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學調控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作者:阿不力米提 肉孜阿吉 熱依木江

  摘要詳細介紹了棉花上主要應用的生長調節劑種類及作用,介紹了種子萌發出苗階段、苗期、蕾期、花鈴期、吐絮期的棉花化控技術及全程化控技術,以期為棉花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棉花;生長調節劑;作用;化學調控

  棉花栽培以建立高光效群體為目標,化學調控是促進高光效群體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棉花的化學調控技術已成為提高棉花產量、改革耕作制度、增強棉花抗逆性[1,2],達到優質、高效、降本的一項重要新技術。
  
  1棉花上主要應用的生長調節劑種類及作用
  
  目前,棉花上應用的生長調節劑很多,而且新的生長調節劑不斷出觀,其作用特點及增產效果各不相同,主要是營養型和生理型的。一是營養型生長調節劑。使用營養型生長調節劑,可以補充作物營養,協調作物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促進作物營養平衡,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營養型生長調節劑多為廣譜性,既具有營養作用,又具有調節作用。二是生理型生長調節劑。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成分和結構與天然激素完全不同,但它有影響植物體內激素的作用,調節植物體內各種生理活動,促進生長髮育。
  使用化學生長調節劑調控群體的生長髮育,改變傳統的整枝、中耕等單一調控措施,可對品種的表現型起到性狀修飾的作用,起到矮化、抗倒、防旺長、塑造合理株型的高光合效作用[3,4];在施肥、灌水上利用化控可以促控結合,收到良好的調節棉株生長的效果,還可根據棉花不同的需肥要求,調節補充營養,提高肥效,減少浪費;化調技術,使得外部條件加內部激素的雙重控制,為棉花高產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使棉花的高產栽培過程接近於目標設計及可控制的生產過程。
  
