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初中地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地理科涉及語文、歷史、理化、數學、政治以及生物等學科,且與時區的運算、土壤的改造以及氣候和其他學科知識都有很密切的聯絡。學好地理講究的是什麼方法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學難點突破的幾種方法

  一、抽象性的教學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中學地理教學中,抽象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的高度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聯絡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說明事實的材料過於簡單是導致學生理解困難的關鍵。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記憶和靈活運用,教師在突破抽象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絡,要補充相關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難點的化解方法有:

  ***1***例證法。20世紀80年級以來,科學工作者在這裡開始了整治低溼地的研究。他們“因窪制宜”,採用魚塘一臺田模式:挖魚塘,在水中養魚養鴨,栽種水生經濟作物;築臺田,在田地裡種糧、果、棉和飼料植物等,飼養禽畜。這種模式,使魚塘一臺田相互促進,主體開發,綜合利用,達到生態、經濟的良性迴圈。

  ***2***實驗法。演示實驗可化無形為有形、化平面為立體、化靜止為活動、變抽象為具體,可調動學生手、眼、耳、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教學難點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區別,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果教師用課本當教具,讓學生把書本想象成地層,用兩手擠壓課本兩側,分別使課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對摺,請學生觀察課本一端中心和兩翼書頁的構成,學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構造的能力。

  ***3***聯絡法。生活經驗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實踐檢驗過的感性認識,是學生最為可信、也是最能從淺顯中見深奧、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材料。經驗是人生的財富,更是學習程序中的加油站,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是學生藉助已有經驗理解和接納新知識的過程。《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極其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他們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或者現象,大有好處。

  例如在學習“空氣受熱時,作上升運動,我先讓學生回想在家是燒水,當水開了,我們一揭鍋蓋,會看到什麼情況。學生不加思索地說,熱氣騰騰,直向上冒。我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受熱一般作什麼運動?學生已經理解,作上升運動。在“空氣遇冷,作下沉運動”時,我讓學生看看教室內的窗式空調,思考:為什麼窗式空調要掛得那麼高,這說明冷空氣作什麼運動?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空氣遇冷作下沉運動。

  授課時及時聯絡生活,可使教學內容變得親切可感,使難點易化。例如,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和原因,可聯絡日常生活中焚燒廢紙,會看到許多細小灰燼上升漂浮的事實來加以解釋;再如對流層氣溫的垂直變化,可聯絡學生登山過程中的親身體會來說明。

  ***4***比喻法。比喻是教學語言中的重要修辭方法,貼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難度。如何把複雜的問題講清楚,作比喻是一個好辦法。因為恰當比喻,就是利用學生熟悉而形象的事物在日常生活和陌生而抽象的地理事物或者現象之間架民一座溝通的橋樑。這樣一來,學生理解地理事物或者現象也就容易得多了。例如在學習我國冬季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寒流在南下的過程,受到東西向山脈的阻擋時,我這樣比喻:寒流在南下的過程,像運動員一路奔跑,但不是一般的跑步,而是像劉翔一樣,作的是跨欄運動。學生在笑聲中對這一地理現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學習風的形成的時,對於空氣從高壓中心流向低壓中心,不太理解。我作了一個比喻:在高壓中心空氣十分稠密,就好像我們教室裡擠了80個人,而低壓中心,空氣十分稀薄,就好像另一個教室裡只有8個人,現在兩個教室的門都開啟,兩個教室的人會怎樣流動?當然是從我們教室跑向另一個教室,空氣的流動也是這樣的道理。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此外,在學習經線時,我把能夠組成一個大圓的相對的兩條經線比喻成“夫妻經線”,因為它們的方向相反,恰似男女性別,而它們互補的度數雙恰似夫妻雙方的性格。在學習緯線時,我把赤道比喻成“緯線王子”,讓學生去尋找它與其他緯線的區別。學生通過努力發現赤道有四個其他緯線所沒有的特徵:度數最小、長度最長、處於地球儀的最中間和劃分南北半球的界線。“緯線王子”當之無愧。

