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並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2、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一點:激發學生對讀書和學習的熱愛。

  一線:緊扣對話,聯絡實際。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一、新課匯入

  童年時的“竊讀”,讓“我”從書中得到了很大的樂趣。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篇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樹”分別指誰?***簡介季羨林***

  2、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都不一樣。你發現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訪談錄***

  ***“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鍅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採訪記錄。***

  三、模擬採訪

  結合插圖定好人物對話的基調:

  苗苗:稚氣、禮貌。

  季老:親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讀課文,逐層學習

  1、他們談了些什麼內容?

  ***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思考、討論與交流。

  2、在苗苗與季爺爺的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據課文內容來修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度、方法與習慣即可。***

  預設

  ***1***“閒書”問題:

  ①在苗苗對季老的採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閒書。那麼到底“閒書”指什麼,“正課”呢?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②從他們的談話中你瞭解到閱讀有哪些好處?***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結合自己的體會,還有什麼益處?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開啟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③教師小結:看來,“閒書”不閒,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2***偏科:結合自己的學習。

  ***3***學好外語:遊學、交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4***古詩詞積累:語文書上、中文經典。

  3、你們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都的內容。***

  五、拓展延伸

  採訪一位自己身邊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交流採訪要注意什麼,怎樣寫訪談錄。

  板書設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訪談錄

  閒書不“閒”

  不要偏科

  學好外語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文為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小學生。他們倆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閱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這些不僅使苗苗受益,也使讀者受到啟發。在兩者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氣與禮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親切幽默、平易近人,還有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二是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為口語交際、習作打好基礎,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二、說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三、說教法

  1.本文作為略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所以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2.本文是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在反覆自讀把握主要內容後,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或模擬採訪。在朗讀中要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苗苗是個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於言表;而季老毫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在幽默的談吐中善於誘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文中有許多多音字,如《水滸傳***zhuàn***》、“綠***lù***林好漢”、“一百單八將***jiàng***”、《濟公傳***zhuàn***》等要注意讀準確。還要注意對話是口語化的,如“跟前兒”“偏科”“起碼”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著親切,所以要讀得像說話一樣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的問題後,可以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然後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應有的啟發,如,要加大課外閱讀,才能促進寫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發展;加強古詩文積累,增強文化底蘊等。

  苗苗與季老的對話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如,季老是主張看閒書的,但在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可行嗎;苗苗的爸爸打她對嗎;學生偏科與任課教師有關係嗎;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們能成為“三貫通”的人才嗎……

  4.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意從對話中感受到季老談笑風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誘、關心關愛下一代成長的人格魅力。還有在訪談中如何有禮貌地請教、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對方的表述等,學習一些採訪的技巧,用於指導課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本文還可做一些拓展,如,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等。

  5.在讀書、討論、交流後,可以品味題目的寓意: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苗苗;“大樹”--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才的內容。


  

《走遍天下書為侶》閱讀原文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同步解析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讀書心得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課後反思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反思總結
五年級上冊語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練習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讀後感
奇妙的對聯教學設計
初中英語對話教學設計
冀教版沙灘上的童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