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會計制度專業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會計制度與稅法的關係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在市場化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二者逐漸產生的差異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應用

  【摘要】創新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有利於企業內部體制的良性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企業內部會計資訊化建設和管理方面也逐步加強。新會計制度的發展帶動了我國企業會計資訊化建設工作的進步。現代化計算機辦公產品的使用,資訊科技逐漸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了企業日常辦公的方方面,促進了我國會計領域的發展。本文根據新會計制度背景下的財務管理模式特點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於財務模式創新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會計制度;財務管理;應用分析;基礎應用

  前言

  建立新的會計管理制度,需要企業經濟管理負責人在推行內部財務管理活動時,嚴格按照《民商法》和《經濟法》的相關規定,開展各項會計建設工作,從而提高財務制度的內部保障性。新會計制度的建設核心是,基礎的會計工作必須符合現行的各項會計專門法律法規的要求,不可進行違規操作,從而避免外部會計監管部門的處罰。在企業內部應該嚴格防止做假賬等徇私舞弊現象發生,防止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陷入惡性迴圈的模式之中。

  一、新會計制度對會計工作的指導意義

  推行現代財務管理制度創新,需要從會計工作的基礎環境進行優化。資訊化會計工程建設將是我國會計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強調以管理因素為基礎的企業資訊管理,促進公司財務質量管理人員深入研究,發現我國企業在資訊保安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並且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所謂的企業會計資訊化管理,就是指在現代化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過程中,將計算機會計電算化技術運用到其中,進行科學的會計內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會計、審計制度的統一管理。計算機化財務辦公活動也需要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和相應的制度開展工作,從內部制度規範的角度出發,強化財務工作人員自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推行新會計管理制度實現新型財務管理的具體要求

  ***一***規範內部的會計工作制度

  以新會計制度為基礎,建立良性的財務管理模式,需要財務主管清楚認識到規範內部制度對於會計工作開展的重要意義。會計工作人員必須要按時上下班,不得遲到、早退或者曠工。如果遇到要請假的情況,必須要提前向部門主管報告情況,防止會計財務的崗位管理職位上出現空缺。為了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需要工作人員認真仔細的完成分內的工作,並且養成每套流程完成之後進行會計資訊核對的良好習慣,從而避免錯誤的產生。領導新下達的任務,工作人員必須要優先處理,同時,會計工作人員放假時間可能會比其他崗位的員工要短,這是會計職務的自身特點決定的。因此,財務主管應該注意基礎會計員工的心理動向,及時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可以按照加班時間2倍到3倍的額度為其發放加班工資,同時,主管人員還可以根據節假日向其發放慰問禮品,消除員工心理的反感情緒。

  ***二***革新工作方式,開展計算機網路化辦公

  我國目前的會計企業現代管理是在計算機網路操作軟體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內部資訊資料統計,通過Word文件進行財務資訊分析和處理,使用Excel表格進行會計資訊財務報表的處理。推行新會計制度的財務管理模式,需要加大對於員工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培訓,從基礎理論強化的角度出發,實現公司內部會計工作的全面資訊化,這樣才能夠顯著地提高會計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企業內部會計資訊化建設的任務就是將企業的日常經營相關業務進行資源整合和處理,企業在日常的財務支出和收入統計活動中,需要使用會計資訊化管理,展開明細專案的統計工作。會計工作人員應該妥善地保管好原始的會計憑證、賬簿和各類賬目報表。為了保證各項財務支出專案的可追溯性,應該將供應商提供的各類報價表和簽訂的合同等檔案資料進行復印和網路資料庫資訊錄入,保證電子化辦公互動的實現,既能夠方便各類會計憑證資訊的調取,還能夠通過各種辦公軟體的使用,實現財務資料的精準核對,及時發現賬目材料中的錯誤和漏洞,通過一一對比的仔細處理,最終實現財務管理活動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及時掌握型會計準則的規範要求

