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那麼在哪裡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創業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周賢璜:石雕藝人轉型炭雕每年網銷十萬件

  一個花瓶、一尊雕像、一個彩盤、一個車飾掛件……走進沿溪鎮沿溪橋居委會的金福炭雕工藝品廠,很難想象,這些美麗的室內裝飾品是用黑色的活性炭雕刻出來的。

  面相忠厚的周賢璜對著周圍這些精緻的炭雕告訴記者,炭雕不僅極具藝術欣賞價值,同時還可以起到室內空氣淨化的作用。從2003年接觸活性炭雕開始,周賢璜便深深愛上了這些黑色的工藝品。而為了這些,他毅然放棄了菊花石雕行當,並且走上了一條“炭”索電商之路:通過阿里巴巴、淘寶等平臺,他一年銷售炭雕工藝品近10萬件。

  三年鑽研炭雕走上創業路

  攪拌、壓制、烘烤、打磨、彩繪……如果給你一堆黑乎乎的碳粉,估計大多數人拿著不知道如何是好。可對於沿溪鎮的周賢璜來說,這些不起眼的黑色粉末則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在他的手裡,這些活性炭粉末可以製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

  2003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在從事菊花石雕刻的周賢璜無意中接觸到了活性炭。而周賢璜更是從報紙電視上不斷看到有人因為裝修問題生病的新聞,而其中不少案例卻都跟裝修後的空氣汙染有關。當時,周賢璜就想,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室內空氣淨化應該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活性炭的作用,我們中學就學過,用來淨化室內空氣肯定行。”

  正當周賢璜在對室內空氣淨化和市場進行調查時,永安的一個活性炭雕廠家正在招人。而當時,他的菊花石雕事業正紅紅火火地發展著,但周賢璜毅然放棄了老本行。憑藉著菊花石雕的手藝,周賢璜不僅順利地通過招聘,並且當上了車間的技術骨幹。

  三年之後,周賢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沒有資金,他拿出了僅有的技術;沒有人幫忙,他自己動手製版與精雕……一步一步,金福炭雕工藝品廠開始壯大,工人亦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的四五十人,而業務也逐步穩增。

  九成產品通過網路平臺銷售

  走進周賢璜的炭雕廠,工人正在為陝西佛坪趕製一批紀念品。上面除了帶上佛坪的特色 logo, 還通過絲印將佛坪作為“大熊貓的故鄉”介紹得清清楚楚。開業贈品、會議紀念品、禮品店與旅遊風景區的工藝品,如今周賢璜的炭雕工藝品多達上百個品種。

  說起當初創業的經歷,周賢璜感概良多。“炭雕雖然是一種既具有欣賞性又具有淨化空氣功能的工藝品,可是要讓消費者也明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賢璜說,炭雕工藝品廠剛開業的時候,他便將目光放在了網路平臺。剛開始,消費者都不是很瞭解,僅有少部分顧客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買。

  後來,周賢璜發現,網路平臺上的回頭客反而特別多。一個消費者還特意向他反饋,炭雕效果確實不錯。原來,這位消費者為了驗證功效,特意把產品放在衣櫃裡,一天後,就聞不到衣櫃的氣味了。也正是這樣一個個好評,讓周賢璜的阿里巴巴與淘寶專店都變得極為紅火。

  “大至30釐米直徑圓盤,小至汽車小掛飾都有。一個訂單多則上千件,少則幾十件,走的完全是量身定做的路子。”而今,一年能銷售近10萬件的炭雕工藝品,90%的銷路走的都是網路平臺,主要銷往北京、山東、河南等北方城市。

  為了不被淘汰且能更好地拓展市場,周賢璜每天都在冥思苦想開發新產品。“儘管有這樣多品種,但是每年還是要新開發三四十個新品種。”

  2:譚靜遠:海歸回國種田從賣大米做起

  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長假,31歲的加拿大海歸譚靜遠依舊忙個不停,雖說是長假,但因為創業,地裡新種的一季稻米即將收割,她要忙著對接、推廣,把最新鮮的糧食送到預訂的客人手中。

