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深遠影響,可以不斷的被繼承,並得到持續的創新發展。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孔奐單船

  【孔奐單船】

  孔奐清白。赴任單船。俸分孤寡。不受衣氈。

  【原文】

  陳孔奐、除晉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官。惟以單船臨郡。所得俸秩。隨即分贍孤寡。郡中號曰神君。殷綺見其儉素。饋以衣氈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豈不能辦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獨享溫飽。不煩厚意。

  孔休文。靖之來孫也。少孤。為叔父虔孫所養。永定中。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為大郡。雖經寇擾。猶為全實。前後二千石。多行侵暴。惟奐清白自守。單船赴郡。應得俸秩。且分贍孤寡。況衣氈乎。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陳朝有一個人。姓孔。單名叫一個奐字的。放到晉陵地方去做太守官。他的為人很清白自守。妻子們並不跟著上任去。只自己坐了一隻船、到晉陵地方去。他所應得的、薪俸。隨手立即分給那一般沒有父母、和沒有了丈夫窮苦的人。那一郡地方的百姓們。都稱呼他叫做神君。有一個姓殷名叫綺的人。看見孔奐很儉樸。就送給他一套衣氈。孔奐見了就說道。我做了太守官。得了很大的俸祿。難道不能夠備辦這些物件嗎。但是百姓們還沒有周全。當然不可以獨自享著溫飽。你這種厚意。是可以不必的。

  :劉寵錢清

  【劉寵錢清】

  劉寵別任。僅受一錢。出境之後。投於深淵。

  【原文】

  漢劉寵、為會稽太守。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及內調。有五六老叟。齎百錢送之。且曰。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今逢棄去。故來奉送。寵選一大錢受之。出境。投之於河。後人因名其河為錢清。

  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即大化。蓋以身作則也。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化亦深矣。有此德政。耆老送別。賚百錢以表微忱。寵勉選一錢。出境即投諸河。名其地為錢清。永矢弗諼已。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劉寵在會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煩瑣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這一郡裡地方上的人。大大的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裡把他調進京城裡去的時候。有五六個老年的人。手裡拿了一百個大錢去送給他。並且嘴裡說道。自從你到我們這裡來做官以後。境裡都沒有盜賊了。所以這些狗也夜裡不叫了。人民不為官事連累。所以百姓們也不看到縣裡的差人了。現在你丟了我們竟要去了。所以我們特地來奉送你。劉寵就在他們手裡、揀了一個頂大的錢拿了。總算受了他們的人情。到得出境的時候。就把這個錢丟在河裡。後人因此把這條河叫做錢清。

  :虞願見石

  【虞願見石】

  虞願清廉。海邊有石。乃往觀之。雲霄無隔。

  【原文】

  南宋虞願、為晉安太守。郡出蚺蛇。膽可為藥。有遺願蛇者。願受而放之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還床下。復送四十里外。經宿。更還故處。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中。相傳惟清廉太守乃見。願往觀。清徹無隱蔽。

  許止淨曰。一念慈心。遂感物類有依依不捨之意。然則所謂毒蛇者。人自毒之耳。石能判貪廉。此何殊於指佞草耶。如此可寶貴之物。何以無聞於天下。豈以清廉絕跡。如珠之遠徙交趾乎。噫。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南宋朝的虞願。在晉安地方做太守官。晉安那個地方。出產一種蚺蛇。這種蛇的膽。可以做藥的。有一個人把這種蛇來送給虞願。虞願收受了。就把蛇放到二十里以外的山裡面。可是一夜工夫。那條蛇仍舊回到虞願的床下來。虞願又把那條蛇送到四十里遠的地方。過了一個晚上。那條蛇仍舊回到原地方來了。向來海邊有一塊叫做越王石的。一年四季常常隱在雲霧的裡頭。百姓們相傳只有廉潔不要錢的太守官。才能夠看得見的。虞願去看的時候。那塊石頭。很清爽地一些兒也沒有遮蔽著的東西。
 

幼兒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的傳統美德故事
相關知識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短故事
四個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關於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
蘊含中華傳統美德的歷史故事
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諺語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