  會計人員應該經常性的熟悉各項新的財務制度,搞好流動現金和銀行存款的管理工作。在購置生產活動中必備的原材料時,會計人員需要針對材料的產地和供貨公司的資訊進行簡單登記,同時,在發放物料時也需要根據企業各部門的編制有序進行。單日公司的出納庫存現金不得超過1萬元,為了保證流動資金的安全,在每日的賬目清點完畢之後,最好安排專人將當日的現金超出部分存入銀行。如果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確實遇到了特殊情況需要使用大額資金,出納必須要詳細填寫備用金申請單***或者現金領用單***。將申領資金的款項流動渠道資訊材料報表交給財務會計和總經理簽字,方可從銀行提取這筆資金,同時,會計人員應該2-3人一起去銀行提取,不得擅自提取存款。在會計的資訊控制方面,需要對企業經營的過程中,與其他公司資金業務對流的各項資訊明細展開詳細統計和分析。

  三、結束語

  財務管理人員在新會計制度的背景下,必須要掌握行會計準則的規範要求。同時,會計人員還應該嚴守公司機密,不得向公司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蓖嘎噸匾?募?凸?揪??母饗釷?菪畔ⅲ?樂掛饌庀窒蟮姆⑸?6雜讜?計局さ謀9埽?諦祿峒浦貧鵲囊?籩?攏?ぷ魅嗽庇Ω媒?湛釔局ぁ⒏犢釔局ず妥?似局ふ飫嗟鬧街始欽似局し擲啾4妗M?保??⒐?揪??逯頻腦?計局せ闋鼙碭瘛=?欽似局ぶ械目頗炕闋芎兔饗阜擲嗾四渴?萁?邢晗阜治觶?幼苷說耐臣剖?葜薪?⒆什?赫?碭窈退鷚奼懟?/p>

  參考文獻:

  [1]姚薇.淺談會計、財務管理與審計的關係[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5***:72-73.

  [2]魏勤遠.規範會計財務管理加強對財政債權債務和國有控股企事業資產的監管[J].經濟師,2009,***10***:154-155.

  [3]張繼英,楊洵.大學本科會計、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效果問卷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4,***5***:149-152..

  [4]吳群英.淺談企業會計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10***:73-73,74..

  [5]殷洪娟.ERP對我國企業會計財務管理的影響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4,***20***:218-219..

  篇二

  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問題分析

  摘要: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會計制度以及稅法規定也在不斷完善,但是,這種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一些重要的問題,比如兩者的差異呈現擴大趨勢,這種差異使得兩者在實際使用時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制度與稅法制度存在的具體差異,並簡述兩者的差異引起的問題,提出協調會計制度以及稅法規定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會計制度;稅法規定;相互協調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全球市場競爭變得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探索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力,在企業經濟發展中,會計制度的改革能有效提高會計收益,並且相關的稅法規定能保證企業實現公平納稅。儘管企業會計制度與相應的稅法存在差異,但是在一些概念、原則以及方法上面卻有很大的一致性,要想使兩者相互協調,就要先考慮兩者存在的具體差異。

  一、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存在的差異

  ***一***時態性差異

  我國的會計核算主要是針對當下我國加入WTO的國家市場經濟,更多考慮的是世界性的影響,因此,會計的許多準則與國際接軌,在會計核算的制定上,應具有超前性以及突發性。然而在國家的稅法規定上,由於世界各國經濟體制以及經濟結構的不同[1],因此稅法的規定也因國家而異,目前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因而在稅法規定上也不存在與國家接軌的概念了,我國現行的稅法規定,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不斷髮展而成的,根據我國不同階段的國情而不斷髮展發生改變。很明顯,從時態的概念上看,會計制度的改革步伐遠遠超過稅法,一個是國際性的,一個是國家性的,這種時態差異所存在的客觀性與複雜性,在當前以及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仍然無法實現協調統一。