  因為長期在戶外待著,譚靜遠的面板晒成了健康的小麥色,鼻子上有最時髦的鼻釘,手上塗著鮮亮的甲油。她生在成都,15歲那年隨母親到加拿大留學,一路從本科到碩士,畢業後回國工作。去年,她加入廣州的社會企業天地人禾消費合作社。

  “我留學時的加拿大,不像現在有那麼多中國移民,如果你在街上聽到有人講普通話,會驚訝地回頭。親朋好友也會告訴你,未來要關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留在加拿大生活。”她笑稱自己的職業路徑“有些奇葩”,“不像家裡其他同齡人選擇金融等商科專業,在加國就業或是回國當白領”,她選擇在中國南方的鄉村做農人。

  譚靜遠說,自己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年她剛剛加入的天地人禾,是一家致力於生態保護和土地永續耕作的初創企業。她和團隊在廣州附近的清遠市連山縣向陽村,承包了100畝地,與當地18位村民簽訂協議,用稻鴨共生的傳統方式種植。他們負責將產出的有機作物推銷出去,保證並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時邀請消費者家庭走進稻田,體驗插秧和收割等農活,讓農民與消費者共受益。

  在公益圈人眼中,天地人禾是名副其實的社會企業——譚靜遠和她的團隊用商業的手段解決食品安全、農村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讓城裡人和農村人共同參與到鄉村社群建設中來。

  作為社會企業,天地人禾的資金一部分來自商業收入,一部分來自公益資助。商業收入用於日常生產運營,公益資助則投入公益專案,例如鄉村建設。

  她說自己目前的狀態“挺不錯,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做起來非常專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平衡,空閒時間還能做喜歡的事情,對繪畫、健身、閱讀都有接觸”。“如果跟身邊人比,我身上最明顯的一點可能是沒有太多的焦慮情緒,偶爾工作上會有一點,但屬於正常,我會盡量處理好。”譚靜遠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鄉村支教經歷改變人生軌跡

  譚靜遠來自“高知家庭”,爺爺畢業於同濟大學,外公畢業於清華大學,父母都從事物理研究工作。她15歲到了加拿大,後來在多倫多大學念分子生物專業。“說出來可能有些抽象,但從高中起我就抱有一個理想,未來要做些對社會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做那些別人不願意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科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已過而立之年,但看上去還像20歲剛出頭樣子的姑娘對《青年參考》記者說。

  在加拿大搞科研,為何要跑回中國鄉村“務農”?這一戲劇性的轉折得回溯到她在大學時的回國下鄉經歷。

  2005年大三的暑假,譚靜遠申請到江西景德鎮下面的一個農村實習,開展推廣閱讀和捐書的活動。從加拿大輾轉到中國農村,他們一路的熱情被當地村幹部的一番話澆滅了,“你們來回一萬多的路費,可能比過來推廣讀書的價值要大”。

  讀研期間,譚靜遠又申請去了一次江西的撫州,再次選擇當支教志願者。前後兩次下鄉,讓譚靜遠瞭解到了祖國農村的現狀。“孩子們能看的書只有課本,有圖書室就算奢侈,醫療條件很落後,很多大點兒的孩子甚至沒聽過加拿大。還有一位五年級的小女孩,因為家庭環境,不得不輟學跟姐姐去廣州打工……”

  2009年碩士畢業後,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她放棄鑽研多年的分子生物學,回到祖國從事公益事業。她先加入北京“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專案,負責產品研發,2013年又隨團隊遷到廣州,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天地人禾的創始人劉尚文。

  “其實在加拿大讀書時,我就很關注弱勢群體,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況,當時看到電視上播的非洲或是東南亞百姓生活的場景,就萌生了以後要在發展中國家的鄉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譚靜遠說,“現在的生活狀態滿足了我那時的願望。”

