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論文投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現在社會,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基本課程在學生們的教學課程科目體系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並且美術學科在教學科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詩詞在國畫教學中的地位和思考

  一、詩詞在國畫教學中的地位

  1、詩詞與中國畫的關係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乃是中國畫特有的一種形式 ,當然,在這種形式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詩”無可爭議的排在了第一位,自我國古代就有詩畫本一律之理論。詩詞與繪畫都屬於藝術範疇,雖然詩詞與繪畫在藝術形態上的表現有所不同,但是他們所體現出的內在精神卻是一致的。他們以不同的形式表達著作者心靈最深處的感悟,詩詞與中國畫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文化精神極為重要的一種載體。詩詞與中國畫作品中體現的坦蕩、灑脫、天真飄逸的氣息,不但傳達出了主體的精神情感,也契合了中國傳統詩畫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17 世紀法國畫家弗列斯諾埃曾在他的《繪畫、雕刻的藝術》一書中提到,“一首詩像似一幅畫,那麼,一幅畫就應該力求像似一首詩。……繪畫時常被稱為無聲詩;詩時常被稱為能言畫”.而在我國宋代張舜民也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觀點,於是從宋代起詩與畫便開始互相結合,互相滲透。

  中國畫最感人的一個主題,是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圖寫為極富詩意的場景,或雪夜騾夫,或山村野渡,或殘荷聽雨或林中論道,等等。中國畫家也時常用一種簡單抽象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感觸,欣賞者往往很難讀懂這種畫面的意境,畫家們便開始用詩來作為畫面的一種補充。例如徐渭的《墨葡萄》就是他的精心之作。畫中枝葉紛披、藤條低垂、晶瑩欲滴的葡萄,宛如就在眼前。從這幅畫的的題材內容來說,非常普通,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畫家筆法豪放潑辣,墨汁縱橫淋滴,一掃古人成規,觀之驚心動魄。畫中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也正因這不求形似,是許多欣賞者難以讀懂畫面的精髓、畫家的內心。但是此畫中的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則道出了畫家懷才不遇的憤慨。深刻的思想內容,獨特的手法,不僅通過他那酣暢的筆墨也通過他在此畫中的題詩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之詩詞與中國畫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他們二者的規律性是同一的,我們可以將詩詞視為中國畫的內涵,將中國畫視為詩詞的外延,這也是中國文人畫創作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畫美學思想的一種體現。

  2、詩詞是中國畫教學中的基礎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到,詩詞與中國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我看來,詩詞對於中國畫教學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個人認為,詩詞是中國畫教學中一門不可或缺的基礎教育,在筆者從教的這十幾年來,深刻的體會到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就如同小孩子們在學習我們中國文化之前要學好漢字一樣,漢字也無可爭議的成為語文學科教育中極其重要的基礎。中國漢字是開啟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大門的鑰匙,是孩子們走進中國傳統文化,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

  如今火爆於熒屏的《成語大會》《漢字書寫大會》都體現了我們國家一直在提倡大力加強基礎學科的教育,因為基石如果沒有夯實,再高的大樓、再華美的建築,都會不堪一擊,在頃刻間毀於一旦。詩詞便是開啟中國畫大門的鑰匙,中國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沉澱,具有著極大的文化底蘊,往往詩詞的意境就是中國畫的意境,如果學生們讀不懂詩詞的意境,就很難讀懂中國畫的境界,那麼就更不可能提及自己的創作了。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畫的文化根源,掌握中國畫的基礎語言形式是中國畫教學更好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高校中國畫教學的發展,曾經經歷過巨大的思想與體制的變革,也走過不少的彎路,有一些學校在中國畫的教學模式中曾一度極其重視繪畫的

