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的成語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曠日持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 曠:荒廢,耽誤;持:持續,拖延。荒廢時間,長期拖延。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曠日持久典故

  戰國時期,有個名叫榮蚠的人,被燕國封為高陽君,並派他為統帥,帶領軍隊攻打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一帶***。榮蚠很會打仗,趙王得到訊息後,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國相趙勝想出一個辦法,說道:“齊國的名將田單,善勇多謀。我國割三座城池送給齊國,以此作條件,請田單來幫助我們帶領趙軍作戰,一定可以取得勝利。”

  但大將趙奢不同意這麼做,他說:“難道我們趙國就沒有大將領兵了嗎?仗還沒有打,就先要割三座城池給齊國,那怎麼行啊!我對燕軍的情況很熟悉,為什麼不派我領兵抵抗呢?”

  趙奢還進一步分析道:“第一,即使田單肯來指揮趙軍,我國也不可能一定取勝,也可能敵不過榮蚠,那就是白請他來了;第二,如果田單確實有本領,但他未必肯為我國出力,因為我國強大起來,對他們齊國稱霸不是很不利嗎?因此,他不可能會為我國的利益而認真地對付燕軍。”

  接著,趙奢又說:“田單要是來了他一定會把我們趙國的軍隊拖在戰場上,‘曠日持久’,荒廢時間。這樣長久地拖下去,幾年之後,會把我國的人力、財力、物力消耗掉。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趙孝成王和國相趙勝還是沒有聽趙奢的意見,仍然割讓三城,聘請齊國的田單來當趙軍的統帥。結果,不出所料,趙國投入了一場得不償失的消耗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只奪取了燕國一個小城,卻沒有獲得理想的勝利。

  曠日持久典故相關人物

  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即平原君,惠文王之弟。他任趙國宰相時,禮賢下士,門下賓客至數千人。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田單***tián dān***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名單,漢族,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齊國的軍事家,原為齊都臨淄的管理市場的小吏。以“火牛陣”破燕軍和收復七十城而聞名。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出兵攻佔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之十七·袁參政樞***袁可立子***》:“昇平父老能傳說,親見田單破敵時。

  趙奢,嬴姓,趙氏,名奢。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將領,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封馬服君,是趙王宗室,趙括之父,秦趙閼與之戰的趙國主將,取得的閼與大捷。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馬服君趙奢墓坐落在邯鄲市區西北十五公里處的紫山。據《戰國策·趙策》記載,趙奢曾對平原君趙勝提過自己曾經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為上谷守。

空中樓閣成語典故介紹
成語高山流水的故事
相關知識
曠日持久的成語典故
一日千里的成語典故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
士別三日的成語典故介紹
不可同日而語的成語典故
與水滴石穿相關的成語典故
關於按圖索驥的成語典故
焚書坑儒的成語典故
望洋興嘆的成語典故
子虛烏有的成語典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