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族民間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呂洞賓與紹興香糕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於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鬆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於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遊人如織。小紹興的鬆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鬆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髮銀鬚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隻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並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鬆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

  小紹興回到家裡以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讚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鬆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鬆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彆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說著,從懷裡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鬆糕時,將葫蘆裡的藥放到鬆糕裡,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鬆糕。他先把葫蘆裡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裡,製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後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鬆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飢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於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鬆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於是改鬆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後來,人們才明白,香糕裡放進去的藥,原來是中藥裡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慾,適用於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柺李、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人稱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遊蓬萊島。本來,諸仙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便答應了。

  呂洞賓拿來鐵柺李的柺杖,往海里一扔,說了一聲“變”,頓時柺杖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唱歌,熱鬧極了。

  船在海上航行著,幾位大仙覺得速度太慢,呂洞賓就說:“我們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寶物,使船加快速度。”說完,呂洞賓拔出寶劍,扔進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動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幾裡後,呂洞賓便收回寶劍。

  鐵柺李見呂洞賓收回了寶劍,馬上摘下自己的寶葫蘆,對著船的後面,只聽“砰砰”兩聲,船又加快了速度。漢鍾離也不甘示弱,舉起大扇子,扇了幾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藍采和一見也著了急,拿起快板拋入水中。可是過了一會船又慢了下來,並沒有加快。幾位大仙笑著說:“怎麼你的快板不靈了呢!”藍采和一看自己的寶物不見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結果一看是被龍王太子給偷了。藍采和追了上去,與龍王太子大戰起來。

  其他七位大仙正談論著藍采和的仙術失靈。突然,平靜的海面掀起一個浪頭,將大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巧板浪裡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開啟蒲扇墊腳底;鐵柺李失了柺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呂洞賓踩著寶劍;何仙姑坐在蓮花上,都沒有落水。

  他們看藍采和與龍王太子打了起來,便知道是龍王太子偷了快板。龍王太子見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們,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來想去遊玩,偏偏遇上這事,非常生氣,便跳入水中直奔龍宮追去。

  龍王太子知道八仙不會善罷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見大仙們來勢凶猛,慌忙揮舞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然降落潮頭,輕輕扇動蒲扇。只聽“呼呼”兩聲,一陣狂風就把蝦兵和蟹將都扇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其他海怪連忙關了龍宮大門。龍王太子見漢鍾離破了他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躥出一條大魚,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扇動扇子,不料那大魚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時,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大魚聽了,竟然鬥志全無,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洞賓揮劍來斬大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看,眼前哪兒有什麼大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洞賓氣得火冒頭頂,鐵柺李卻在一旁笑眯眯地說:“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柺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柺杖“刷”地飛了過來。鐵柺李把柺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卻打在一堆軟肉裡。原來,海礁已變成一條大章魚,柺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籃罩下來,鐵柺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裡去了。原來那大礁和章魚都是龍王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連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一隻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龍王太子現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王太子。

  龍王太子鬥不過八仙,只得向龍王求救。龍王知道後,把龍王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總算平息了。

  八仙經過一番大戰,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遊蓬萊島。八仙一到,只見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燦爛。這正是歷經風雨,才見彩虹。

  :夸父追日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叫做成都載天。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

  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物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悽苦。夸父為讓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

  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晒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紛紛死去。

  夸父看到這種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

  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夸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夸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夸父也煮飯。他用五塊石頭架鍋,這五塊石頭,就成了五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這就是五嶽。

  夸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但是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夸父終於追上了它。

  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可是還是不解渴;於是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裡的水足夠夸父解渴。

  但是,大澤太遠,夸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鬱蔥蔥的桃林。

  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練八卦掌的好處
漢族有哪些民間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漢族民間故事
關於愛情民間故事3個
關於鼠的民間故事
關於狼的民間故事
關於花的民間故事
關於花的民間故事作文
關於鍾馗民間故事
關於花的民間故事3個
關於風水民間故事
關於老鼠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