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的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東漢草聖張芝,是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為草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張芝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芝的故事

  關於張芝的故事,後人最熟悉的,就是他的臨池洗墨。張芝小時候,非常喜歡寫字,對於書法,達到了痴迷的境界。在張芝的家傍邊,有一個池子。張芝的父親張奐,為了更好地培養兒子的書法水平,就在這個池子邊上,設定了石凳和石桌,還買了錦帛給他練。

  張芝在這些物質條件的基礎上,認認真真的開始練習書法。他將字寫在了錦帛上,寫完以後,就將錦帛在池子裡清洗,晾乾以後再寫。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芝的書法水平越來越高,旁邊的池子也越洗越黑。等到他功成名就的時候,清池也變成了墨池。這足可以看出張芝練習的勤勞。

  除了熱愛寫字。張芝還不慕榮譽,鄙視功名利祿。因為出身名門,其父也是東漢著名的政治家。因此朝廷下旨,特地徵召張芝入朝做官。但是張芝卻不領情,數次徵召,數次拒絕。要不是他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或許真的會觸怒龍顏,犯下大罪。他不貪高官厚祿,對做官不屑一顧,這種行為,讓後世很多人都自嘆不如。

  張芝的成就影響

  據說他還是一位制筆專家。像張芝這樣造詣全面的書法巨匠,在整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罕見的,不愧“草聖”的崇高稱號。他的季弟張昶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精善章草,時人稱為“亞聖”。甘隴應以出過這樣傑出的文化巨人而感到自豪。

  從中國書法史發展軌跡看,從甲骨文到篆成熟於秦,始出隸體,西漢隸書盛行,但已有草書,可謂篆、隸、草、行、真各體具備,但此時行竺遲緩且有波磔的隸書和字字獨立帶有隸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滿足人們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代之而興的是書寫起來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會上形成了“草書熱”。張芝從民間和杜、崔那裡汲取了草書的藝術精粹,創造了跨時代的大草,即有別於章草的“一筆書”,當時亦稱“今草”,一時名噪天下,學者如雲。張芝的“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如流水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雖合,數意兼包,若縣猿飲澗之象,鉤鎖連環之狀,神化自若,變態不露”;“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精熟神妙,冠絕古今”;“張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伯英即草書之祖也”。***張懷瓘《書斷》語***

  張芝的草書影響了整個中國書法的發展,為書壇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生機。被譽為中國書聖的王羲之,中年就師承張芝,推崇張芝,自認為草書不如張芝。狂草大師懷素也自謂草書得於"二張"***張芝、張旭***。草書大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將張芝的草書作為藍本的,稱“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中國書法史告訴我們,"自漢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間,在草書領域裡湧現了韋誕、衛瓘、索靖、衛恆等這些傳於書壇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師,他們的師承都導源於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聖張芝"***見馬世曉《張芝創“一筆書”辨及"冠軍帖"的審美新探》一文***這是歷史的真實,也是客觀的評價。

  張芝的評價怎樣

  歷史上對於張芝的評價都是一邊倒的讚歎。雖然張芝流傳下來的故事並不多,但正是因為他的刻意隱世,才使我們對他生平了解知之甚少。

  首先張芝是一個勤奮刻苦的人。從小張芝就開始練書法,臨池洗墨這件事,足可以看到張芝的刻苦。為了寫好字,張芝還特地拜崔杜為師,努力學習書法。最終,張芝的成就,遠遠高於其師崔杜。

  第二點就是張芝的鄙視功名利祿。東漢朝廷選官是依據察舉制。張芝身為名門之後,家境殷實。因此是朝廷按照選官制度,張芝也在被宣召的行列中。但是面對朝廷的多次宣召,張芝卻無動於衷,多次拒絕這一個高官厚祿的誘惑。著的確是一個驚人之舉。因為在當時那個環境中,入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前途。但是張芝卻偏偏拒絕了這個很多人都得不到的機會。

  從這一點來說,張芝是一個生性淡然,輕視功名財富。

  張芝的草書,引起了中國書法界一次新的風潮。為書壇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中國書聖王羲之曾經認為,自己的書法,也比不上張芝的草書。狂草大師懷素也說自己的草書來源於“二張”。歷史上上許多著名的書法家都對張芝的草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從民間和大師書法中,汲取了草書的精華,形成了“一筆字”的特徵。

 

張芝有哪些故事
書法家張芝是誰
相關知識
張芝的故事有哪些
張旭的故事有哪些
張良的故事有哪些
外國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懂事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懂禮貌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師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教育孩子成長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教育孩子不亂髮脾氣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