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概括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史記》作為一部體大思精的長篇巨集著,亦史亦文,從重視它的史學意義到發掘它的文學價值,從對它的簡短評價到長篇評論,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治書教學

  孔子回國以後,魯哀公和季康子都曾經向他諮詢過有關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他們最終沒有重用孔子,孔子也沒有追求功名利祿。他在晚年的時光裡,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整理古籍以及教育弟子等方面。

  孔子的時代,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詩》、《書》殘缺不全。孔子便追溯夏、商、週三代的禮儀制度,刪釋《書傳》,上起唐堯、虞舜之際,下至秦穆公時期,依照順序整理、編排。他說:“夏代的禮儀制度,我還能講述,只是夏代的後繼杞國沒有足夠的文獻來證實這些制度。殷代的禮儀制度,我還能講述,只是殷代的後繼宋國沒有足夠的文獻來證實這些制度。如果杞國、宋國的文獻充足,我就能以充分的證據來證實這些制度了。”在考察了殷代對夏代禮樂制度的增減以後,孔子說:“即使是往後一百代,增減的情形也是可以預知的。因為一個是重視文采,一個是重視質樸。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借鑑夏、殷兩代的禮儀制度而制定的,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代的禮儀制度。”所以,《書傳》、《禮記》是孔子編定的。

  孔子對魯國的樂官太師說:“音樂的演奏規律是可以通曉的。開始演奏的時候,五音要協調一致,接下去,節奏要和諧,聲音要清脆,連續不斷地演奏,這樣,直到整首曲子完成。”孔子又說:“我從衛國返回魯國,然後開始考訂殘缺的詩樂,使《雅》、《頌》都能配上原有的曲調。”

  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有三千多篇,孔子把其中重複的刪掉,選取可以用於禮儀教化的,上採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段述說殷、周兩代的盛世,直到周幽王、厲王時期的政治缺失,而開頭第一篇則是敘述男女夫婦關係和情感的詩。所以說,《關雎》篇作為《風》的開始,《鹿鳴》篇作為《小雅》的開始,《文王》篇作為《大雅》的開始,《清廟》篇作為《頌》的開始。對於三百零五篇詩,孔子都配樂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頌》樂曲的音調。從此,先王的禮樂制度才恢復了舊觀而得以稱述,王道完備了,孔子完成了六經的編修。

  :陳勝、吳廣之死

  田臧等人一起謀劃說:“周文的軍隊已經潰散,秦國的軍隊早晚就要到來,我們包圍滎陽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國的軍隊到來,一定會被打得大敗。我們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隊,守住滎陽,把其餘精銳的軍隊全部迎擊秦軍。現在吳廣驕橫,又不懂用兵權謀,這樣的人無法和他商量議事,不殺了他,我們的計劃恐怕會被破壞。”於是他們就假冒陳勝的命令殺掉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給了陳勝。陳勝無奈,只得派使者任命他做上。田臧於是派部將李歸等人駐守滎陽城,自己帶了精銳的部隊西進到敖倉迎戰秦軍,結果田臧戰死,軍隊潰散。章邯趁機領兵攻取了滎陽。

  :紛爭又起

  趙王又跟剛從秦國回來的樓緩商議割地之事,樓緩說:“大王聽說過公甫文伯母親的事嗎?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病死了,妻妾中有兩個人為他自殺。他的母親聽到這件事,居然一聲不哭。有人說:‘哪裡有兒子死了而母親不哭的呢?’他的母親說:‘孔子是個大賢人,被魯國驅逐了,可是他這個人卻不跟隨孔子而去。現在他死了,兩個妻妾為他自殺,可見他對妻妾的情義比對尊長還要深厚啊。’由母親嘴裡說出這樣的話,說明這是個賢良的母親,但若是妻子說出這樣的話,這一定是個心懷嫉妒的妻子。現在我剛剛從秦國來,如果說不給,那不是上策;如果說給它,恐怕大王會認為我是替秦國。但我替大王考慮,不如給它好。”

  虞卿聽到這件事,就立刻入宮拜見趙王說:“這是虛偽的辯說,大王千萬不要把六個縣割給秦國!”樓緩聽說了,就去拜見趙王說:“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趙兩國交兵,天下諸侯都很高興,想從中漁利。如今趙軍被秦軍擊敗,天下賀勝的人必定都在秦國。所以不如趕快割地求和,使天下諸侯懷疑秦、趙已經交好。不然的話,天下諸侯將趁著趙國的疲睏,瓜分趙國那樣趙國就更危險了。


猜你感興趣:

司馬遷史記小故事概括
史記經典故事內容
相關知識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概括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的概括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
司馬遷寫的史記裡面有哪些故事
司馬遷寫的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寫的史記的故事精選
著名的史記故事
史記感興趣的史記故事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