  二、記憶性難點及其處理方法

  記憶是知識積累的過程,只有把所學知識記憶並能清晰準確地回憶再現,才能聯絡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

  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記憶性難點,主要是一些過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絡鬆散的地理知識,為了減輕記憶負擔,強化記憶效果,教學中可採用以下方法:

  ***1***編歌訣或順口溜。地理歌訣概括性強、韻律性強,朗朗上口,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輕鬆地記憶住大量的地理知識。例如,中國的九大商品糧基地順口溜:姜***江***太公***鬆***三上鄱陽洞吃珠成仙。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飲***陰***喝***賀***八***巴***缸***岡***。

  ***2***給予材料特殊意義。例如,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軌道中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火把木頭點著了產生的小火星。

  ***3***加強橫向聯絡。地理學科文理相容,與其他學科的滲透性強。教學中廣泛引用學生已有的其他學科知識,使學生在記憶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學習中,學生常有以下疑問:CaCo3***石灰岩***微溶於水,為什麼會產生大面積的溶蝕作用?針對這個疑問,若不引入化學知識很難講清楚。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中,CaCo3並不直接溶於水,而是水中先溶解一定量的Co2,形成Co2的水溶液這種溶液呈酸性。CaCo3可以溶解在這種酸性溶液中。Co2在水中溶解越多,酸性越強,對CaCo3的溶解能力越強。

  三、綜合性強的教學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層次關係的地理知識,因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規律較多,而且因果關係、主次地位也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故而成為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難點。例如有關氣候的知識層次較多,各層次之間的聯絡和關係也十分複雜,每個層次又含有多個知識要點。如氣候分佈規律若按緯度位置,可分為低緯、中緯和高緯;若按海陸位置又可分為大陸東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陸東、西兩岸的島嶼和大洋中部的島嶼。氣候因素可分為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面狀況等。各知識要點的主從地位,又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在一般情況下,太陽輻射是一地氣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來說,地勢高則成為影響其氣候的主要因素。即是同一層次的各知識要點之間,也有比較複雜的聯絡和關係。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舉一反三,靈活應變的能力是難以掌握的。

  四、運用性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知識的運用是知識掌握的檢驗,同時,知識的反覆運用又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和遷移。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性難點多存在於讀用地圖和運用地理原理解釋具體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運用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應講究應用障礙的針對性,要力求巧設問題情境,增加問題層次,減緩問題坡度,必要時可提供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逐步求得結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如講完“日界線”後,學生很難理解和運用日界線的計演算法則,若不解決這一難點,學生就會失去信心,考試中就不能正確地解決問題。如這時教師結合實際巧編故事,效果就大不一樣。從前有一隻前進中的海船上,一對孿生姐妹先後降生,姐姐的生日是5月1日,妹妹的生日是4月30日,試問她們出生在什麼地區,為什麼?故事一講完,學生興趣馬上來了,通過這一故事的講解,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也強化了學生的記憶。

  五、理解性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中學地理教學中,理解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的高度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聯絡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說明事實材料的過於概略是導致學生理解困難的關鍵。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記憶和靈活運用,教師在突破理解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絡,要補充相關的感性素材。

  理解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有:

  ***1***圖示解答。圖解可利用學生已有的數理知識來揭示地理事象的內在矛盾,可引導學生髮揮空間想象和激發學生循序思維,從而使難點迎刃而解。

  有一位老人與一位小孩在閒聊,老人問:“小朋友,我問你一個問題,我女兒的女兒的女兒叫我什麼?”小孩聽了後,不知所云,頭搖得像撥朗鼓。接著老人拿來粉筆在身後的牆壁上邊畫邊說:“你看,這最上面一個人就是我,第二層就是我的女兒,第三層就是我女兒的女兒,最下面的一層就是我女兒的女兒……”小朋友還沒有等老人把說完,我急不可待地說:“我明白了,那就是你的重外孫,他應該叫你老公公,對吧。”老人的臉上樂開了花,摸摸小孩的頭,說:“你真聰明。”其實更聰明的是這位老人,因為,他知道巧妙的利用圖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地理教學中,圖表的使用可以使教學語言簡潔而富有表達力。有時候,一大堆話都說不清的問題只要一個圖表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例如的學習我國夏季季風的形成時,我首先設計了下面的表格,比較夏季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氣溫和氣壓的差異。然後根據空氣從高壓中心流向低壓中心,逐步畫出空氣流動示意圖,通過圖表配合,學生循序漸進理解夏季季風的形成這一地理現象。另外冬季的圖表,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2***演示實驗。演示實驗可化無形為有形、化平面為立體、化靜止為活動、變抽象為具體,可調動學生手、眼、耳、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教學難點可感易解。例如,地應力概念僅靠文字表述是難以理解的,可讓學生兩手擠壓小竹片或小塑料尺,使其親身體驗到應力的存在,從而明白地應力是什麼。再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區別,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果教師用課本當教具,讓學生把書本想象成地層,用兩手擠壓課本兩側,分別使課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對摺,請學生觀察課本一端中心和兩翼書頁的構成,學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構造的能力。

  教具是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如圖片、模型、玩具、自制教具、錄音,光碟等,其中實物是最能讓學生有真實感受的教具,學生通過真實物品的看、摸、等,不但能提高他們的好奇心,從而調動課堂氣氛,定能使他們記憶深刻,對所寫內容吸收得更加迅速和牢固。

  講解經線和緯線時,我將地球儀上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用不同顏色的綵帶例如:在學習貼起來,這樣一來,學習對於經線和緯線就有了實實在在的認識,他們的形狀、方向和長短也就非常直觀的體現出來了。在學習“地形圖的繪製”時,我們用透明的韌性很好的幻燈片,做一個圓錐形的山峰模型,在山腰的不同部位描出相應的等高線,課堂上先向學生展示山峰的模型,然後在開啟的幻燈投影儀上一放,一幅等向線地形圖也就出現在螢幕上了。學生立刻明白了等高線地形圖與山峰模型的關係。對於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也就一目瞭然了。

  ***3***聯絡生活。生活經驗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實踐檢驗過的感性認識,是學生最為可信、也是最能從淺顯中見深奧、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材料。授課時及時聯絡生活,可使教學內容變得親切可感,使難點易化。例如,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和原因,可聯絡日常生活中焚燒廢紙,會看到許多細小灰燼上升漂浮的事實來加以解釋;再如對流層氣溫的垂直變化,可聯絡學生登山過程中的親身體會來說明。

  ***4***角色體驗,感受深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情,學生只有親自參與,感受才會深刻。課堂上,我們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各種角色,對地理知識加深理解。

  例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這種地理現象,十分抽象,教師難說,學生更難懂。我在上課前,將一個地球儀打扮了一下,用一張寫了字的紙條,從南極點貼到北極點,在課堂上,將地球儀轉動一定的位置,但學生將自己的視線調整到與地球儀水平的高度,平視地球儀,觀察紙條上哪個地方的字看得最清楚,隨著地球儀位置的不同,同學們看得最清楚的字一會兒在赤道附近,一會兒在北迴歸線附近,一會兒又在南迴歸線附近。我告訴學生,剛才我扮演的角色就是太陽,我們的目光就是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我們看得最清楚的地方也就相當於太陽的直射點,隨著地球儀位置的不同,太陽的直射點也在移動。學生在體驗角色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這一相當複雜的地理現象,教師也沒說多少話,真正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地理學習技巧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佈。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絡。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絡,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資訊,鍛鍊我們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絡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係,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係,人口的分佈和自然環境有關係。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係,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製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中有關地理的內容,從電腦網路上獲取有關地理的資訊,這些都能豐富我們的地理知識、鍛鍊我們的才智,使我們更好地學習地理!

學好數學的方法步驟
初中怎樣整理筆記
相關知識
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初中地理
怎樣才能讓小學生專心學習
怎樣才能讓小學生按時完成作業
怎樣才能快速學好英語
怎麼樣才能讓小學生愛上學習
新生怎樣才能擺好地攤
初中階段要怎樣才能成為學霸
怎樣才能練好跳遠
怎樣才能有好口才
口才怎樣才能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