  ***二***制度性差異

  制度差異主要表現在兩者基本標準上,對於會計制度,會計收益是指會計收入減去相應的會計費用;而對於稅法制度,國家應稅所得等於實際應稅收入減去法律規定的徵稅專案[2]。對於企業生產各稅收的制定上,兩者有不同的標準以及規定:稅收制度所對應的稅收收入存在兩個標準,即權責發生制以及收付實現制。而財務會計對應稅的標準主要遵從權責發生制,雖然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應稅收入以及會計收入都是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的,但是實際上,如果企業納稅人僅僅實現了產品的生產而為發生銷售行為時,也要支付相應的稅收費用,這對企業的資金積累造成巨大的影響。

  ***三***意圖性差異

  主要是指兩者服務的物件不同,稅法規定所服務的物件為國家,而會計制度服務的物件為企業,前者主要是以強制性為主要特徵,後者更加靈活穩健。在現實中,這兩者的差異存在兩種後果:一種是符合國家徵稅政策,稅法制度給予納稅人充足的籌稅時間,納稅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充分發展企業業務;另一種是與國家徵稅政策相悖,就是我們常說的“逃稅漏稅”,但是隨著稅法制度與的規定,這種差異在逐漸減少。

  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差異引起的問題

  ***一***增加企業財務核算成本及稅收成本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會計制度也在不斷與世界接軌,改革並補充現有的會計核算。而稅法制度卻只是做適當的調整,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比如我國的稅法自1994年1月28日頒佈到現在,只發生了六次修正[3],且最近一次的修正在2011年6月30日,修正內容也只是適當的進行專案的增加以及制度的優化,因此,我國的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差異性在不斷擴大。這種差異性導致納稅調整的專案增加,從而加大了進行納稅調整的工作量。有時稅收對於同一筆業務要進行多個稅種的調整,比如對銷售業務的稅收調整,既要考慮銷售增值稅,又要考慮城市建設一級教育附加費,甚至還要調整消費稅;有時對於同一筆業務的稅種既要適量增加又要適量的減少,比如固定資產提減值準備後,不但要重新計算折舊額,還要採用稅收制度不允許的折舊方法,折舊考慮帶增加所得稅與減少所得稅的情況。這種調整不但增加了稅收工作及稅收成本,而且增迦納稅企業財務核算成本,對企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二***企業利用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差異進行逃稅

  行為現在的很多企業能實現逃稅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差異形成的徵稅漏洞,採取不同的會計政策的選擇來達到避稅行為,並且相應的稅法沒有進行相應的限制,比如少數企業慣用的資產折舊法、不同型別的存貨計算方法以及調整利稅分配的主次順序來達到避稅行為。還有一種逃稅行為是企業利用國家制定的各種優惠政策來調整業務達到逃稅的目的,比如興旺達型材有限公司與臺商滿達電子公司新投資興辦康旺達實業公司,根據國家相關的稅收優惠規定,新成立的康旺達實業公司可以享受三年的免稅期,同時康旺達公司進行實業生產所涉及的原材料主要由興旺達型材料有限公司提供,這樣興旺達有限公司就可以利用材料的低價供應給康旺達公司,實際上是轉移企業生產利潤,但是本身資金流動不受影響,利用這種方法來實現逃稅行為。

  ***三***增加了稅收部門的監管成本

  稅收監管工作很大程度依賴會計資訊。會計資訊在企業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相比企業其他經濟資訊而言,擁有更強的可靠性以及更低的資金獲取成本,能系統全面的反映企業現有的發展狀況及財務狀況,這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企業稅收的重要參考。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國的稅收監管應基於會計資訊支援的基礎上來實現,但是現有的會計制度與收受規定差異性不斷加大,這在一定意義上等同於放棄了會計資訊,必然增加了稅收監管成本,使得徵稅徵稅工作很難實現。

  三、協調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舉措

  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之間實現有效協調需要花費長期的時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受到目前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要儘量彌補兩者在時態上存在的差異,就必須儘量融合兩者在一些概念、原則以及方法上的相同之處。從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現狀上來看,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在協調中不能過於片面的強調兩者的差異,否則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兩者的協調:

  ***一***相關的政策制定部門要加強溝通

  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兩者相互關聯,雖然兩者的日常管理以及具體條例的制定分屬於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但是為了防止兩者在制度的制定與執行中發生立法取向問題,在實際的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執行上要加強兩個主管部門的溝通與合作。由於我國經濟形式的不同,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上必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比如美國的會計準則主要由民間經濟團體組合制定,而我國的會計準則主要由政府制定,因此制定部門之間擁有溝通優勢,協調兩者的關係就應將這種優勢擴大,設立由兩大機構主要代表組成的日常溝通協調部門,針對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制定與執行進行必要的溝通合作,有利於減少兩者差異所產生的不必要損失,並且能協調兩者的關係。

  ***二***稅法規定應適當放寬企業會計政策選擇限制

  會計政策使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所遵守的原則。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增強,企業的資產在形式上以及技術上不斷髮生無形的損耗,然而目前我國的稅法規定卻在企業折舊年限以及方法上加以限制,比如規定企業生產機器的折舊年限為20年,這使得企業不能及時更新機械裝置,對企業的經濟增長以及競爭力的提升不利。為了防止企業利用會計政策調整納稅,稅法規定應根據企業當前的情況,上報相關的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備案,適當放寬企業會計政策選擇限制。

  ***三***加強會計資訊的披露以及相互宣傳力度

  國家相關的稅務機關要充分利用企業某一階段所披露的會計資訊,達到稅收監督的目的,並且相應的會計制度中要增加強制披露資訊的要求,提高稅務機關會計資訊的獲取率。同時國家應加強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宣傳力度,將基本的會計知識以及稅法知識納入到各企業培訓中,並且組織會計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計人員、其他經濟工作者進行認真學習,從而優化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宣傳與執行工作,加深對會計制度和稅法的認識,使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達到真正的協調統一。

  ***四***改進與完善差異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

  從目前我國的會計行業發展現狀來看,企業對於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差異處理主要依靠賬外調整,這使得納稅申報不能很好的銜接日常的會計記錄,對相關部門的會計資訊獲取不利,因此,對於企業而言,要增設明細賬與備查賬,規範記錄,在企業日常的財務報告中,要對差異的調整情況作出必要的披露,為了更好的反映差異調整的實施結果,在利潤中的“利潤總額”與“所得稅”兩個專案之間要增設“納稅調整額”、“納稅調整減少額”、“應納稅所得額”三個重要專案,這樣企業能根據財務報表的反映進行相應的調整,有利於企業協調會計核算與稅收,提高自身經濟利益。結語: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機構以及相關企業的稅務法制觀念不斷加強,要協調好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係,加強兩大制度制定機構的溝通,加深企業對差異的調整,做到企業誠信納稅,最終推進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桂仕燕.會計資訊透明度與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2]王倩.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資訊透明度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4.

  [3]劉明亮.行業競爭程度、資訊透明度與投資效率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

  [4]鮑雙紅.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資訊透明度對資本市場資源配置關係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5]熊文娟.會計資訊透明度與財務分析師盈餘預測關係的實證檢驗[D].江西財經大學,2010.

  [6]項文彪.會計資訊透明度、分析師盈餘預測與股價波動同步性[D].江西財經大學,2010.

  [7]邢雅靜.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資訊質量與資源配置效率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財政金融

  篇三

  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在棚戶區改造中運用

  摘要:棚戶區改造是我國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棚戶區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國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環境,棚戶區的住房條件較為惡劣,具有人口集中化,治安問題突出的缺陷,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城市建設的形象。所以說棚戶區改造政策的出臺是國家勢在必行一項民生工程。同時棚戶區在改造的過程中涉及了眾多的財務問題,也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而基本建設會計制度的革新為棚戶區改造的財務管理問題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本文通過對棚戶區改造的概述,探討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在棚戶區改造中的靈活運用,為我國棚戶區改造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建設會計制度棚戶區改造靈活運用

