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鬆身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太極拳和其他體育鍛煉最大的不同,就是打太極拳周身內外上下要求要鬆。依據鬆的進階,刻分為鬆開、鬆散、鬆柔、鬆化等不同的境界。其中只有鬆開頸、肩、肘、腕、指、腰、胯、膝、踝、腳趾、脊柱等身體重要關節至為重要。只有鬆,氣血才會在體內暢通無阻,才能為提高太極拳修煉境界奠定基礎。只有把身體鬆開,才能實現“無一處不輕靈,無一處不堅韌,無一處不沉著,無一處不順遂”,練太極拳才能“氣遍身軀不稍滯”。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著名太極拳家吳圖南對於如何鬆、應鬆到什麼程度有過具體論述: “鬆者,蓬鬆也,寬而不緊也,輕鬆也,放開也,輕輕暢快也,不堅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質之特性也。凡此種種,皆明示鬆之意義也。”

  此外,太極拳裡所說的鬆,不是懈怠。而是鬆中有緊、緊中含鬆。如此,方符合太極拳陰陽平衡之法則。我的一位太極拳老師曾用

  琴絃說明鬆緊的關係:“琴絃緊了才能彈,但過緊又會斷,所以關鍵的關鍵是適中。”

  是以傳統內功太極拳對拉拔長之理念為總則,結合緊縮、抻拉、圓方等形式,幫助鬆開、鬆透身體各個部位,它既是一種伸展法,也是一種放鬆運動,更是任何人都能操之的健身活動。



 

  第一式 合十拔地

  基本動作:兩腳併攏,周身中正。手心朝下從身體兩側徐徐升起,兩臂伸直成一字時,逐漸轉手心朝上,繼續攏合上升至頭頂上方,兩掌心相對***武學界稱之為合十手***,指尖向上,大臂貼耳***儘量在耳後***:同時腳後抬起,腳掌著地。

  特別說明:用內在的力量***古人稱之為“靜力”***抻拉身體,好像把上半身用勁往上拔、下半身用勁往下拉。上下反向同時抻、拉的做法,傳統內功太極拳稱之為對拔拉長。

  第二式 龍鶴遊動

  基本動作:接上式,合十手下落,至胸前。安靜片刻;隨之,兩手沿肋弓分開,執行到兩側時,手指微微卷曲,翻轉手腕約1800,兩手叉腰,拇指朝後,其餘四指朝前。①正向立圓——下頜回收,向上拔頸椎,然後頭後仰,進而下頜依次向上、前、下、內的方向畫立圓:②反向立圓——頭中正。隨之下頜回收,向下到極點,進而下頜依次向前、上、內、下的方向畫立圓;③正向平圓——頭中正,隨之依右、前、左、後的方向平畫圓,頭部放鬆;④反向平圓——頭中正,隨之依左、前、右、後的方向平畫圓,頭部放鬆:⑤伸起縮回——兩手鬆開緩緩放下,手指指地。儘量往下用靜力,同時頭往上伸出,如烏龜之頭伸出體內一般,停留片刻,兩臂放鬆,兩肩儘量往上拔,頭部儘量往身體內縮,如烏龜之頭縮回體內一般。

  特別說明:以上每個步驟均做3~9次。①和②儘量用力緩緩而做;③和④儘量放鬆地做;⑤上起的時候,一定是百會上領,隨之停留片刻,微微地用靜力,反之,則肩往上領,下頜回收著縮頭。

