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的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養生之道的詞語釋義

  名稱:養生之道

  English:Regimen

  拼音:yǎng shēng zhī dào

  解釋: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出處:《中國氣功四大經典·總序》:“它不僅是養生之道,長壽之星,而且是探討與研究生命奧祕。”

  養生之道的基本簡介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而“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

  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鍊及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

  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範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藥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製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藥膳”之說。

  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鍼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藥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就是要強調在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基礎上的“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性。例如,甲需要重點形體養護;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皁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鍊或一律改變某種飲食結構,或一律靜坐練習氣功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養生需要了。

  現在很多人都談養生,如何養生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確養生的目的,人之生存,總有生死,養生並不是怕死,是要一個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會長壽。講究養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正在拼搏,還顧不上這些,當然養生並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很重要,年輕人不惜力氣,超負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這就不是養生。當然養生並不是不幹活,不工作。是要勞逸結合。年輕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講究養生。年輕人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體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會給家人增加負擔。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講究養生。

  1.養生先養心

  。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對他人多著想。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達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樂。當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有目標努了力就可以了,勝不驕,敗不躁。比如你總想比人家過的好,過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後有能人,追求過高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養心要勤用腦。養心不是什麼也不想,腦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

  2.養生要養體。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任何勞動和運動,只要不是過力的,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這就要求人們要勤於動,不要懶,動則促進氣血周流,懶則氣血流通緩慢。體育鍛煉是一種鍛鍊,勞動也是一種鍛鍊,但不能過力,過力了就會積勞成疾。當然體育鍛煉過力了對身體也會有害的。人體不斷的活動,保證氣血的執行暢通周流,才會有健康的身體。

  3.養生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人體需要各種物質,不能偏食,不能過飽過飢,人缺少了哪方面的營養對身體也不利,過多供給了營養,造成了體內某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適當。

  4.養生要維護身體的健康。人的身體就象機器一樣,要不斷的維護和保養,要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預防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緊治療,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5.養生要注重養脾胃和腎。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源。腎藏精生髓,是人體生命的精華,腎衰退了,人體就要衰老,脾胃運化是供給人體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養脾胃和腎。

  養生之道的辟穀養生

  中西醫:便祕是萬病之源。《千金要方》:“便難之人,其面多晦”。 《論衡》:“欲要長生,腸中常清;欲要不死,腸無渣滓。”道家:“若要不死,腸中無屎;若要長生,小便常清”。中醫說:“欲無病,腸無渣;欲長生,腸常清”。從中藥歸經分析,中醫美容方劑入肺經和大腸經者高達85%, 我國清代著名醫學家周學海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點:“凡治病,總宜使 邪有出路。” 現代中醫專家申永彪也堅持“ 腸胃潔,氣血流,玄府開,營衛昌 ”這樣 的治病破積大法,創立了自成一體的申氏醫學。 美國一位著名專家說:“清潔腸道是自然療法參加者最先考慮的事,腸道是人體的排汙系統,所以必須保持乾淨。”古埃及文獻資料對清腸、肺和清理腸道都有詳細的記載。古希臘著名醫師希波克拉底曾用結腸灌洗來治療發熱的病人

  辟穀養生作為中醫養生的一部分,人體在辟穀狀態下能排除宿便,清除體內毒素,在現代的社會裡對中醫健康養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辟穀養生減肥排毒,對於現代人的亞健康等虛胖人群的減肥排毒,其作用對現代亞健康人群的調理尋找到了一門獨特有效的方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現在辟穀減肥也是百家爭鳴,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各家都使出百般解數。

  辟穀減肥目前是一個市場,慢慢的走向正規化,職業化,目前有辟穀養生指導師就專門對辟穀減肥人群服務的一種新型職業,該職業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CETTIC崗位培訓認證,浙江辟穀養生網全面進行了報道。

  辟穀養生指導師學習千年傳統養生文化精華辟穀養生技術和方法,集調養身心、綠色減肥瘦身養生美容為一體的自然辟穀養生方法。學員掌握新世紀新技能的傳統辟穀減肥養生技術,為就業創業提供優良的技術平臺。學員通過培訓掌握所有技術,為辟穀減肥人群傳授辟穀減肥養生技術。

