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的有趣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有趣的語文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愛屋及烏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併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佈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週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裡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餘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餘,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裡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餘胥”一詞寫作“胥餘”,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餘”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餘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餘”。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裡,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儲存。勾踐率王后與范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樑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祕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蹟!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臥薪嚐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晒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關於語文的有趣故事
關於夏至的有趣故事有哪些
民間傳說關於紅柳的有趣故事
關於語文真有趣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杜甫的有趣的勵志故事
關於語文的小故事
有關於語文的腦筋急轉彎
關於雪人的童話故事冬天有趣的
有關於語文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語文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