  從2005年到2015年,10年間譚靜遠走訪了不下30箇中國鄉村學校。加入天地人禾團隊後,她主要負責品牌策略、產品開發和食農教育等內容。今年,她成為天地人禾的CEO,統領團隊業務。

  想要達成的目標並非賣大米這麼簡單

  在跟土地接觸、跟農民打交道的一年多裡,譚靜遠每每感覺“自己就屬於那裡”。現在,她隔一段時間就到向陽村插秧、割苗,同老鄉們嘮嗑,她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未來同中國鄉村綁在一起。

  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這位加拿大海歸姑娘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業的意義。“當時我們馬上要啟動下一輪的種植計劃,很多村民跑來說他們願意加入我們的組織,想跟我們簽訂協議,那個時候我覺得很滿足,一直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認可。”譚靜遠說。

  在小譚眼中,他們的團隊雖然推廣的是稻米,但想要達成的目標並非賣米這麼簡單。“我們的長期使命是推廣對農村環境有正面影響的農產品生產與生活消費模式,從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農民權益及健康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她說,下一步,團隊還將建立一個生態社群,同時成立中國第一個面向4~14歲孩子的食農教育體系。

  “這個專案現在已展開,我們希望小朋友來鄉村體驗多樣的文化,觀察田間地頭的螢火蟲、青蛙、貓頭鷹等各種動物昆蟲以及植物景觀,增加農耕知識,同時培養環保意識。”譚靜遠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歸結為一點,我們想做些鄉村建設的工作。”在她看來,中國鄉村有很大的魅力,只是現在處於一種衰落狀態——村子裡的人往外走,很少有人去建設它,學校也撤了,沒有青年文化,失去了生機和朝氣。但它有很大的潛力,農村是幾千年來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中國人世世代代在其中生存,發展出了很多寶貴的農耕智慧。

  “究竟在新的世代下,鄉村能跟外部社會有怎樣一種好的對接,以恢復新的活力?通過改良農作物的品質,還是發展觀光旅遊?這些都是很大的課題,我們在做其中一種嘗試。”小譚說,“最近公司招募新員工,我還意外收到一封郵件,對方說自己是向陽村的村民,想跟我們一起建設他的家鄉……這是新近收穫的一份感動,團隊的努力被認可,真的很難得。”

  理想誕生自內疚

  去年,譚靜遠的朋友偶然間問起她,為何會對中國鄉村的發展那麼關注,她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是因為內疚。

  “一切的原點,是我第一次到鄉村支教時,碰到的那位改變我世界觀的五年級女孩,我在那個年齡段時已經跟父母在加拿大生活了,有機會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包括後來的自學設計、旅行、上大學以及做科研。當我看到那些比我小的孩子因為社會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機會缺位,會覺得內疚,雖然這種不公平不是我造成的,但某種程度上我是獲益者,如果不為他們做點什麼的話,我會愈發內疚。”譚靜遠在一篇個人自述中寫道,“有人說內疚是最強大的情緒,而這也是我理想產生的原因。”

  “我希望那個女孩在未來會遇見屬於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會一直努力讓腳下的土地孕育美好,夢想或許真的不需要堅持,硬著頭皮做就好。”她在微信朋友圈裡寫道。

  除了現在專注的鄉村事業,關於未來,譚靜遠還告訴《青年參考》記者,再過個三五年,等到天地人禾不需要她出面,很多專案就能自行運轉的時候,她不排除自己再去讀個分子生物學方向的博士,重回老專業。“因為一方面國際上有很大的發展,人類基因圖譜計劃相信未來5年也會有非常大的進展。”她說。
 

傳統行業創業案例
程式創業故事
相關知識
赤峰創業故事
畢業生貸款創業故事
成功商人的創業故事分享
本科畢業創業故事
本地創業故事
一個大學生的網路創業故事
成功商人創業故事模板
女生的勵志創業故事
寵物店創業故事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