  棚戶區改造是國家城市建設的一項大工程。在改造的過程中既存在房地產開發的作用,又具有明顯的行政改造作用;既具有市場化運作的趨勢,又存在明顯的行政干預特質;改造資金一部分來源於銀行貸款,一部分又來自國家的財政支援。因此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棚戶區改造必須要有強大的制度支援才能順利的展開。而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則為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撐。基本會計制度的運用,將拆遷的成本和新建築開發生產成本同時納入到會計核算中,同時還能有效的計算政府財政補貼費用和銀行貸款費用。可以有效解決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出現的惡劣的財務問題,避免棚戶區改造的財務實踐與理論出現脫離。但是當前基本會計制度的實施,存在不完善的缺陷,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棚戶區改造的實際,靈活的運用基本會計制度,擴充套件棚戶區財務的內涵和外延,從根本上保障棚戶區改造的順利實施。

  一、棚戶區改造概述

  1.棚戶區改造的基本內涵。

  國內棚戶區改造與國外的貧民窟建設有所不同,雖然兩者都屬於居住區域的貧困狀態,但我國棚戶區通常是指坐落在城市邊緣區域或者老城區的一部分具有環境差、歷史悠久的特點並與主城區的整體發展呈現不協調狀態的建築群。另外棚戶區的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其在政府的行政控制範圍之內,受到國家的管理和控制。通常情況下棚戶區的建築面積大且集中,因為年久失修房屋大多較破舊,另外居住區域的環境也呈現髒亂差的特點。所以在城市化建設的推動下,國家對棚戶區的改造勢在必行。

  2.國家對棚戶區改造的專項資金管理。

  在深入研究棚戶區改造中如何靈活運用基本建設會計制度之前,我們必須充分的掌握國家對棚戶區改造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具體的內容有:首先強調棚戶區改造的資金補助應該遵照公開、透明的原則,專項基金不能用於棚戶區改造之外的配套建設或其它商業建設支出等。再者,地區財務管理應該遵照分賬核算、專門管理、專款專用的原則,確保資金的合理運用。其次各地區棚戶區改造的政策性補助資金應該根據棚戶區改造的實際執行採用適當調整的策略。

  二、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在棚戶區改造中的靈活運用

  1.在“待攤投資”上的運用。

  基本建設會計制度中規定,在對建設單位的實際支出費用進行核算時,應該根據規定的要求採用分攤計入的方法對各項建設費用支出的成本進行核算。在整個專案之下應該設立具體的明細賬目,稱為二級的明細賬目,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單位的管理成本、住戶土地徵收和佔用的有償使用成本、建設區域地質勘查成本、施工時臨時設施搭建的成本、土地有償使用稅等。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在棚戶區改造中的運用如下所示:***1***首先因為棚戶區改造時需要涉及眾多的拆遷問題,例如宅基地核對、產權鑑定、土地有償支付等要按照地號和麵積進行核算。因此在實際的會計核算中應該按照基本建設會計制度的規定,把每個住戶的地號看做二級的明細賬目,將多種支付成本看做三級的明細賬目。例如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土地勘測費用,可以用待攤投資-xx地號-勘測成本表示;土地的有償使用費用,可以用待攤投資-xx地號-土地佔用成本來表示等。***2***其次對下屬的三級明細賬目的設定,主要包括一些更加明細的賬目。例如可以在建設單位的管理費用下劃分更加明細的賬目。可以包括:待攤投資-管理費用-人力成本;待攤投資-管理費用-運營成本;待攤投資-管理費用-拆舊成本等。