  養生之道的運動養生

  《運動養生》講述了: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運動養生是指: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中華民族的運動養生特色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的保健活動。傳統的運動養生,經過歷代養生家的不斷總結和補充,逐漸形成了運動肢體、自我按摩以練形,呼吸吐納、調整鼻息以練氣,寧靜思想、排除雜念以練意的保健方法。

  人類初始,狩獵以取犧牲,採摘而得天賜。運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會發展,私有制出現,而後才有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現象。運動養生先是迎合了社會上層的需求,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是現今發現的最早記錄。醫學的發展,為運動養生提供了理論依據、指導原則、發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運動養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發展。流通氣血、長養精神、強筋壯骨、滑利關節、堅膚壯肌、聰耳明目、充髒暢腑,從而達到精力旺盛,氣血充足,思維敏捷,反應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達到養生的目的。

  養生之道的四季養生

  春季養生

  春天五行屬木

  ,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得病,這裡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藥:大敦、行間和太沖。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那麼,春季應當怎樣養肝呢?在飲食方面,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僅有很強的殺菌作用,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甚至還有補腦的功效。99健康網提醒:大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同時還可預防呼吸道、腸道傳染病。此外,飲食中應少吃性寒食品,如:黃瓜、茭白、蓮藕等,以免阻止陽氣生髮。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症,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準備。

  冬季養生

  冬季在抵禦寒氣的同時,也要注意,散寒助陽的溫性食物往往含熱量偏高,食用後體內容易積熱,常吃會導致肺火旺盛,表現為口乾、舌燥等。如何才能壓住“燥氣”呢?中醫認為,最好選擇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屬性偏涼的食物來制約。

  在冬天,可選擇的“甘寒”食物比較多。比如,可在進補的熱性食物中新增點甘草、茯苓等涼***材來減少熱性,避免進補後體質過於燥熱。平時的飲食中,也可以選用涼性食物,如龜、鱉、兔肉、鴨肉、鵝肉、雞肉、雞蛋、海帶、海蔘、蜂蜜、芝麻、銀耳、蓮子、百合、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生梨、蘋果等。冬季很多人喜歡燉牛肉,最好在其中加點蘿蔔。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這是因為,蘿蔔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溫燥”可以調劑平衡,不僅補氣,還能消食。

  涼性食物雖然有鎮靜和清涼消炎的作用,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據湖北省中醫院甘愛萍教授介紹,平常有燥熱、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症狀的人,可以適當選擇“甘寒”食物。比如,鴨肉性涼,可以補虛、除熱、和臟腑、利水道,對於伴有虛弱、食少、低熱、便幹、水腫的心血管病人更為適宜。一般來說,胃脾虛寒的人不宜進食寒性食品和涼性補藥,反而可以吃一些常人不宜過食的熱性火鍋,如狗肉、羊肉火鍋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補過量,熱量攝入太多會聚在體內,容易上火,導致陽氣外洩,對人體營養平衡造成破壞。

  夏季養生

  精神調養:夏季烈日酷暑,腠理開洩,汗液外洩,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夏季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多參與一些文娛活動或外出旅遊消夏避暑等,這樣即使人心曠神怡,又可鍛鍊身體。

  起居調養:由於夏天氣溫特別高,晚上睡眠時間較短,因此應適當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飲食養生: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選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出汗較多,應及時補充水分、鹽類和維生素,多吃西瓜、綠豆湯等,但切忌因食涼而暴吃冷飲引起胃腸疾病。

  運動調養:夏天氣候炎熱,運動時,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到公園、河岸、湖邊等,選擇合適的專案鍛鍊,如太極拳、廣播操、慢跑、散步等,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鍛鍊而引起中暑。

  防病保健:夏令天暑地熱,若人體正氣不足,溼熱之邪常乘虛而入,容易引起暑病。因此,在夏季要科學安排工作和生活,做到勞逸結合。注意室內降溫,使居室環境儘量做到通風涼爽。