  2
  
  2.1種子萌發出苗階段的化調技術
  主要是種子處理。利用營養型生長調節劑如磷酸二氫鉀、微肥、稀土、縮節胺等拌種和浸種,可促進發芽5%~8%,提高出苗率6.5%,增加棉苗側根44條,增強其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葉片出生快,利於培育壯苗,增強抗逆性。
  2.2苗期的化調技術
  一是弱苗的化調。這一階段,因受低溫、乾旱、土壤肥力不足的影響,棉花生長緩慢、抗逆性差而產生弱苗、僵苗,具體表現為葉色淺、生長慢、不發棵、根系入土淺、側根少,紅莖比>50%、莖杆細、葉片小面薄等,對這種弱苗及早噴施營養促進型調節劑,用噴施寶或0.2%磷酸二氫鉀+赤黴素液7.5g/hm2和施爾得微肥750g/hm2+0.2%磷酸二氫鉀等噴灑棉苗1~2次,可促進棉苗生長,促弱升級轉壯。二是高腳苗、旺苗的化調。高腳苗是指棉苗出土後,因放苗、封土、定苗不及時,子葉下方幼莖段伸的過長、莖杆細、子葉瘦小,子葉節離地面高一般在5cm以上。旺苗主要指幼苗期旺苗和苗期末旺苗,主要表現為葉片大、葉色濃綠、莖杆細長,整個莖杆呈現綠色不見紅色,頂芽肥嫩,節間過長,達6~7cm,主莖日增量在1cm以上。對於以上型別的棉苗應及早使用生理延緩型生長調節劑,及時控制主莖的生長速度,使棉苗恢復正常生長。用縮節胺12~15g/hm2,對水450kg噴灑棉苗即可。
  2.3蕾期的化調技術
  一是蕾期弱苗的化調。蕾期弱苗主要表現是弱苗少蕾,特別在土質差、肥力低的地塊中易產生植株較矮小、莖細長、日生長量不足、葉片變黃、紅莖比例大、果枝出生慢、蕾小、蕾少現象。對於這種生長不足的苗,可通過噴施營養型、營養調理型生長調節劑促進棉花生長,如用噴施寶或活力素或赤黴素等1~2次,一般在第4天就會出現效果,葉色變濃、主莖日增長量增加,如再加上一些其他農業措施,就能有效地促進弱苗的生長,儘快搭起豐產架。二是蕾期旺苗的化調。土壤肥力好、墒情足,棉株表現高大、鬆散,莖杆紅莖少,幾乎為青綠色,節間長,一般在6cm以上,莖日增長量超過2cm,葉片肥大向上竄,現蕾少。對於旺長型的棉苗,必須應用生理延緩型生長調節劑及時調節棉苗的生長速度,並協調養分向根系和蕾中輸送。用縮節胺30~45g/hm2,對水450kg進行噴施。通過試驗,噴施縮節胺後,可促進養分向根系輸送,增強根系生長、葉色變濃綠、主莖生長變慢、果枝變粗、蕾明顯變大。
  2.4花鈴期的化調技術
  一是弱苗的化調。弱苗的特徵為:植株矮小、瘦弱、果枝細短、果節少、花蕾小而少、葉片薄、紅莖比達85%以上***甚至到頂***,後期早衰產量低。對於該型別的弱苗,應在施氮肥的基礎上,應用營養生理促進型生長調節劑,如磷酸二氫鉀***或噴施寶、豐產素等***,噴施1~2次,間隔10d噴1次。對於莖杆細弱、節間長、莖杆為綠色,中下部桃少,頂少花、少蕾,有頂芽優勢,生殖生長受阻的棉株,可噴施縮節胺45g/hm2進行調理。二是旺苗的化調。旺苗表現為枝葉繁茂、葉片肥大、莖粗色綠、贅芽叢生、田間廕庇、蕾鈴脫落嚴重。對於這類苗應及時噴施生理延緩生長調節劑,一般用縮節胺60~90g/hm2,同時要控制施肥和灌水,剪去空枝、老葉,抹去贅芽,以促進群體內光照條件的改善。
  2.5吐絮期的化調技術
  棉花進入吐絮期以後,根、葉片功能衰退,這時對棉花要求是早熟、防貪青不能正常吐絮。相應的化調技術為噴施乙烯利2.70~3.45kg/hm2,對水450kg噴灑到葉面上,嚴重的地塊要噴施2次。噴施乙烯利要求桃齡在45d以上、氣溫20℃穩定3d,初霜來臨前15~20d噴藥最為適宜。對於晚熟的棉田噴施乙烯利,能促進棉花提早集中吐絮、增加霜前花、提高品級、增加產量和效益。
  2.6棉花高產的全程化學調控技術
  在棉花蕾期和花鈴期灌水、施肥,通過主動的化控控制棉花瘋長;在棉花的三至四葉期噴施營養和延緩調節劑,可以培育壯苗,降低棉花的果枝著生高度2~3cm,增強棉花的抗逆性和保證棉苗較穩定的向壯苗生長,這一時期也是棉花磷、鉀、鋅、翱、鉬、鐵等元素的需要臨界期,使用生長調節劑,可以保證營養的均衡供應、吸收和棉株穩長;在施肥灌水前2~3d,噴施延緩調節劑,可防止施肥、灌水後的旺長問題;在初花階段,合理使用生理延緩調節劑,既能加快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又能促進葉片光合能力的提高,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使得棉苗生長按照高產目標有序地進行;打頂後棉花吐絮前的營養化調等,可調節營養的合理流向,彌補後期的營養,減少人工打群尖的工作程式,保證和延長葉片功能,形成高產。多年的試驗和大田示範表明,在棉花的苗期、蕾期、花鈴期噴施1~2次不同濃度的化學生長調節劑,比不噴施的對照增產4%~12%,棉花的品級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參考文獻
  
  [1] 王國平,丁同華,何永垠,等.棉花化學調控應用技術[J].作物雜誌,2003***5***:25-26.
  [2] 王伯華.棉花高產栽培化學調控新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資訊,2005***4***:8.
  [3] 顧正清,戴凱書,王小琳.棉花化學調控的產量效應及成因初探[J].湖北農學院學報,1998***2***:2-6.
  [4] 阿不力米提,帕提古力.淺談棉花的化學調控[J].農村科技,1999***9***:6. 

論良種補貼對小麥生產的作用
制種玉米出苗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相關知識
棉花化學調控技術
化學制藥技術專業怎麼樣
棉花種子生產技術論文
棉花高產栽培技術論文
育苗芹菜和化學除草技術有哪些
育苗芹菜和化學除草技術有哪些
花劍的進攻技術詳細教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大學生簡歷模板範文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大學生的求職信
初三化學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