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林黛玉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林黛玉,無疑是曹雪芹筆下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之一。縱觀林黛玉的一生,不論是體態神貌、舉止言行,還是吟詩作賦、賞花弄月,無不體現出詩人的氣質,煥發出詩性的光芒。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我眼中的林黛玉

  一直以來,我都想用一種顏色來描繪黛玉,如果說曹雪芹把楊貴妃式的豐滿之美賦予了薛寶釵,寶釵該是牡丹,該是群芳之首,該是嬌豔明麗的,那麼黛玉身上散發出的就應該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選擇神祕而又高貴的紫色。我總認為黛玉身上有一種濃濃的貴族氣質,她清高孤傲卻超凡脫俗宛若仙子,她身世悽苦卻才情過人詩冠群芳,她敏感多疑正是她高貴而又自尊的表現,她時時刻刻維護著自身的人格尊嚴,從不向世俗禮法低下高貴的頭,她孤苦無依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貴族氣質。如果寶釵屬於樸素高潔黛玉就屬於高雅浪漫。

  但黛玉身上最讓我傾慕的就是她的才華,如果要讀懂林黛玉,就要讀懂她的詩,黛玉可謂是才女中的才女,她的詩風流別致,與寶釵的大相徑庭,所以她的身上同時又散發著一種怡人的詩人氣質,曹雪芹似乎有意將黛玉與歷代的才女相比,“堪憐柳絮才”,“冷月葬花魂”兩句就是說的黛玉,但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黛玉的才情過人也許遠不及寶釵的淑女風範。

  雖然在大多數人眼中,她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氣刻薄,可在我看來她性格中的缺陷與她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賈府,她只有豎起自己身上所有的刺去儲存她僅存的自尊心,她寄人籬下無家可回同時又使她產生了莫大的自卑,“心比天高,命如紙薄”不僅是晴雯人生悲劇的根源,同時也是黛玉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黛玉多疑敏感的性格背後卻是坦誠、勇敢、真摯和善良的真情流露,這可以從她對寶釵前後截然相反的態度看出來,寶釵只是對其略表關心,指出“看多了雜書會移了性情”,黛玉便與之真誠相處,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的“誨人不倦”及香菱不惜捨近求遠讓黛玉而不是寶釵教其作詩中看出,黛玉也不是一味的清高孤傲,她待人的真誠是真摯而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虛偽且華而不實的。有人認為寶釵虛偽圓滑世故,寶釵的確有其圓滑世故的一面,但我認為她也是“真誠”,只是她真誠信奉的是封建禮教,與黛玉的真誠率真是不一樣的。在我心中,林黛玉是整部《紅樓夢》中最具有魅力的女性,她不僅成為《紅樓夢》精神內涵的靈魂人物,同時也是《紅樓夢》中最賦有悲劇美的女性,悲劇最動人之處就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美的東西,越賦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就越能震撼人心。黛玉之死的悲劇不光是寶黛愛情被毀滅的悲劇,同時也是人性被毀滅的悲劇。

  這一段感人至深傳說在字裡行間洋溢著古典的哀婉與感傷,似乎也就註定了寶黛愛情的無果而終,但他們之間的愛情悲劇不光在於封建社會大家族的阻撓,還在於黛玉追求的是真愛,而寶玉太過於博愛,沒有給黛玉以足夠的安全感,他們之間的互不理解使黛玉一開始並無法完全體會自己才是寶玉心中的唯一。所以林黛玉註定是一個追求真愛,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人,愛便是她生命的支柱,她對愛情執著、真誠、始終如一,當她確定了寶玉對自己的真愛,打消了對他的懷疑與不放心之後,卻得不到社會現實的認可與支援,這時她性格上的缺陷再也掩蓋不了她思想中的叛逆,她同賈寶玉一樣都具有極強的叛逆精神,她嚮往的是自由戀愛,這與封建禮教形成尖銳的對立,她的戀愛觀不僅違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而且她又不肯放棄自己的追求,所以製造悲劇的不光是賈母、元妃、或王熙鳳,而是整個封建制度,她嬌弱的身體,孤傲的性格及自定終身的越軌行為使她不能成為封建家長心目中寶玉妻子的最佳人選,而穩重大方又真誠信奉封建禮教的薛寶釵則成為了這場愛情戰爭中的勝利者與犧牲品。

  一部《紅樓夢》贊得都是女子,可未必都是像林黛玉那樣至情至性,追求個性獨立與自由的女子,她所期望的賈寶玉,不僅僅是男歡女愛,而更是可以相知的知己,這種心境,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純淨!曹雪芹將她的理想寄託於黛玉之身,讓她作為一種唯美而存在。

  篇2:林黛玉

  林黛玉,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人,但從她的身世,我看到了許多。

  ——題記

  我知道曹雪芹筆下的她,是憂鬱的,也是富有才氣的,她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與寶哥哥錯過,為了報恩,流盡了眼淚,那個時代的她,也許怨過,也許恨過,命運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錯過,只是過客……

