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實習報告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要做一份社會調查報告是關於實習的,那麼你們知道要怎麼做才更完美嗎?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今年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日子早已過去了,回顧起來,仍歷歷在目,感觸良深,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不斷經受鍛鍊,在短短的幾天日子裡,我們有汗水,有歡笑,更有沉甸甸的收穫。

  從6月1日起,我們廣大消費者習以為常的免費購物塑料袋將開始有償使用。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為了讓我們的政府瞭解到人民的最真實的想法,掌握人民心中最基本的資訊,瞭解人民的意願。使我們的政府能更有效地實施國家政策。我們實踐小隊進行了關於“限塑令“的調查。

  第一次走上社會,去向社會上的人交談,我感覺到了一種無名的緊張感。因為語言上的差異,我遲遲不敢上前向過人做調查,怕語言不通,聽不懂人家講什麼,需向路人詢問多道,所以畏畏縮縮。古語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隊友的支援鼓勵下,我鼓足了勇氣上前向一位過人詢問關於限塑令的幾個問題。結果我順利得完成了一張調查任務。這次我找到了自信。以後向其他人調查時,我越做越順,發現成都話也不是那麼難!

  當然,我們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止這點點。在商場我們受到過管理人員阻擾,在街頭我們一些行人的冷漠... .然而我覺得這就是社會實踐!在向過人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有的人是對我們調查的懷疑,有的是不屑一顧,有的則是以沒空為由斷然拒絕……由於我們是大學生,本身就比較驕傲,一開始被拒,我們還能保持較高的熱情,不氣餒,知難而進。但時間一長,次數一多,遇到這樣傷自尊的事,原有的工作熱情被耗盡,面對困難就變的膽怯起來,成果可想而知。在經過和其他組員交流探討之後,信心、熱情又失而復得,決定拋下面子,放低姿態,始終保持著笑容,和群眾們進行委婉、耐心的溝通。這樣我們的調查問卷也越來越少,我們也順利的完成了任務。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交際能力,也是對我們在遭受挫折之後如何處理的一個重要考驗。事實證明,我們是最棒的。三天的調查採訪,忙碌地奔波,緊張的工作,我們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想和收穫,體驗與思索中我們也不斷充實了自己,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在成都的諸多的所見、所聞、所感,在我心裡久久迴盪,另外,我也嚐到了四川的美味佳餚。

  三天的社會調查充實而短暫,我們在勞累中也總算有了自己的調查結果。從對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的調查來看,絕大多數人對國家頒佈的“限塑令“還是比較瞭解的。國家頒佈法令之後,塑料袋的使用數明顯減少。有將近一半的人會自帶塑料袋或者使用布袋去購物。可見這一法令對社會,對環保還是很有效的!目前最明顯的好處: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環保意識,讓的人通過這個舉措知道為什麼要環保,怎樣環保。法令頒佈以後,原來非常平常的塑料袋現在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儘管如此,但仍有很多人還是認為使用有償塑料袋對減輕白色汙染沒有多大的效果。他們認為,限制使用塑料袋,還是要用塑料袋,以前是超市免費提供,現在要自己掏錢買了,倒是省了超市,費了自己的錢了。限塑令變成了有償使用塑料袋,你肯花錢買東西,誰還會去省下那幾毛錢的方便袋錢.受益的是商鋪,對環保意義不大。我想這就是人民群眾內心的真實想法吧。

  另外,我到家後,由於做了這次調查的關係,我對塑料袋的問題也經常關注。現在在菜市場任然繼續在無償使用塑料袋,有些地方還真的沒這個塑料袋不行。比如說賣豆腐的地方,一塊豆腐你拎個環保袋,提個菜籃子,怎麼裝?這也確實是一個問題。那麼現在塑料袋都停止生產了,他們哪來這麼多塑料袋呢?我問了我媽,原來他們知道國家六月一號要限塑了,先前早已經儲備了大量塑料袋。不過再多也有用完的時候,我想到時如何解決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我覺得要徹底解決塑料袋的白色汙染問題,根本出路是要找到適合的代替品,比如可降解的塑料袋,但由於現在可降解塑料袋的造價偏高,所以廣泛使用市民可能無法接受,但從長遠來看,可降解塑料袋會是一種發展趨勢。其次,應該減少塑料袋的生產廠家,這才是根源。還有就是國家應多多宣傳, 讓市民購物自帶菜籃子。國家現在先規定了塑料袋的厚度,並且通過有償使用這個經濟槓桿進行調節,這些可視為一種過渡和進步。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用自己的行動驕傲的說,我們是有社會責任感,有吃苦耐勞的能力和決心的優秀大學生,我們不是陶瓷娃娃。這次活動的整個過程還是比較的辛苦,但我們在一起相處得也非常的開心,正是由於我們的團結,我們的集體精神讓我們比較成功地完成這次的實踐。雖然辛苦,但是有收穫所以也非常的開心。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自己可以學到很多自己之前還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也認識了很多很優秀的朋友,我也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此次實習,主要崗位是審查起訴科,因此主要實習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實習中,我參加了幾起案件的開庭審理,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緻的瞭解了公訴起訴的全過程及法庭庭審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一些律師的整個舉證、辯論過程,並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適用及適用範圍。跟隨幹警提審,核實犯罪事實,探詢犯罪的心理、動機。真正瞭解和熟悉了我國的公訴程式及法庭的作用和職能,同時還配合公訴人員做好案件的調查筆錄和庭審筆錄,做好案卷的裝訂歸檔工作。

  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領導和檢察幹警求教,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法學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法學的發展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說就是要處理好“三個關係”:即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係,以課堂為主題,通過實踐將理論深化;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以暑期實踐為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

  在實習過程中,也發現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國政府為推進法治建設而進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時候,人們對有些法律條文是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如何適

  用它,以至於觸犯法律;有時候人們對兩個以上不同法律對同一問題的規定不明白,不知道該適用哪一部法律,有一個案件就是這樣的,被告人原是某村會計,後來在改選中落選,這樣一些會計帳簿、會計憑證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認為《會計法》是規定的要等帳目清算後再移交,所以就堅持不交出,結果被以隱匿會計帳簿、會計憑證罪逮捕。這一個案例就說明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瞭解法律、法規的含義。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神聖地位,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有希望。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實習中所接觸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甚至有兩個犯有搶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慮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從社會大環境來說,我覺得社會也有一些責任的。從八十年代初改革開始到八十年代末,這是一個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段時間對精神文明建設有些放鬆,也就是說,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時期就有可能已經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所以說,教育從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要真正落到實處。

入黨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相關知識
社會調查實習報告範文
社會工作實習報告範文
社會調查研究報告範文
會計系實習報告範文
會計學實習報告範文
社會支教實踐報告範文
社群寒假實習報告範文
成本會計的實習報告範文
成本會計的實習報告範文
會計的實習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