  第三式 掌指擊打

  基本姿勢:兩臂伸平,兩手分別指向兩側,手心朝下,隨之兩手五指伸展,爾後屈指用力擊打手掌,共打擊18次,然後兩臂伸平。

  特別說明:掌指一定要充分舒展後擊打,擊打頻率因人而異。擊打完畢,放鬆片刻,體會內在的感覺。本式可強化指部的柔韌性、靈活性及力量。

  第四式 拉繩伸縮

  基本姿勢:接上式,雙腳併攏,兩手臂伸直,隨之兩手兩側彷彿在無限遠處有繩子往外拉兩手臂,使得小臂、大臂、肩關節都有往外被拽動的感覺;隨之,兩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均捲曲,拇指蓋在食指上好像攥住繩子一般,兩肩胛骨用力逐漸地往回縮,兩肩胛骨最大限度往一起擠,兩肘下垂,頭後仰,下頜儘量回收,小腹放鬆,兩膝微屈,尾椎閭部儘量用靜力後翹。停留片刻,兩臂伸展,兩手鬆開,身體逐漸直立,放鬆片刻。反覆做3~9次。

  特別說明:本姿勢要暗暗用靜力,甚至感覺很彆扭才對。此方法可幫助緩解壓力。

  第五式 鼓盪兩肋

  基本姿勢:接上式,兩手臂伸平,逐漸轉手心向上,兩臂、兩手向上攏合至頭頂上方,手心向下,不停留,繼續向下落,經頭、頸、胸,然後兩手掌分別置於兩肋部,手心貼肋;隨之,身體先向左轉,然後微微用內在的力量鼓盪右肋,身體隨著鼓盪之力向右轉,進而微微用內在的力量鼓盪左肋,身體隨著鼓盪之力向左轉。反覆做3~9次。

  特別說明:鼓盪的時候,要用手感覺肋部確確實實有鼓盪的感覺。這個動作看起來簡單,實際是最難的。不過,沒有關係,慢慢做逐漸就會做到位。

  第六式指天指地

  基本姿勢:接上式,右手向上舉指天,手心向右;同時,左手向下伸,伸到左膝關節處,手心對著膝關節,左膝關節彎曲,右膝關節伸直,身體向左側彎曲,幅度越大越好。上下同時用靜力,對拉拔長,靜止片刻。隨之,全身放鬆,右手向右攏,彷彿攏抱一個大氣球一般,逐漸右手心貼右膝關節,右膝關節彎曲,左膝關節伸直,身體向右側彎曲,幅度越大越好:同時。左手貼身上升指天,手心向左。上下同時用靜力,對拉拔長,靜止片刻。反覆做3~9次。

  特別說明:本式重點是抻拉身體的兩側,使之逐漸靈動起來。做指天指地的時候,好像上下都有繩子在拽一般。

  第七式翻轉擰腰

  基本姿勢:接上式,兩腳踩地開步***先外“八”字,然後內“八”字,交錯開腳***,兩臂伸直,手心朝下,用身體組成一個“大”字。隨之,以身體脊柱為軸,兩臂繼續伸直,平向右轉身,擰腰180。,眼看右手,左手向前,靜止片刻;隨之,兩臂繼續伸直,平向左擰腰1800,眼看左手,右手向前,靜止片刻。反覆做3~9次。

  特別說明:擰腰的時候,腳自然隨著身體碾轉,以舒適為要,平緩自然。

  第八式塌腰拱腰

  基本姿勢:接上式,身體轉正,兩腳併攏,自然站立。兩手轉手心朝上,向上攏合,置頭頂上方,然後自然下落,過頭、頸、胸、腹,隨之兩手沿腰帶處分開,至身後,兩掌重疊,掌心向後放在命門處,軀幹向前彎曲,呈水平狀。隨之,腰往下塌,同時抬頭,翹尾閭。稍停片刻,然後腰向上拱,同時扣尾間,低頭。反覆塌腰拱腰3~9次。爾後慢慢按照腰椎起、胸椎起、頸椎起的順序,直起身體,頭中正。

  特別說明:塌腰的時候自然吸氣,拱腰的時候自然呼氣。本式鍛鍊腰腎的作用明顯。

  第九式 鬆胯涮腰

  基本姿勢:接上式,兩手從命門處分開,放置在兩胯部,手心向內;然後,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手扶在兩胯上,兩胯交替上下運動。隨之,兩手變叉腰,以尾閭為動力點,沿前、左、後、右的方向畫平圓9次,隨之尾閭中正,沿前、右、後、左的方向畫平圓9次。隨之,尾閭向前扣,尾閭向後扣。此過程,保持身體的中正自然。

