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的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在茶館裡會發生什麼樣的有趣的故事呢?你想要去了解一下嗎?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老舍《茶館》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老舍《茶館》的教學設計

  一、知識教育目標

  1.鑑賞劇本通過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展開情節、表現人物與時代的矛盾衝突的方法。

  2.瞭解劇本獨特的、被人稱為“卷軸畫式”的結構及人物形象。

  3.鑑賞劇本濃郁的北京方言特色。

  二、能力培養目標

  1.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情節並歸納概括劇情。

  2.訓練學生朗讀劇本的能力,掌握不同角色的語言分寸。

  三、德育滲透目標

  1.瞭解舊社會國弱民貧、政治黑暗的現實。

  2.認識人民與時代息息相關的道理。

  四、美育滲透目標

  通過典型語言,理解臺詞的動作性和戲劇語言的言外之意。欣賞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風俗圖畫和濃厚的京腔京味。

  一、重點、難點

  劇本圍繞“茶館”這一典型環境,讓各類人物先後登場,從他們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人們的悲慘遭遇和命運,折射出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每一個大的或小的衝突都暗示著:這是人物與時代之間的衝突,這種矛盾衝突,就是這篇課文的重點。

  《茶館》的結構較之其他話劇比較獨特,它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戲劇衝突,也沒有統一的情節線索,而是以寫人來帶動情節的發展,因此,在分析課文時,不能硬性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這就是學習課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3 課時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指導學生了解該劇本第二幕劇情及結構。

  2.瞭解《茶館》中的眾多人物。

  二、整體感知

  1.課文為三幕話劇《茶館》中的第二幕,第一幕與第三幕的劇情見課文註解①

  2.簡介作者及其藝術成就。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917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曾任小學校長、中學語文教員等職。“五四”運動後開始文學創作。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底回國。解放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創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數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二馬》、《駱駝樣子》、《離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說《月牙兒》等。話劇有《龍鬚溝》、《方珍珠》、《茶館》等。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發表並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三、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老舍先生的《茶館》,以舊北京城中的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通過茶館及各類人物變遷的描寫,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三個不同時代的近50年的社會畫面,詛咒了這三個黑暗年代,宣告了舊中國必將走向滅亡。

  《茶館》全劇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變法失敗,腐朽的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末路的社會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時期的社會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面貌。

  2.簡介《茶館》的第一、三幕劇情後,閱讀課文內容,即《茶館》第二幕。瞭解劇本中先後出場的人物,理清全文的主要情節。提示學生:課文以茶館為舞臺,圍繞人民與時代的主要矛盾展開情節。

  3.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言行舉止,概括情節。***見板書設計***

  總結、擴充套件

  《茶館》的劇情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衝突,而是以人物言行來帶動情節的發展,這與中外傳統的戲劇寫法完全不同。每一個在茶館中出現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這些故事或表現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勢力,或流露勞動者的反抗意識等,共同構成了茶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縮影。

  佈置作業:欣賞《茶館》片斷,課後學生分小組改編劇本後排演戲劇。

  第二課時

  一、節目表演:

  依次表演節目。然後請同學們各自談談對其中印象最深的節目的看法。

  二、教師小結

  三、作業:表演完後結合劇本分析演出的情節、人物性格是否與劇本一致。

  第三課時

  一、明標目標

  1.欣賞《茶館》的語言特色。

  2.評析“茶館”這個小社會。

  二、整體感知

  1.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戲劇中每一句臺詞都是人物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顯示人物的性格。

  2.語言的幽默風格。作品寫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批判、諷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對祖國的熱愛聯絡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風格。

  三、教學過程

  1.重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2.難點:諷刺不易察覺,幽默寓莊於諧,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的餘地。

  3.引導學生找出人物的各種語言,反覆品讀。

  如課文開頭李三的抱怨,抱怨“越改越涼,冰涼”,抱怨“什麼都改良,為什麼工錢不跟著改良呢?”這些抱怨的話非常符合在茶館已幹了二十多年的老夥計的身份。

  王利發善於同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的人使用的語言,與他的掌櫃生涯非常吻合。

  常四爺豪爽耿直,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吳祥子狡詐奸猾,傲慢無禮,幾句話一出口,就是老牌特務的腔調。

  總結、擴充套件

  出場的人物很多,臺詞各不相同,但都活靈活現,具有鮮明的個性。

  茶館中人物的語言帶有地道純熟的北京方言,特別是北京市民的語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真實。如鬆二爺說:“哎喲!四爺,可想死我嘍!”如王利發說:“二位,二位,您放心,準保沒錯兒!”

  四、佈置作業

  請學生談談學了這則戲劇和表演後的感受。

  《茶館》教學反思

  《茶館》教學,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認為這節課為戲劇教學提供了範例。那麼這節課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有什麼不足呢?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談。

  一、取得的成績

  ***一***總體構思合理

  《茶館》是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本文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基礎,引導學生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及矛盾衝突,從中品味個性化的語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瞭解作品豐富的人文內涵,認清舊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的總體構思很合理,為教學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過程設計科學

  本文人物多,事件繁,學生整體把握不易理出頭緒。因此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注意突出重點,即從戲劇衝突中去理解《茶館》表現的主題;通過表演課本劇來體味劇中精煉而又個性化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真實的見解。本節課的過程設計方便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

  ***三***相信學生明智

  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相信學生的能力,合理挖掘學生的潛力,安排學生進行查資料、看電影、談感受,析事件、體味個性語言,討論人物形象,尤其是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課本劇:領會老舍語言的魅力,落實了“課標”中關於“品味作品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的要求,從而領悟“作品的內涵”。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這些學習實踐活動,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

  ***四***導語設計巧妙

  我在講授的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注重導語的設定,注意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如在學生自行設計三個問題之前,都有導語。

  1.老舍說:劇中人物對話應該是“話到人到”“開口就響”“聞其聲知其人”。學生由此設計出的問題是:秦仲義、龐太監分別是什麼身份,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2.老舍又說:“從一句話裡面看一個世界”,即從一臺詞一句臺詞裡聽出弦外之音。學生設計出這樣的問題:這些話語背後有怎樣的潛臺詞?

  3.老舍又說::“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大茶館,小社會”。學生機智地提問:秦龐交鋒,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二、存在的問題

  《茶館》這節課上的傳統有餘,如能加上資訊科技在課堂中的不斷滲透與應用,會大大方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加課堂的容量,也能讓學生在交流中輕鬆學習,起到傳統教學無法代替的效果。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本節課的遺憾了。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
幼兒的五種教學方法
相關知識
老舍茶館的教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的教學設計
政治課的教學設計方法
北師大五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的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有哪些
楊子榮打虎的教學設計
鴻門宴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烙餅問題的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蘇教版望洞庭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