  一、詩詞在國畫教學中的地位

  1、詩詞與中國畫的關係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乃是中國畫特有的一種形式 ,當然,在這種形式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詩”無可爭議的排在了第一位,自我國古代就有詩畫本一律之理論。詩詞與繪畫都屬於藝術範疇,雖然詩詞與繪畫在藝術形態上的表現有所不同,但是他們所體現出的內在精神卻是一致的。他們以不同的形式表達著作者心靈最深處的感悟,詩詞與中國畫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文化精神極為重要的一種載體。詩詞與中國畫作品中體現的坦蕩、灑脫、天真飄逸的氣息,不但傳達出了主體的精神情感,也契合了中國傳統詩畫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17 世紀法國畫家弗列斯諾埃曾在他的《繪畫、雕刻的藝術》一書中提到,“一首詩像似一幅畫,那麼,一幅畫就應該力求像似一首詩。……繪畫時常被稱為無聲詩;詩時常被稱為能言畫”.而在我國宋代張舜民也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觀點,於是從宋代起詩與畫便開始互相結合,互相滲透。

  中國畫最感人的一個主題,是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圖寫為極富詩意的場景,或雪夜騾夫,或山村野渡,或殘荷聽雨或林中論道,等等。中國畫家也時常用一種簡單抽象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感觸,欣賞者往往很難讀懂這種畫面的意境,畫家們便開始用詩來作為畫面的一種補充。例如徐渭的《墨葡萄》就是他的精心之作。畫中枝葉紛披、藤條低垂、晶瑩欲滴的葡萄,宛如就在眼前。從這幅畫的的題材內容來說,非常普通,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畫家筆法豪放潑辣,墨汁縱橫淋滴,一掃古人成規,觀之驚心動魄。畫中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也正因這不求形似,是許多欣賞者難以讀懂畫面的精髓、畫家的內心。但是此畫中的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則道出了畫家懷才不遇的憤慨。深刻的思想內容,獨特的手法,不僅通過他那酣暢的筆墨也通過他在此畫中的題詩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之詩詞與中國畫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他們二者的規律性是同一的,我們可以將詩詞視為中國畫的內涵,將中國畫視為詩詞的外延,這也是中國文人畫創作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畫美學思想的一種體現。

  2、詩詞是中國畫教學中的基礎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到,詩詞與中國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我看來,詩詞對於中國畫教學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個人認為,詩詞是中國畫教學中一門不可或缺的基礎教育,在筆者從教的這十幾年來,深刻的體會到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就如同小孩子們在學習我們中國文化之前要學好漢字一樣,漢字也無可爭議的成為語文學科教育中極其重要的基礎。中國漢字是開啟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大門的鑰匙,是孩子們走進中國傳統文化,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

  如今火爆於熒屏的《成語大會》《漢字書寫大會》都體現了我們國家一直在提倡大力加強基礎學科的教育,因為基石如果沒有夯實,再高的大樓、再華美的建築,都會不堪一擊,在頃刻間毀於一旦。詩詞便是開啟中國畫大門的鑰匙,中國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沉澱,具有著極大的文化底蘊,往往詩詞的意境就是中國畫的意境,如果學生們讀不懂詩詞的意境,就很難讀懂中國畫的境界,那麼就更不可能提及自己的創作了。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畫的文化根源,掌握中國畫的基礎語言形式是中國畫教學更好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高校中國畫教學的發展,曾經經歷過巨大的思想與體制的變革,也走過不少的彎路,有一些學校在中國畫的教學模式中曾一度極其重視繪畫的生的引領者而不是終結者。這就要求我們加深瞭解詩詞在中國畫教學上的重要地位。

  中國畫是能直入人的內心,並且我們也能從畫中去洞察一個人的感受、情趣以及他的心境,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中國傳統繪畫是中國文化精神典型代表之一,傳統的中國畫教學有自己獨特的知識傳承方式,但是在現代文化,西方文化的不斷衝擊下,許多中國畫教學偏離了自己的軌跡,因此各院校現在對中國畫專業教學方面都做著各種各樣的探索。筆者認為中國畫教學既要著眼於當代,與時俱進。又不能忘了我們的傳統,因為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我們必須認識到詩詞在中國畫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下頁帶來更多的

美術生畢業論文範文發表
美術論文參考文獻
相關知識
美術論文投稿
藝術論文投稿
藝術論文投稿***2***
美術教學論文投稿範文
美術教學論文投稿
建築材料類論文投稿
工業設計的論文投稿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投稿
證券學論文投稿
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