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的時代內涵與內在邏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四個全面”中的每個“全面”都有各自豐富的思想內涵,四個“全面”之間又有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絡。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時代內涵與內在邏輯思想,希望對你有用!

  全面的時代內涵與內在邏輯

  作為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四個全面”中的每個“全面”都有各自豐富的思想內涵,四個“全面”之間又有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絡。

  “四個全面”中的第一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首要的一步,其餘三個“全面”都屬於重大舉措: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助推力,全面依法治國是重要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又是“四個全面”根本保證,也是是其他三個全面的保證條件。“四個全面”有機統一於現代化建設全面程序,凝聚了13億中國人民的共識,吹響了中國改革發展的新號角。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之首,這說明黨和政府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國家的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習指出:“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的這一論述,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內涵深刻,是一項事關13億中國人民福祉的大工程。這句話鮮明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中國夢大格局的戰略性影響,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深化改革是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意在破改革開放難題。這次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如當時所言,目前的改革越來越艱難。我國30多年改革,已進入深水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不僅說明改革階段的遞進,更有改革難度的增加。在對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中國曾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是中國的發展改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30多年的實踐證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保證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因此,“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此舉就是意在掃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一切障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的更高要求,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才能保障人民群眾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穩定的保障,自古有云:“國,無法則亂;民,無法則貧”,若社會缺失了法治保障,必將導致人民和社會的動盪不安。從國際大環境來看,中國正處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只有培植出文明的法治才是中華民族崛起之魂和復興之梯。歐洲彈丸之地荷蘭,總人口不過1000萬,卻憑藉良好的法治,成為世界公認的高度法治化的國家,令世界人民尊重。

  奉法者強國恆強,奉法者弱國恆弱。“中國夢”的成功實現,不但需要高度完備的法治環境,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和每一家企業都要遵紀守法,這關係到中國能否全面把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大局觀來講,中國經濟轉型才能夠順利邁向結構調整的“新常態”。

  全面從嚴治黨是決心,更是擺脫一切危機、解決一切矛盾的保障。領導幹部,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的一貫態度和要求是:“黨要管黨絲毫不能鬆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鬆。”因此,不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等,都需要黨的領導做堅強保障。只有依法治黨才會使黨越來越堅強和越來越有凝聚力,這是解決中國面臨的各方面嚴峻危機以及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的源動力。

  當下,“四個全面”顯得格外耀眼,它不但是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基石,更是未來五至十年治國理政的總方略,若完全落實到位,中國夢將實現關鍵的一步。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嶄新內涵

  “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如果把它單列出來,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只要我們把握了這些提法的前後變化,尤其是以來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所作的新論述,並且把“四個全面”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後提出來的,就能清楚地看出“四個全面” 戰略佈局己經有了嶄新的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這個概念,是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把它與“翻兩番”“中國式現代化”等概念一起提出來的。後來,“小康”成了我們黨制定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前兩步的目標。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我們對“小康”的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和拓展。從“總體小康”目標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到21世紀初開始建設“全面小康”。從十六大論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四個方面內容,到十七大增加了建設生態文明新的內容。從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新常態階段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論述。美好的藍圖越來越清晰,中國共產黨要實現的 “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在一步步地接近。

  根據《談治國理政》一書關於全面小康的論述,今天我們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的全面小康,是“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創新精神開拓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的全面小康。

  還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很接地氣的話語,把再過幾年我國就要實現的全面小康具體化。“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從而賦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新內涵。

  全面深化改革。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後,30多年來,改革開放一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改革是我們黨、國家和人民的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根本原因。用言簡意賅的兩個“關鍵一招”加以概括:“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如果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最強音,那麼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黨的以來最鮮明的特徵。

  翻開《談治國理政》一書。在18個專題中論述篇幅最多、分量最重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了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改革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轍。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要堅持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創新思維。論述了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要有序、協調地推進改革,要發揚釘釘子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落到實處。關於改革的系列論述,給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新內容。

  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2014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這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共出臺370項改革舉措,完成了108項改革任務,數量之多、頻率之高、力度之大、效果之顯,前所未有。以來迄今,全面深化改革步入一個新高度,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境界。

  全面依法治國。以研究並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一樣,受到了舉世關注。因為這是外部世界觀察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如何治國理政的“視窗”。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看到了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於中國今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因為他們看到了這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全會,第一次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一次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第一次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等。他們評論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中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綱。

  在我們看來,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大棋局中來考察,要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緊密聯絡。只有這樣才能體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黨的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縱深推進,到反腐倡廉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理政比喻成書寫一篇大文章,那麼寫好依法治國就是其中的精彩篇章。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是關鍵環節;治理能力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是最重要內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如同奔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鳥之雙翼。

  全面從嚴治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雄辯證明: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必須有一個主軸,中華民族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振奮人心的目標,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無可替代,這就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國共產黨人只有自身過硬、能力過人,才會有“主軸”的支撐力和“核心”的凝聚力。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高度重視自身建設。從首創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到黨要管黨;從我們黨要做到“三個代表”,到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無不圍繞著要把黨自身建設好這個主題。

  黨的以來,在繼承優良傳統、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我們黨90多年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以來,以中央八項規定為肇始,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反腐倡廉為抓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在實踐中不斷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問題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重點是從嚴治吏、正風反腐、嚴明黨紀,目標是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開創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境界,這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論文
考駕駛證新規定
相關知識
四個全面的時代內涵與內在邏輯
四個全面的本質意內容義
四個全面的具體內涵
結合實際對四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什麼是四個全面四個全面的本質
四個全面新時期治國理政總方略
推進四個全面的意義
四個全面的心得體會
黨員學習四個全面的心得及感悟
我對四個全面的理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