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傳統美德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華美德,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散發出光芒,於是中國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虞舜耕田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古聖先賢以至德垂憲萬世。在上古時代,有三位非常著名的帝王:堯、舜、禹,他們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舉薦登上帝位。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動天地,被堯帝選中為繼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為歷代孝行故事之首。

  堯帝十六歲稱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歲時,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繼承帝位。於是他徵求群臣的意見,沒想到眾位大臣異口同聲地向他推薦一個鄉下人——舜,因為舜是一個著名的孝子。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必定會愛護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後國號為“虞”,歷史上稱他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華。父親叫“瞽叟”,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很頑固,對舜相當不好。舜的母親叫“握登”,非常賢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於是父親再娶。後母是一個沒有婦德之人。生了弟弟“象”以後,父親偏愛後母和弟弟,三個人經常聯合起來欺負舜。

  舜對父母非常的孝順。即使在父親、後母和弟弟都將他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他希望竭盡全力來使家庭溫馨和睦,與他們共享天倫之樂。雖然這其中經歷了種種的艱辛曲折,但他終其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

  小時候,他受到父母的責難,心中所想的第一個念頭是:“一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好,才會讓他們生氣!”於是他便更加細心地檢省自己的言行,想辦法讓父母歡喜。如果受到弟弟無理的刁難,他不僅不因此惱怒,反而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出好榜樣,才讓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經常深切地自責,有時甚至跑到田間號啕大哭,自問為什麼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得到父母的歡喜。人們看到他小小年紀就能如此懂事孝順,沒有不深為感動的。

  舜一片真誠的孝心,不僅感動鄰里,甚至感動了天地萬物。他曾在歷山這個地方耕種,與山石草木、鳥獸蟲魚相處得非常和諧,動物們都紛紛過來給他幫忙。溫馴善良的大象,來到田間幫他耕田;嬌小敏捷的鳥兒,成群結隊,吱吱喳喳地幫他除草。人們為之驚訝、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樣恭順和謙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讚美和傳頌。不久,全國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時候堯帝正為傳位的事情操心,聽到四方大臣的舉薦,知道舜淳樸寬厚、謙虛謹慎。但惟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堯帝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並讓九個兒子來輔佐他。希望由兩個女兒來觀察、考驗他對內的行持;由九個兒子來考驗他對外立身處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賢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務農事也井然有序,不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終不渝的孝心。有一次,瞽叟讓舜上房修補屋頂。舜上去之後,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當大火熊熊往上燃燒,就在萬分危險之時,只見舜兩手各撐著一個大的竹笠,像大鵬鳥一樣從房上從容不迫地跳下來,原來聰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為他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來謀害他,想把他灌醉後殺害。可是他的兩個妻子事前就給他先服藥,讓舜即使終日飲酒也不能傷害到自己的身體。

  還有一次,瞽叟命舜鑿井。舜鑿到井的深處,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裡,就從上面往井裡拼命倒土,以為這樣舜就永遠回不來了。沒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鑿了一個通道,從容地又躲過一劫。當象得意地以為舜的財產都歸他所有時,猛然見到舜走了進來,大吃一驚,慌忙掩飾了一番,但舜並未露出憤怒的臉色,仍舊若無其事。此後侍奉父母,對待弟弟,反而越加謹慎了。

  舜初到歷山耕種的時候,當地的農夫經常為了田地互相爭奪。舜便率先禮讓他人,尊老愛幼,用自己的德行來感化眾人。果然,一年之後,這些農夫都大受感動,再也不互相爭田爭地了。

  他曾到雷澤這個地方打魚。在這兒,年輕力壯的人經常佔據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沒辦法打到魚。舜看到這種情形,率先以身作則,把水深魚多的地方讓給老人家,自己則到淺灘去打魚。由於一片真誠,沒有絲毫勉強,令眾人大為慚愧和感動,所以短短的一年內,大家都互相禮讓於老人。

  舜還曾經到過一個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質量不佳,出產的陶器粗劣。令人驚訝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後,連陶土的質量都變好了,所做出來的器皿相當優良。大家一致認為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結果。後來,只要他所居之處,來者甚眾,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為縣邑,三年就成為大城市。亦即是史上所稱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堯帝得知舜的德行後,更加讚賞。於是進一步考驗他種種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懼接受了諸多艱難的考驗。一次,堯帝讓舜進入山林川澤,考驗他的應變能力,雖遇暴風雷雨,然而舜憑著智慧與毅力,安然無恙地迴歸,他的勇敢鎮定,使堯帝堅信舜的德行與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歷經種種考驗之後,堯帝還是並未馬王位傳給他,而是讓他處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攝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後才正式把王位傳給舜。足見古代的帝王對於王位的繼承,確實是用心良苦,絲毫不敢大意。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國,國家就難以長治久安。