  2.在基本建設收入和支出上的運用。

  2.1基本建設收入核算。

  基本建設會計制度表明,基本建設收入主要是指建設單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和上交的收入費用。但是靈活的運用到棚戶區改造中,應該根據棚戶區改造的實際情況合理的核算建設單位的收入。我們可以將其充分運用到住戶回遷和房屋建設後的銷售收入核算上。通常情況下,根據有關棚戶區改造的規定,對住戶的回遷採取“拆一還一”或是“等價值交換”的策略和原則,也就是說改造過後的房屋戶型和拆遷之前的房屋面積對等。如果回遷戶想要增加房屋面積就要按照成本價交納多出面積的資金,如果再此規定的安置面積之外還要增設房屋面積,就按照商品價格計算。因此為了更好的將成本價格和商品價格區分開來,財務核算人員可以為兩部分價格設定二級明細賬目,並根據地號的不同輔助會計核算的進行。例如某一地號的住戶拆遷之前的面積為53.27平方米,回遷之後想要的戶型是65平方米,按照建設單位的設定的最小戶型來算最接近55平方米,那麼53.27與55平方米的差按照成本價格核算,之後55平方米與65平方米的差則按照商品成本價格核算。

  2.2基本建設支出核算。

  在基本建設會計制度中闡述支出核算費用主要包括河道清淤費用、專案可行性研究費用、群眾補助費用等一些不能形成資產回報的支出費用上。但是在棚戶區改造的建設支出,主要是指各個地號在房屋回遷上應該上交的稅金。但是因為棚戶區改造的實施屬於政府建設的惠民工程,因此在支出核算的過程中會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也就是說建設單位在設定的基本戶型內,住戶增加的面積可以不用繳納營業稅,因此基本建設支出費用的核算的內容就是在基本安置面積之外的計入商品價格的那部分面積所繳納的稅金。例如某地號房屋的拆遷之前的測量面積為53.49平方米,回遷之後選擇的戶型為65平方米,這一回遷的住房面積可能最接近建設單位設定的最基本戶型55平方米,那麼53.49與55平方米的差就要按照成本價格核算,但不需要對其進行支出核算,但是從55平方米到65平米的那10平方米就要按照商品價格進行核算,這一部分的價格所繳納的稅金就包括在建設支出的核算中。

  3.專項收入的運用。

  從上文中我們瞭解到棚戶區改造的資金主要來自三方面的投入,一是政府資金補助;二是銀行貸款;三是淨地拍賣資金。因此為了更好的對這些資金進行核算,財務人員可以根據基本會計建設制度靈活的設立專項收入賬戶。棚戶區改造採用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手段,也就是說政府將一定的拆遷地塊,拿到市場中,採用公開競標的方式,允許建設公司參與到建設中。通常情況下專項收入賬目的二級核算以競標成功的公司名稱命名,並在此基礎上設立各個地塊收入的三級明細賬目,這樣就能保障核算的簡單化和準確性。例如可以這樣設定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的中標價款,專項收入-某房地產開發公司-xx地號。採用這種方式可以使某房地產公司競標的地號一目瞭然的顯示在賬目上,有利於提升會計核算的效率。

  三、結語

  棚戶區改造的實施是我國城市化建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棚戶區的改造時所面臨的拆遷、房屋建設、回遷安置等也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問題。因此棚戶區改造的會計核算的工作量和難度也是其它基本建設核算所不能比較的。在此形式下,我們應該靈活的運用基本建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推動棚戶區改造會計核算的準確執行。

  參考文獻:

  [1]張明偉.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在棚戶區改造中的靈活運用[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7***:49-51.

  [2]歐陽衛紅.改革基本建設財務會計制度的思考[J].教育財會研究,2013,24***5***:18-21.[3]徐智鵬.棚戶區改造的經濟學機理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8***:15-20.

有關推薦:

有關電大會計制度專業大專畢業論文
電大會計制度專科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電大會計制度專科畢業論文
電大會計制度研究畢業論文
電大會計制度專業畢業論文範例
有關電大會計制度專業大專畢業論文
電大會計制度專業畢業論文
電大會計制度專科論文
電大會計實習專科畢業論文
會計制度專科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會計制度專科畢業論文範文
電大會計制度研究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