  秋季養生

  秋季,指我國農曆7、8、9 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個節氣。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您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您亦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洩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養生之道的健康養生

  人們的口味千差萬別,酸、甜、苦、辣、鹹,各不相同。中醫養生認為,為了健康,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

  甜:中醫認為,甜入脾。食甜可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醫講“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

  苦: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溼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療水腫病。

  辣:中醫認為,辣入肺。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患有痔瘡便祕、神經衰弱者不宜食用。

  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入腎”,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保持正常代謝。

  養生之道的養生飲食

  大蒜和洋蔥

  大蒜和洋蔥能夠使人精神暢快,增強人體免疫力。大蒜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常吃大蒜和洋蔥會還可使人體呼吸順暢。姜姜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鎮咳、退燒、減輕疼痛,還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種很好的抗毒物質,能殺菌和抗黴菌,是治療風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海藻

  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甘蔗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由於梨、甘蔗性寒,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適於秋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養生之道的養生粥

  [1][配料]銀耳3克,大米50至100克,冰糖50克,蓮子15克。

  [做法]銀耳摘淨洗好,水浸半小時,撈乾備用;蓮子去蕊分瓣,水浸一小時,撈乾備用。淘洗乾淨大米,放入鍋內,同蓮子同煮粥,中火15分鐘後加入銀耳,武火煮5分鐘,後加入冰糖,每天一次。

  [功效] 滋陰補腎。以免助陽外洩,肝木生髮太過傷及脾土。

  一、不同地域 因地制宜

  東北地區:東北地區位於我國的最北部,屬於緯度最高的地區,這一地區一年夏季時間很短,冬季時間相對較長,可將本配方中蓮子減少至12克,銀耳增加至5克。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多風沙,日照充足,可在本配方增加中蓮子減少至12克,銀耳增加至4克。

  中部地區:氣候較為溫和,日照充足,可將本配方中蓮子增加至18克。

  東南地區:氣候溼潤,雨量豐富,可在本配方中冰糖減少至40克。

  西南地區:多雨,氣候溼熱,喜食麻辣、酸辣口味,可在本配方中蓮子增加至18克。

  二、不同體質 因體選方

  氣虛體質:氣虛的人,肌肉鬆軟,體虛乏力,氣短懶言,易出虛汗,不耐寒熱。此配方中銀耳增加至4克。

  血虛體質:血虛的人面色蒼白,面板乾燥,失眠多夢,大便燥結,小便不利。此方中銀耳增加至4克。

  陰虛體質:陰虛的人消瘦怕熱,手足心熱,性情急燥,失眠多夢。此方中蓮子減少至12克。

  陽虛體質:陽虛的人口淡不渴,形寒喜暖,四肢欠溫,毛髮易落。此方中蓮子增加至18克。

  三、不同年齡 食補各異

  青少年: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氣機旺盛,津液充足,日食兩次。

  中壯年:銀耳增加至4克。

  老年人:機體代謝和排洩功能下降,份量可減半攝取。

  養生之道的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醫養生的發展

  1、中西醫結合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指示。這從表面上看,依然是政治下的醫學發展。背後的原因是,中醫學在現代醫學的不斷衝擊下,並沒有真正失去市場。中醫學對眾多疾病的治療效果,成為其存在的療效基礎。中醫學完整的體系,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這成為中醫學存在的文化基礎,或者說因為中醫文化的存在。中西醫結合,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臨床上中西醫技術的同時獨立使用。因此,聶文濤先生認為,這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結合,還未實現理論上的結合。

  2、中醫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醫界眾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嘗試用現代科學來理解中醫學。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們為此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影響了一代學者。比如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流動著的‘資訊-能量-物質’的混合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

夏季飲食養生菜譜
春季養生菜譜及做法
相關知識
養生之道的介紹
養生汗蒸的介紹
冬季養生之道的句子
養生之道的方法
小暑養生運動的介紹
冬季的養生之道的健康小知識
冬季的養生之道的健康小知識
女人的養生之道介紹
女人的養生之道介紹
清明養生之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