出土物的樣子,稱為作土鏽,其方法一是在老土中摻蛋白,塗拍於新器之上,時間稍久即可在器 表生成一些土鏽斑痕;二是用古墓中的泥土再摻入一些銅粉,塗於器表,烘烤於700℃左右爐中,即可出現尼黃色斑點。這兩種方法所作出的鏽均粘附牢固,不易 去掉。不過這種斑痕太新、太過,形成不自然,仔細觀察比較即可識破。

  古陶瓷收藏前景

  中國陶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隋唐五代精美的越窯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窯瓷器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系列,都成為世界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我國解放初期及“***”期間,由於國民收入較低,加上人們對流散在民間的這些物品不大瞭解,因此古瓷器的市場價值不高。但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隨著收藏投資市場的活躍,古瓷器價格一路上漲。

  與此同時,無論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爐的陶瓷,都有人在收藏,瓷器收藏隊伍正在不斷壯大。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資價值。瓷器收藏與錢幣、郵票收藏投資一樣,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特別是初入瓷器收藏領域者,除了注意辨別真偽外,還要把握好幾個尺度。

  第一要“古”

  古瓷、古董貴在一個“古”字。古瓷器屬於傳統收藏,或稱古玩***現代收藏稱現玩***、古董。遠古的器物是歷史文物,加之瓷器的儲存不如金玉、銅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貴。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和荒山野嶺的開發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見天日,這便為古瓷寶庫增添了不少瑰寶,也為收藏者提供了機會。

  第二要“稀”

  物以稀為貴。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貴,尤其是御用汝瓷。據有關資料統計,從北宋晚期至今傳世的御用汝瓷總數不超過百件,且分別珍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及各地、各國博物館和少數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件”的說法。據瞭解,目前市面上,一塊帶有芝麻釘的汝瓷殘片已達數千元,如果是一件完好無缺的汝瓷器,那將是數萬,數百萬元甚至更高的價位。國內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作品為熱點,其次要數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唐青花是由白瓷與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燒製工藝,使三彩器與唐青花以其潔白的襯底映照出豔麗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數量極少而難得,故唐青花瓷從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上講,均具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

  第三要“美”

  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只有定窯燒製白瓷,而汝、官、哥、鈞都是以青釉取勝。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貴,倒不僅僅在於其如雪似銀的胎釉,而在於它精美的劃花、刻花和印花的紋飾。而汝瓷的精美,可謂宋代瓷藝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的造型,既注重古樸典雅,又追求造型美麗,把造型藝術之秀美,釉色高雅素淨之風尚以及裝飾藝術之風格融為一體,把東方美學特有的藝術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聞名,雖然在民間有一定的藏量,但價格也都不菲。如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大型拍賣會,一個元代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瓶”以88萬元人民幣成交。

  第四要“俏”

  要注重收藏市場需求量大、行情看漲的古瓷。這種“俏”貨價格攀升潛力大。約10年前,清三代官窯瓷器在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才幾千、幾萬元。由於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現在的官窯瓷器已達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了。另外,國內古瓷的拍賣價近年來雖然不斷升高,但與國際拍賣價相比還是較低的,後者往往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因此,古瓷的市場前景看好,升值潛力仍較大。

 

茶文化的市場營銷特徵
瓷器鑑賞方法有哪些***2***
相關知識
古陶瓷收藏辨別方法
古籍收藏辨別方法
古瓷收藏辨別真偽方法
高古陶瓷收藏方法
古董收藏鑑別方法
古陶瓷收藏圖片
高古玉器收藏鑑定方法
古傢俱收藏準備方法
國外錢幣收藏鑑別方法
黃蠟石的收藏鑑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