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信的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一定意義上,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信的傳統美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信的傳統美德故事:宋璟責說

  【宋璟責說】

  宋璟拒誣。許友偕死。張說實言。魏免棄市。

  【原文】

  唐宋璟、居官鯁直。張易之誣魏元忠有不臣語。引張說為驗。將廷辯。說惶遽。璟謂曰。名義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若不測者。吾且叩閣救。將與子偕死。說感其言。以實對。元忠免死。璟累拜廣平郡公。以壽終。

  許止淨曰。易之慾誣元忠。引張說為證。許以美官。說既許之矣。後因璟責以大義。許以共死。乃不得不以實對。人貴有直友如此。然璟六子皆顯貴。而說子俱受誅戮。殆本原心地。終有不同者耶。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個出名的好宰相。他姓宋。單名叫一個璟字的。做官很是正直無私。那時候有個姓張名叫易之的。要誣害魏元忠、說他有違反朝廷的話。引了張說假做見證。暗地裡允許張說做了這個見證。就給他做一個美缺的官員。張說是已經答應張易之了。後來將要在朝廷上質對。張說惶恐得很。宋璟就對張說說道。一個人的名譽和義氣。是很重要的。不可去陷害了正直的人。希圖自己苟免。你倘若有了個不測。我就到皇帝面前來救你。和你一同死罷了。張說感悟了、聽從宋璟的話。就把實在情形奏對。魏元忠因此得免了死。宋璟後來封做廣平郡公爵。並且享了高壽才去世。

  有關信的傳統美德故事:卓恕辭恪

  【卓恕辭恪】

  卓恕辭恪。某日復來。屆期果至。樽酒相陪。

  【原文】

  吳卓恕、嘗還會稽。辭太傅諸葛恪。恪問何日復來。恕言某日。至日。恪為主人。停不飲食。欲以須恕。賓客鹹曰。會稽建康。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難期。俄而恕至。一座皆驚。賓主酬酢。盡歡而散。

  恕與正規化略同。而恕較甚於式。恪之信恕。亦更甚於劭。蓋式則自約期於劭。恕則因恪問而率爾對以期。劭則僅告母具雞黍以俟之。而恪且延賓客。停飲食以待之。其知之深也。實以其信之篤也。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裡有一個姓卓名叫恕的人。有一次、要回到會稽的地方去。因此到那做太傅官名叫諸葛恪的面前去辭行。諸葛恪就問卓恕。什麼時候可以再來。卓恕說。就是某日來吧。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備了酒席。自己做著主人。停著杯筷不喝不吃。要等卓恕到來。許多客人大家都說。會稽地方到這裡建康。相隔有一千里路的遠。並且路上又隔著江呀、湖呀。水面上有了***。這是很難預定的。過了一忽兒。卓恕果然到了。滿座的賓客們都非常的驚異。於是主人敬客人們的酒。客人們也回敬主人的酒。大家極盡了歡樂才散去的。

  有關信的傳統美德故事:郭伋亭候

  【郭伋亭候】

  郭伋歸早。止於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齡。

  【原文】

  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幷州守。素結恩德。後行部至西河。童兒數百。各騎竹馬。迎拜於道。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計日告之。既還。先一日。伋恐違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上以賢良太守稱之。年八十六卒。

  以太守之尊。與竹馬童兒道旁偶語。乃以不肯失信於兒童。先歸一日。寧止野亭以候期。可謂信之至矣。雖守信不僅在然諾間。而即此小事推之。其開布大信可知。宜其有數百童兒迎拜之雅事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代。有一個姓郭名叫伋的。表字叫做細侯。是茂陵地方的人。在幷州地方做太守官。對待百姓們素來廣結恩德。後來因為巡視部下所屬的。到西河地方去。有幾百個小孩子。各人騎了一根竹竿做的馬。在道路上迎著郭伋朝他拜著。問他什麼日子才可以回來。郭伋就計算了一下。把回來的日子告訴了他們。郭伋既然回來。可是比較從前告訴小孩們、預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野亭裡住著。等到約定的日期。才走進境裡來。光武皇帝稱讚他是個賢良太守。後來郭伋的年紀。到得八十六歲才去世的。
 

中華傳統美德幼兒故事有哪些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相關知識
有關信的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有關忠的傳統美德故事
關於孝的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的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有名的傳統美德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傳統美德故事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兒童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古代的傳統美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