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術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想必大家平時也看過很多關於少林的影視劇作品,那麼你是否瞭解一點少林功夫的起源呢?今天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武術產生於我國古代,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它是民族體育和搏鬥的一種技藝,漢魏時期,武術運動在全國的傳衍已相當廣泛。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建立後,我國古老的武術技藝便落跡寺院,併成為寺僧經常演練的一種業餘活動。

  在跋陀住持少林寺時,許多身懷武術技藝者入寺為僧,跋陀的弟子惠光、僧稠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據南北朝樑初慧皎編著的《高僧傳》載:跋陀在洛陽時,看見年僅12歲的惠光在天街井欄上反踢毽子,一連踢500個,跋陀及圍觀者皆“異而觀之”。在如此危險的地方反踢毽子,可見惠光有高超的技藝,這其中當含有武術的成分。跋陀看到惠光人小藝高,覺得是個奇才,於是把他剃度為弟子,並帶回少林寺。

  跋陀在少林寺傳法時所收的另一個弟子僧稠更是一個武功超群的僧人。唐張鷥著的《朝野僉載》記述了僧稠及僧眾習武的情況:“***僧稠***幼落髮為沙彌時,輩甚眾,每休假,常角力騰越為戲。而禪師以劣弱見凌,給侮毆擊者相繼,禪師羞之。”僧稠在角力格鬥時由於受會武功沙彌的毆擊,於是開始發奮練功,最後練得“筋骨強勁”、“拳捷驍武”、“引重千鈞”。他甚至能“橫踏壁行”而“躍至樑首”。先前曾以武功欺侮他的僧人觀他的武功後“俯伏流汗”。僧稠、惠光等一批懂武術者聚集於少林寺,說明寺院創立之後,中華傳統武術已落跡少林寺。這為少林功夫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少林寺創立之後,寺僧開始習武的原因,除了展示本領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適應自然環境。地處嵩山深處的少林寺,山勢險峻,自然條件惡劣,加之兩漢以後社會***、強盜四起,為了生存、保護寺院,寺僧就必須有強健的體魄,因而習武健身成為寺僧必不可少的活動。同時,少林地區林木茂密,猛獸出沒,這對少林僧眾也構成了極大威脅。為了抵禦猛獸的攻擊,寺僧不得不通過習武來增強他們抗禦猛獸的能力。

  當然,在跋陀之後,隨著禪坐在少林寺的逐漸流傳,寺僧在長期打坐後,由於身體睏倦,靜坐後起來活動筋骨或習武以強身也是可能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寺僧習武活動的開展。但後來演變成為達摩倡導並組織弟子習武並創拳,則完全是附會。

  少林僧眾的習武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走向深入,使少林寺僧以武顯於世,使少林武術得以傳承併發揚光大。

武術的核心是什麼
七星螳螂武術拳譜有哪些拳法
相關知識
少林武術起源
少林武術的起源和特點
少林武術之六合拳
少林武術之通臂拳
少林武術的基本功練習講解
少林武術套路
少林武術基本功
少林武術理論
少林武術之武術招式
少林武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