  當舜繼承王位時,並不感到特別的歡喜,反而傷感地說:“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歡我,我作為天子、帝王又有什麼用?”他的這一片至德的孝行,瀝血丹心,莫不令聞者感同身受,繼而潸③然淚下!皇天不負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終於感化了他的父母,還有弟弟象。

  《孟子》雲:“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順,我們也能。因為我們天性中都有一顆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愛心。假如我們能以舜為榜樣,真正盡到“孝親順親”的本分,深信必能締造幸福美滿的家庭。繼而再將“孝”擴大到我們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衝突對立都會冰釋消融。這至孝的大愛孕育出的是互敬互愛、和睦共處的和諧社會。

  願我們都能以身作則,相互勉勵,做一個真正的孝子。

  :孟宗哭竹

  三國時候,吳國有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從此,母子倆相依為命。孟宗一直很孝順他的母親,對母親侍奉有加。母親年紀漸漸大了。有一次,母親病得很厲害,很想吃鮮筍做的湯,但這時都快冬至了,天很冷,哪裡還會有筍長出來啊。孟宗實在沒有辦法,心裡焦急萬分,可是束手無策,便忍不住跑到竹林裡。他雙手抱著毛竹,想著臥床的老母,不禁兩行淚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難過,竟大聲地哭了起來。或許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動了天地,突然間,眼淚滴落的地方裂開了,從地上露出了幾莖竹筍,孟宗破涕而笑,抹掉臉上的淚珠,興高采烈地把這些竹筍帶回家去。他做竹筍湯給母親吃,母親吃了新鮮味美的湯後,疾病居然立刻就好了。孟宗的一片孝心競感動了天地,讓竹筍冬天破土,讓老母立刻康復。可見他是多麼的孝順。

  孟宗“哭竹生筍”在現實中是難以想象的,但孟宗對母親的孝敬卻是一種真摯的情感。善良的人們敬佩孝順之人,這種至純的孝行,正是人們所向往和推崇的,因孝心而顯現的奇蹟正是大家共同的願望。

  我們孝敬父母,不是隻供給他的吃穿,還要讓父母感到快樂。同時更要善體父母的心思。父母想要的、想得到的、想聽到的、想看到的,為人子女都要善加觀察,儘量能曲承親意,讓他們感受到溫暖體貼的孝心,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滿。

  現在因為大家都很忙,不可能每天跟父母親在一起;甚至遠離父母,一生跟父母相聚的時間都很短。但我們可以藉助電話問候,可以藉助傳真或e-mail,一句關懷的話語都可以讓父母欣慰。所以孝不分貴賤,也不分時間有無,只要你能真誠地付出,任何的方式都足以讓父母得到安心,都足以讓父母感到欣慰。

  :許武教弟

  漢朝許武,有三個兄弟,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兩個弟弟一個叫許宴,一個叫許普,年紀還非常小。在過去傳統的家庭里長兄如父,父親過世了,身為長兄的許武,必須要肩負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負責生計,更要提攜照顧兩個弟弟。

  許武知道他的責任非常重大,白天到田裡勞作時,就把弟弟安置在樹下蔭涼的地方,教兩個弟弟學習如何耕種;晚上回家時教兩個弟弟讀書,非常辛勞。如果兩個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廟向祖先稟明,今天我教導不利,所以兩個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責任自己承擔下來,在祖先面前告罪,是自己的過失,懺悔自己沒有盡心盡力,直到兩個弟弟哭泣著來請罪,許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終沒有嚴聲厲色地對待弟弟。

  許武到了壯年還沒有娶妻,有人勸他,他回答說:“我恐怕找到不適當的人選,反而使兄弟的情感發生嫌隙!”

  後來許武被推薦為孝廉。為了讓兩個弟弟也能夠成名,跟他一樣被舉孝廉,就故意把家產分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讓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讓所有親朋好友、鄰里都罵這個哥哥貪婪,推崇兩個弟弟謙讓。等到弟弟在品德、學問和產業上有一點點成就,也被推舉為孝廉時,哥哥才把親朋好友聚集在一塊,把他成就兩個弟弟的苦心表露了出來。當場的人都非常驚訝,許武竟然是這樣的長兄,疼愛他兩個弟弟,提拔他兩個弟弟,如此地用心良苦!

  從此以後,鄉里的人都稱他“孝悌許武”。郡守和州刺史推薦許武出來為民服務,並且請他擔任“議郎”的官職。許武的聲望非常顯赫,不久,他卻辭去官職而返回故鄉,先為兩位弟弟張羅婚事,而後自己才娶妻。兄弟們生活在一起,相處得非常融洽。
 

公主童話故事大全小公主與蛇的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相關知識
小學生傳統美德故事
小學生傳統美德演講稿3篇
小學生關於美德故事演講稿
傳統美德故事小學教育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章
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素材
中華兒童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徵文
很短中華傳統美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