  因為母亡,年紀尚小的她進了賈府,從此開始了她註定多遷的短暫身世……

  顰兒,這個符號,溫暖的,籠罩在她身上,看到了大家族的爾愚我詐,她靜默,看到寶玉的款款情深,她靜默,看到賈母的偏愛,她靜默,看到寶姐姐的溫柔委婉,她也靜默,她是矛盾的,自己孤苦伶仃的寄人籬下,終日以淚洗面……也許是這樣,她才把自己的滿腔淚水化做最悠遠的詩詞,也許是這樣,她才冷漠孤傲,殘存自己的那份自尊。寧願做那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不願做那個“紗窗也沒有紅娘報”的女子,她在眾人面前強顏歡笑,在背後,相伴她的,只是知心的紫鵑……

  口裡吟著“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嘴裡唱著“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可見她的淒涼,她嘆息,嘆息自己與寶玉無緣,她彷徨,彷徨自己和寶釵難比,賈母的心意,王薛夫人的作弄,自己終究是含恨而亡,那晚的她,嘴裡呼聲恨寶玉,心裡也許是還債完後的輕鬆。

  瀟湘妃子,文才奕奕,只是落寞。病了,只是紫鵑知道她的心病,累了,只是紫鵑瞭解她的感情,要不然,她怎麼會在臨死前還託付紫鵑送籍回南,要不然,她怎麼會說紫鵑才是她的唯一親人,她知道自己與寶哥哥有緣無份,忘不了和他的打鬧,忘不了他的“負心”,或許她從來沒怨過。

  她明白,她是寂寞的,所以才會流淚。

  她知道,自己只是過客,所以才會傷悲。

  她只知道,為了還債。

  那片憂鬱,只因為給她所愛的人。

  篇3: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寶玉第一次見到黛玉時,他眼中的黛玉便是這樣。從總體上看,她具有一種柔弱美,病態美。眉間隱隱籠著絲絲輕愁,似皺而未皺,如有輕煙繚繞,可見她總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縷縷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駐,可見她總是細膩善感。這樣的眉與目配合在一起,該是何等的清麗而悽美!黛玉原是絳珠仙子的化身,為“還淚”而來,所以她的眉目之間凝聚了靈河之畔的清風細雨,離恨天外的靈暉秀氣。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更突出地體現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黛玉天生有一種詩人的氣質,柔情似水,憂鬱細膩。一身之病是由兩靨之愁而起,兩靨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與寶玉的戀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愛寶玉,用整個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籬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她怎能不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進一步寫她的愁與病:無事時也有閃爍的淚光,無恙時也有細微的嬌喘,可見愁與病已經深入到她的內心,不可醫治了。黛玉的愁與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實際上是在追求自由與美的過程中與世俗發生矛盾引起的。在賈府這樣一個複雜的大家庭裡,寶釵那樣的“賢德淑女”受到人們的讚賞,而黛玉生性孤傲,過於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諷刺他人,當然不會得到認可。她高潔的心志不為人所知,她夢想的愛情不被世所容。當她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劇烈衝突時,她無力反抗,只能默默飲下苦澀,日久天長,鬱結成病。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兩個比喻用得很形象。秀麗柔弱的花兒,把纖纖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盪漾,花影相映,多麼清朗典雅;纖弱的柳條在風中依依而舞,時而形成一道彎彎的波痕,時而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真是楚楚動人。用這樣兩種美麗的事物來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不過了,把她的美寫到了極致。小說中有許多與此呼應的句子,如:“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避遠,不忍再聽。”“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等等。

  “心較比干多一竅”寫黛玉的聰慧多才。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智慧過人,因進諫被剖心,心有七竅。後世以心有七竅來形容聰穎過人。黛玉的聰穎,在大觀園眾姐妹中是聞名的。無論是吟菊花,還是詠柳絮,她總表現得才華橫溢,卓然不群。“林瀟湘魁奪菊花詩”,“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題五美吟”等情節,無不展示了她過人的詩人天賦。在小說中,作者總是把最優美最動人的詩句歸在林姑娘的筆下。試看這些句子:“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溝渠。”孤傲不群;“毫端蘊秀臨窗寫,口角噙香對月吟。”瀟灑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悽苦悲涼;“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見識過人。

  “病如西子勝三分”,則是更進一步地寫黛玉的病態美。傳說春秋時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時捧心皺眉,其姿態更美。而黛玉比之“勝三分”,可見黛玉之美,驚人絕代,真是“顰兒才貌世應稀”。

  悲劇總是把美的事物毀滅給人看。黛玉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女子,是寄託了作者理想的、高潔美好的形象。她美麗而才高,但不為世俗所容,與唯一的知音寶玉的愛情更不為人所容,故而走向最終的悲劇結局。

  

寫林徽因的文章
寫蓮的優秀文章
相關知識
寫林黛玉的文章
寫林黛玉的優美文章
描寫林黛玉的高中作文
寫林徽因的文章
給林黛玉的一封信範文
關於林黛玉的散文
關於林黛玉的作文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大作家寫給老師的文章
林清玄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