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與中央集權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其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中華文明的走向。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黃土與中央集權》閱讀材料

  黃土給中國帶來的一種影響是:黃河中游由北至南將黃土地區割成兩半,其縱長500英里,同時黃河也在內地接受幾條支流的匯入,其結果是黃河的流水中夾帶著大量的泥沙。

  通常河流的水內夾帶著5%的泥沙已算相當的多,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夏季裡可能高至12%,而黃河的流水曾經有過46%的紀錄。其中一條支流曾在一個夏天達到了難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黃河經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潰決氾濫,造成大量生命與財產損失的可能。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間和枯水期間幅度的變化又大,更使潛在的危機經常惡化。按理說來,有一個最好坐落於上游的中央集權,又有威望動員所有的資源,也能指揮有關的人眾,才可以在黃河經常的威脅之下,給予應有的安全。當週王不能達成這種任務時,環境上即產生極大的壓力,務使中樞權力再度出現。

  《春秋》中有一段記載,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齊侯乃召集有關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築有礙鄰國的水利,不在天災時阻礙穀米的流通。這“葵丘之盟”在約350年後經孟子提及,可是他也指出,盟誓自盟誓,會後各國仍自行其是。《孟子》一書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見其重要性。其中一段更直接指責當時人以洪水沖刷鄰國的不道義。我們不難從中看出洪水與黃河暨黃土地帶牽連一貫的關係。孟子所說天下之“定於一”,也就是隻有一統,才有***。由此看來,地理條件和歷史的發展極有關係,尤其是當我們把地理的範圍放寬,歷史的眼光延長時,更是如此。

  中國地區的降雨量極有季候性,大致全年雨量的80%出現於夏季3個月內,在此時期風向改變。並且中國的季節風所帶來之雨與旋風有關,從菲律賓海吹來含著溼氣的熱風需要由西向東及東北之低壓圈將之升高才能冷凝為雨。於是以百萬千萬計之眾生常因這兩種變數之適時遭遇與否而影響到他們的生計。如果這兩種氣流不斷的在某一地區上空碰頭,當地可能雷雨為災,而且有洪水之患。反之,假使它們一再的避開另一地區,當地又必乾旱。前人缺乏這種氣象的知識,只在歷史書裡提及六歲必有災荒,12年必有大饑饉。其實在1911年民國成立前之2117年內,共有水災1621次和旱災1392次,其嚴重經過官方提出。亦即無間斷的平均每年有災荒1.392次。

  在《春秋》裡經常有鄰國的軍隊越界奪取收成的記載。饑荒時拒絕糧食之接濟尤其可以成為戰爭的導火線。《孟子》書中提到饑荒17次之多。公元前320年,魏國的國君因為他的轄地跨黃河兩岸,曾告訴亞聖當災荒嚴重時他須命令大批人民渡河遷地就食。在這時候魯國已擴充其疆域5倍,齊國已擴充其疆域10倍。不難想象,當日各大國要較小國家佔有顯明的優勢。它們所控制的資源能夠在賑災時發生確切的功效,所以在吞併的戰爭中也得到廣泛的支援。當諸侯為了好大喜功而作戰的時候,一般民眾則隨之爭取生存。如是的競爭只有像螺旋式的使兩種因素的加入越來越多、越大。

  ***節選自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有刪減***

  《黃土與中央集權》閱讀題目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河中游縱長500英里,由北至南將黃土地區割成兩半。其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中華文明的走向。

  B.黃河在內地接受幾條支流的匯入,導致其水中夾帶著大量的泥沙,其泥沙含量甚至超過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夏季泥沙含量。

  C.黃河經常有淤塞河床,容易引起堤防潰決氾濫,造成大量生命與財產損失,如何應對這種危險是當時民眾和政治家必須要應對的問題。

  D.在1911年民國成立前之2117年內,共有水災1621次和旱災1392次,平均每年都有災難1.392次,而且這些都是得到官方記載確認的災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要治理黃河水患,必須要一個能統一人力物力的中央集權,當週王無力完成這個任務時,面對自然環境的殘酷壓力,必須得出現一個新的中樞權力。

  B.公元前651年,齊侯召集有關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築有礙鄰國的水利,不在天災時阻礙穀米的流通。這一次會盟緩解了黃河水患帶來的壓力。

  C.《孟子》一書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見解決水患是當時非常重要的政治問題,孟子所說天下之“定於一”,是指只有統一的中央政權出現,才能更好的治理水患,才有***的局面。

  D.中國地區季候性的降雨量影響著百姓的生計,大致全年所有的雨量的80%出現於夏季3個月內,降雨量過大會引起水災,降雨量過少會引發旱災。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黃河水患的治理來看,地理條件影響著歷史的發展,尤其是當我們放寬時空的界限,更是如此。

  B.古人雖不能科學認識氣候變化的規律,但是史書中記載六歲必有災荒,12年必有大饑饉,可見當時中國地區災禍的普遍和嚴重。

  C.由於旱災和水災的交替出現,如何度過災難時期,如何賑濟災民成了當時政治的重要任務,所有戰爭都因此而起。

  D.大的國家隨著勢力的擴張,實力不斷增強,抵禦災難的能力也在增強,民眾也受惠於此,支援戰爭中的強者。

  《黃土與中央集權》閱讀答案

  1.B***黃河的流水中夾帶著大量的泥沙的主要原因是縱貫黃土地區。***

  2.B***“這一次會盟緩解了黃河水患帶來的壓力”不正確。***

  3.C***所有戰爭都因此而起,過於絕對***


  

羊年說羊閱讀練習及答案
森林的興利除害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黃土與中央集權閱讀答案
書法與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印度瑜珈與中國氣功閱讀答案
太極與中華文化閱讀答案
中華傳統與生態文明閱讀答案
妝容與服飾在宋詞中的作用閱讀答案
歷史中的哲學與哲學中的歷史閱讀答案
書法與中國文化中國化的閱讀答案
中國美學在城市與鄉村之間閱讀答案
中國的茶文化與儒釋道的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