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穴位療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醫艾灸在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它操作簡便,易於實施,安全性好,價格低廉,正確使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艾灸穴位

  下面就詳細介紹艾灸最常用的五大養生要穴:關元、命門、足三裡、神闕、中脘。

  關元穴:又名丹田,任脈之穴,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主治:陽痿早洩、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尿濁。

  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陰挺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祕等胃腸系統疾病;各種疝氣、浮腫、中風脫證、一切虛勞損傷、四肢厥冷等。

  命門穴: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

  主治:五勞七傷、虛損腰痛、尿頻、遺尿、陽痿、早洩及各種虛寒病症。

  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橫指處。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嘔吐、便祕、腹瀉、水腫、神經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腸癰等。

  神闕:位於腹部臍中,有調理脾胃、祛寒壯陽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類經圖翼》說:“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醫學入門》說:“凡一年四季各薰一次,元氣堅固,百病不生。”

  具體方法:以藥末填臍,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壯,藥末可選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中脘穴:又名太倉,任脈之穴,在臍上四寸。具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噁心嘔吐、呃逆、反胃、腹脹、腹瀉、潰瘍病、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胃神經官能症等一切胃腸病症,虛勞百損,四肢乏力等症侯。溫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簡便易學易會。

  中醫艾灸養生

  艾條灸:是以艾絨製成艾條***叫做清艾條,市面上一般中藥店就有售***,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在選取好的的位上薰灸的方法。如果使用的是在艾絨中加入了性溫芳香等藥物製成艾條***藥艾條***,再進行薰灸,這樣的方法則叫做“藥條灸”。

  艾條灸的方法又分為懸起灸和實按灸等。這裡主要介紹懸起灸。

  懸起灸: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所需施灸的穴位上薰灸的方法。艾灸時,點燃的艾條一端距離面板約3cm,一般每穴灸5-10分鐘,灸至面板有溫熱感、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產生灼痛和燒傷面板為宜。

  懸起灸又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等。

  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在距離穴位3cm左右的高度進行,以區域性有溫熱感、溫熱發紅,而不致產生灼痛為宜,本法適用於寒證、虛寒證、虛弱症等多種病症,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養生保健灸方法。

  雀啄灸: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在施灸的穴位上,一上一下連續如同鳥雀啄食一樣,而不是把點燃的艾條固定於施灸部位相對穩定的距離上。本法一般用於昏厥的急救以及一些小兒的疾患。

  迴旋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在距離施灸的面板約3cm處,在以穴位為中心3-5cm直徑的範圍內,順時針方向,迴旋往復薰灸,如畫圈一樣。本艾灸適用於寒證、風溼痛、神經性麻痺及某些面板病的治療等。

  間接灸:又稱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時,先以艾絨以食指、中指及大拇指,抓取少量艾絨,製成艾柱,在選取的穴位表面面板加上藥物,如蒜片或生薑片等,再將艾柱置於蒜片或生薑片上***艾絨不直接置於面板上***,點燃艾炷的頂端的方法。

  艾灸除了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以外,只要認真按照施灸原則和操作規程要求,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毒副作用。

  行艾灸保健時的禁忌和注意事項:由於艾灸是以火薰灸,施灸不當,有可能引起區域性面板的燙傷。另―方面,施灸的過程中可能會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甚至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小小艾灸能治百病

  1、腸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裡,神闕,關元。

  2、扁桃體炎用艾條灸下頜下的扁桃體點和大椎穴。

  3、大便不爽:艾灸***懸空灸***近10天肚臍和臍周足三裡,按摩百會穴,感覺大腸蠕動增強,每天都有排氣,也沒有胃腸脹氣現象了,便後清爽了再鞏固治療,每週2-3次。

  4、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膿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裡還有豐隆處艾灸。

  5、膽囊長了息肉:可以艾灸關元、期門、日月、陽陵泉。

  6、艾灸可以治療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點刺放血後,拔罐,然後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會導致晚上睡覺打呼。用艾灸盒綁在大椎穴或頸夾脊穴,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7、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艾灸治療,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經大面積艾灸,還有用單眼灸盒在足三裡和樑丘艾灸。

  8、糜爛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療,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經大面積艾灸,還有用單眼灸盒在足三裡和樑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療。

  9、高血壓可以艾灸大椎和百會。

  10、艾灸可以治療便祕。灸神闕、關元、足三裡。

  11、早洩可以艾灸關元、中級、八髎穴。

  12、黴菌性陰道炎艾灸關元,中極,子宮歸來,還有三陰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宮頸糜爛艾灸治療此病有很好的療效,取穴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三陰交可以艾灸治療,是個需要長期堅持治療的疾病。

  14、子宮肌瘤可以艾灸治療,是個需要長期堅持治療的疾病。可以艾灸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三陰交。

  15、腎虛應該艾灸中脘、關元、足三裡、八髎穴。

  16、十二指腸潰瘍,艾灸的話以中脘。關元、天樞、足三裡和胃俞、脾俞、肝俞這些輔助穴位為主。

  17、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還可以灸後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關和區域性壓痛點。

  18、腰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竄部位艾灸。

  

中醫按摩養生的知識
治療甲亢艾灸哪些穴位
相關知識
中醫艾灸穴位療法
中醫艾灸治療宮寒找準穴位很關鍵
中醫艾灸祛溼的五個穴位盤點
中醫艾灸祛溼有哪些穴位及注意事項
中醫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中醫艾灸療法的由來
艾灸穴位治療法
女性對抗衰老的艾灸穴位和食療法
中醫艾灸祛溼的穴位見效快
中醫艾灸治療宮寒的灸法和調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