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劉邦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劉邦墓在哪裡?劉邦墓也叫長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約20公里的窯店鎮三義村北,長陵又名“長山。目前,劉邦的墓還未被盜過,儲存比較完好。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在考古中發現劉邦墓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劉邦墓介紹

  劉邦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約20公里的窯店鎮三義村北,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墓。

  劉邦墓東西並列著兩座陵墓,西為高祖陵,東為呂后陵。相傳陵前曾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兩通碑石,又因為陵墓附近曾經出土過屬於西漢時代的“長陵東當”、“長陵西當”和“長陵西神”文字瓦當,證實了這裡的陵墓確為長陵。

  1988年1月13日,劉邦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邦墓考古發現

  1970年—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長陵進行了全面的勘查,發現了大量的實物遺存。

  劉邦墓主陵區

  長陵由黃土夯築而成,覆鬥形,至今仍高達33米。根據測量,墓冢的底部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35米;墓冢頂部東西寬55米,南北長35米,與史籍記載相近。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間畢沅所書”漢高祖長陵”石碑一通,陵冢下是劉邦安寢的地宮,《漢舊儀》載:漢代皇陵地宮“內梓棺、柏黃腸題湊,以次百官藏畢,其設四通羨門,容六車六馬,皆藏之。四方外涉,東石外方立,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駑,設伏火。”入梓棺時,皆珠襦玉匣,連以金縷。長陵現未發掘,地宮內部結構不詳。

  現存長陵陵園南牆長225米,寬7米,西牆長200米,寬9米,北牆長600米,寬9米,經實測,陵園邊長約為780米,周長3120米,與文獻記載基本相符。

  呂后陵在高祖陵東南280米,封土形狀與高祖陵相同。其封土底部東西150米、南北130米,碩部東西50米、南北30米,封土高30.7米。西漢的帝后合葬,是所謂“同塋不同穴”,即埋在同一墓地,但各自起墳,而且絕大多數皇后是單獨修築陵園,只有長陵為帝后共用一個陵園。

  陵園的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米,西牆的正中發現了一座寬23米的城門遺址。西城牆的地面上至今還保留著一條長600米、寬6米、高3米的夯土遺蹟。陵冢位於陵園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呂后陵在東,相距約250米左右。在陵園的西北角、西南角、東南角和沿南牆一帶有六處大型的寢殿遺址。

  在劉邦陵北130米處、呂后陵北350米處,以及呂后陵正南、距南牆30米處,各有一處大型建築遺址,出土了許多遺物,如各種形式的捲雲紋瓦當,瓦片等,是當時寢殿、便殿一類的禮制建築。

  劉邦墓長陵邑

  陵園以北是長陵邑所在地,位於今咸陽市韓家灣鄉怡魏村。陵邑略呈長方形,城牆用夯土築成,南北長,東西寬。《關中記》載:“長陵城有南、北、西三面城,東面無城,隨葬者皆在東,徙關東大族萬家,以為陵邑。”

  今遺址處南、北、西三面城牆遺蹟仍存,陵邑南牆部分與陵園邊牆重合,東面沒有城牆建築。故城南牆長1245米,現存殘跡長1100米,寬9米,中段有門洞遺蹟。西牆長2200米,現存殘跡長1000米,寬9米,牆中間亦有西門遺址,門址寬15米,夯層堅固如石。北城牆多被破壞,斷斷續續儲存著部分牆跡,最長一段為200米,寬7米。北牆與南門相對處有北門遺蹟。

  在長陵邑範圍內曾發現樹木雙獸紋半瓦當和大量瓦片堆積、水管道、生產工具等。從文獻記載和這些殘留的廢墟、出土文物,可以窺見當年陵邑朱簷彩棟、車馬人熙的繁榮景象。

  劉邦墓陪葬墓

  長陵的陪葬墓區,從西端的陵園開始,到東端的涇河南岸,綿延七公里。這些開國元勳、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六十三座,最知名的有蕭何、曹參、周勃、周亞夫、王陵、張耳、紀信、田燃、田勝及王娡母親平原君臧兒等。

  在長陵周圍及其陪葬墓區發現了許多從葬坑,1970年,考古工作者對陪葬坑北邊不遠處的兩個大墓冢進行了考古發掘,從中發現了鍾、磬等樂器,彩繪漆木車、漆箱等用具。特別重要的是從兩座墓中發現了兩百餘枚玉片,個別玉片的四角小孔裡還有殘留的銀絲。可知死者穿著銀縷玉衣下葬,身份相當高。有學者參照《水經注》的記載,認為這兩個墓是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墓。

故宮考古新發現
探索發現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之六
相關知識
考古發現劉邦墓
湖南考古發現戰國墓
考古發現婦好墓
河南考古發現誰的墓了
考古發現海底墓
考古發現古墓紀錄片劉賀
河南最新古墓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發現古墓萬曆
考古發現古墓慈禧
考古發現武則天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