  特別說明:內心要不急不躁,肩部不要隨腰胯的運動而大幅度起伏。

  第十式前後開胯

  基本姿勢:接上式。①開前胯——左腳向左展開呈“一”字,右腳向右展開呈“一”字,兩腳分開比肩寬,身體下蹲,大腿與地面基本平行***可略高一點***:兩手鬆開向下落,按置在大腿上。隨之,兩手用靜力壓大腿的同時,下頦微微回收,百會穴向上,上半身儘量用靜力往上頂。靜立片刻。②開後胯——身體慢慢直起,左腳向內扣,儘量扣成內“一”字,右腳向內扣,儘量扣成內“一”字。隨之。兩膝向內,好像兩個膝蓋相互吸引一般:同時兩手在背部左右重疊對握小臂***左手握右小臂,右手握左小臂***,兩肩向外用靜力外撐。身體中正,百會穴上領。

  特別說明:此動作很多地方均有“二爭力”,應靜靜地用力,不要過猛。

  第十一式鬆膝旋踝

  基本姿勢:接上式。①身體慢慢直起,兩腳併攏,兩手向上攏合,在頭頂上方相合,手心相對,手指指天;同時,身體放鬆,膝蓋往下跪,身體往後,和大腿呈一個斜的直線。隨之,重心右移保持屈膝狀態,微微提起左腿前伸,足尖點地。儘量兩掌帶動上半身向上用靜力,下半身隨左腳往前下方用靜力。靜立片刻,兩手帶動身體慢慢直起,左腳收回,身體中正。隨之,換重心前伸右腿,其他要領如上。②身體中正,兩手相合繼續指天,兩腳併攏,身體緩緩下蹲,蹲到極限後慢慢重心右移,提左腳離開地面,左右各旋轉3~9次左踝關節;然後,左

  腳落地,重心左移,提右腳離開地面,左右各旋轉3~9次右踝關節。隨之,兩腳下落,身體中正。

  特別說明:此動作有些難度,可將腿落下,腳面繃直,以一隻腳腳尖點地,微微活動足踝。兩腳輪換著做,雙手叉腰或扶於支撐物上。

  第十二式 縮展鬆趾

  基本姿勢:兩臂伸平呈“一”字,兩手十指儘量張開,兩腳併攏站立,腳趾張開。兩臂同時向前攏合,在體前交叉而過,右手抱住左肩,左手抱住右肩:同時身體微微下蹲,兩腳腳趾用靜力抓地。靜立片刻,兩臂伸平呈“一”字,身體直立,兩腳腳趾張開。反覆做3~9次。

  特別說明:本式主要是鬆動腳趾,所以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腳趾的鬆開和抓地上。

  第十三式蛹動脊柱

  基本姿勢:身體直立,兩手自然下垂,用內在的力量前後蛹動整個脊柱,使之動起來。頭中正,隨著脊柱自然地動起來。

  特別說明:動作越自然越好。

  的核心理念是對拉拔長、鬆緊相間、動靜自然。通過這種方法的鍛鍊,可逐漸把各個關節鬆開,如是身體自能柔韌靈活。在此基礎上再盤拳走架,則經絡疏通,血脈流暢,舒適自然,內在充實。
 

酵素的美容作用
無影膠的使用方法_無影膠的使用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太極鬆身法
吳式太極拳身法特點和放鬆要領
吳式太極拳身法特點和放鬆要領
太極拳身法練習要領怎樣練習好
太極拳身法的操作要求
膽結石的太極健身法
肝硬化的太極健身法
武氏太極拳身法
冠心病的太極健身法
腎結石的太極健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