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與賈寶玉的趣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在《紅樓夢》中,薛寶釵因何迅速撕碎賈寶玉的絕情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最近,《顧城談寶釵》這篇文章在微信上很火,看得出大家都深為認可顧城的觀點。不過,近來我卻對顧城的觀點有些不敢苟同,雖然曾經寫文章還引用過那這篇文章裡的觀點。不要說我自相矛盾,只能說我們讀《紅樓夢》,對《紅樓夢》的理解,此一時彼一時罷了。

  首次讀顧城的《談寶釵》這篇文章,是在兩年前,它被刊登在《讀者》雜誌上。顧城說,寶釵是《紅樓夢》第一個悟得裡“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人,再次讀第二十二回,我也就真的有些不敢苟同了。反而覺得林黛玉似乎才是第一個悟得這寧靜世界的人,是最具有禪心的人。

  脂硯齋說得好,黛玉一生全為聰明所誤。黛玉確實是那絕頂聰明之人。茫茫世界,似乎沒有她看不透的理。

  寶玉說寶釵點戲光好那熱鬧,寶釵不服,也就給寶玉唸了那曲《寄生草》,寶玉本來淺顯,也就一下子對寶釵佩服得五體投地。

  可是這一切呢,在黛玉眼中只能算作是《妝瘋》——裝瘋。這之中固然有著許多醋意,但是卻不能忽視黛玉對《魯智深醉鬧五臺山》這曲戲的理解。因為黛玉後來諷刺寶玉***也或許諷刺了寶釵***那句的話,就對此曲洗文的絕妙運用。

  所謂,言者不會,會者不言。寶釵要讓寶玉懂得,也不必過早挑逗寶玉的神經。寶玉是有悟性的人。相信一場戲看下來,他自懂得其中的妙處。寶釵提醒寶玉略有有些耐心,說好戲在後頭,似乎才不是出格的舉動。

  這也就是我一素想的,寶釵雖有學問,卻容易顯擺。生怕人家沒有想到什麼,或者怕人家跟他想的不一樣。下面還有證明。

  那次,寶玉是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啊。回去也就仿寫了一曲《寄生草》。在此,我也就把它稱之為“絕情書”。因為他的一番熱情,確實沒有找到著落之地,因此越想越無趣,情慾之心大灰,甚是悲傷,突然也就不是警幻仙姑所說的“天下第一淫人”了。他而是寫出了偈子,怕人不懂就又填寫了一曲《寄生草》,回頭試想人生真無趣,想把那茫茫的悲喜,都想拋諸腦後的絕情人了。

  如此絕情頓悟了,襲人當然很著急。幸好林黛玉來了,襲人也就趕忙讓黛玉看看是怎麼回事,妨不妨事。

  黛玉一看又笑了,似乎又覺得寶玉是在裝瘋,因此,也就對襲人說:“作的是玩意兒,無甚關係。”

  可是,第二天寶釵一看卻不以為然,她呢,覺得寶玉悟了。內心甚是擔心,也就一下子把寶玉寫的那玩意兒——那絕情書——撕得粉碎了。黛玉立忙就說不該撕。

  因此,作者也就一下子表現出了她倆個人完全不同的個性。所以,探討一下她倆為什麼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想法,就十分必要了。

  寶釵自己的說法是很後悔,很害怕寶玉的寫的那玩意兒流傳出去自己將來要擔當責任,她說自己是罪魁嘛,也怕的是寶玉真的從此移了性情。要是那樣,賈母賈政王夫人等還不把寶釵罵死。

  但是,更重要的是,寶釵面對此而產生出的,那一種無能為力。面對這份無能為力,她只能以最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寶玉的情感——將那份絕情書徹底撕碎。這也就完全是不想負責任而果斷推卸責任的一種行為,所以黛玉說她不該。

  接著看黛玉是何等自信。

  她們找到寶玉,黛玉迎上來就笑道:“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兩句話,一下子就把寶玉問醒了,寶玉羞赧不止。

  所以脂硯齋又不得不再次拍案叫絕,盛讚黛玉的機鋒。相形之下,寶釵也就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她犯的過失,被林黛玉挽救了。

  這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真正地開悟了人,普渡了人生。因為普渡一個人並不是一定要度脫他脫離苦海皈依佛門,也可以是化解人的煩惱,讓人拿起生活的勇氣,重新熱愛生活。而黛玉做到的正是後者。黛玉讓寶玉放下了心結,重新煥發了生命的活力。所以黛玉才是真正懂得佛道的人,才是在佛道上能真正開悟的人。

  是為:“無立足境,是方乾淨。”黛玉一語道了破禪宗的玄機。

  上文說寶釵愛顯擺,這個時候,看黛玉說出那麼沒妙的句子,寶釵也就又開始顯擺了,向大家解說這六祖慧能的故事。個人覺得既有黛玉的話語,別人沒有問及怎麼解,寶釵自告奮勇道出此典故,實在是很有畫蛇添足之嫌。難道當場的人都不知道這最簡單的典故嗎?

  相關資料介紹:

  薛寶釵,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第二位人物,男主角賈寶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心繫蒼生,是曹雪芹理想的化身。父親早亡,有一母***薛姨媽***一兄***薛蟠***。寶釵進京主要是為了備選"才人、贊善"之職,但由於各種原因後文再未提及。進京後與母親薛姨媽、哥哥薛蟠寄住於賈府。

  她掛有一把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與賈寶玉隨身所載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壽恆昌"恰好是一對,寓意金玉良緣。紅樓夢八十回後失傳,據推測,賈寶玉與薛寶釵成婚,生活十分幸福恩愛,但賈府沒落後,賈寶玉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哀悼中,又無法忍受"轉眼乞丐人皆謗"的生活,十分絕望和痛苦,但是寶釵非常愛寶玉,她不願寶玉受苦,所以"以法愛成全大道",利用自己在佛道方面的博知,勸導寶玉出家,使寶玉回到大荒山青埂峰,重新變回頑石。薛寶釵獨守空閨,但她"雖離別亦能自安",憑藉能力使自己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薛寶釵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與她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薛寶釵出身於皇商家庭,"家有百萬之富"。"豐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鐵",這"金陵一霸"薛家原是"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的"皇商"實際上就是一個支用國庫營商的官僚大資本家,他們與賈家這樣純粹的貴族式的官僚世家不同,因此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薛寶釵具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世事洞明。她對世事的洞明,對人情的練達,體現在她對湘雲開社作東的"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後方大家有趣"的勸說,以及那"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此外,薛家本是書香繼世之家,身為貴族官僚家庭的大家閨秀,加上父親的寵愛,她幼年時受過良好的文化薰陶。寶釵也受過正規的封建教育,三從四德、三綱五常,讀過的有一些頌揚封建道德規範的書以及如何成為賢妻良母的書。因此,薛寶釵身上具備封建社會女子應有的特點,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周遭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對寶釵成長的影響。因從小博覽群書,寶釵的才能學識更是數一數二。

古代人吹牛的趣聞
尼姑假冒皇太子生母的祕史
相關知識
薛寶釵與賈寶玉的趣聞
寶玉與黛玉的趣聞
關於寶玉和黛玉的趣聞
朱見深與萬貴妃的趣聞
楊貴妃與謝阿蠻的趣聞
宋江與扈三孃的趣聞
吳月娘與任醫官的趣聞
秦觀與蘇東坡的趣聞
張飛與夏侯氏的趣聞
孫悟空與犀牛精的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