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語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不可同日而語: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不可同日而語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不可同日而語的典故:

  戰國中後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從而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政治活動。弱國聯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當時有個縱橫家,名叫蘇秦。他先到秦國遊說秦惠王,結果沒有成功。於是,他又到趙國遊說。趙國的相國不喜歡蘇秦,他又沒有成功。後來到燕國,才得到一些資助。接著,他第二次來到趙國,這一回,趙國的國君趙肅侯親自接待了他。

  他向趙肅侯分析了趙國和各國的關係:“如果趙國與齊、秦兩國為敵,那麼百姓就得不到安寧;如果依靠齊國去攻打秦國,百姓還是得不到安寧。現在,如果大王和秦國和好,那麼秦國一定要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韓國和魏國;如果和齊國友好,那麼齊國也一定會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楚國和魏國。魏、韓兩個弱了,就要割地,也會使楚國削弱。這樣,大王就會孤立無援。”

  趙肅侯年紀比較輕,見蘇秦說得頭頭是道,不住地點頭稱是。接著,蘇秦又分析了趙國的實力和麵臨的形勢:“其實,山東境內所建立的國家,沒有一個比趙國強大的。趙國的疆土縱橫兩千裡,軍隊幾十萬人,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可支用好幾年。西、南、東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國,也不值得害怕。現在各國中秦國最忌恨趙國,但為什麼它又不敢來攻打趙國呢?原來是它害怕韓、魏兩國在後邊暗算它。既然如此,韓、魏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但秦國要是攻打韓、魏兩國,那倒是很方便的,它們必然會向秦國屈服。如果秦國解除了韓、魏暗算的顧慮,那麼戰禍必然會降臨到趙國。這也是我替大王憂慮的原因。”

  趙肅侯聽到這裡,心裡非常害怕,急著問蘇秦應該怎麼辦。於是蘇秦說道:“我私下考察過天下的地圖,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合起來五倍於秦國,估計各諸侯國的士兵數量十倍於秦國,如果六國結成一個整體,同心協力向西攻打秦國,就一定能打敗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怎麼可以放在同一時間裡來談論呢?”

  接著,蘇秦又講了一些如何具體搞合縱的方法和策略。趙肅侯聽完說:“我還年輕,即位時間又短,不曾聽到過使國家長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諸侯國得以安寧,我願意誠懇地傾國相從。”

  於是,趙肅侯給了蘇秦許多賞賜,用來讓他遊說各諸侯國加入合縱聯盟。

  不可同日而語的意思:

  【拼音】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釋義】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不能相比。

  【反義詞】相提並論。

  不可同日而語造句:

  1. 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礎上產生的趣味,和趣味主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 他的學習成績跟好的相比還有差距,但與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

  3.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4. 家財險及裝修險的銷量在逐漸上升,但與壽險和仍不可同日而語。

  5. 與伶俐所走的崎嶇小道不可同日而語。

  6. 比之一般高手的怒目切齒,喝叱做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7. 比氣運,那就更加不可同日而語了……

  8. 比之戴宗的大而化之,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爾後,時遷坦然作為梁山的人質,被關押在法華寺內。

  9. 結果兩軍的數量質量都不可同日而語,大西軍橫衝直撞,勢不可當,郝思孝的兵馬被殺得落荒而逃。

  10. 雖然他的學習成績跟好的相比還有差距,但與以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11. 目前我國雖然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與舊中國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12. 花間詞的主題是綺情閨怨,反映的是晚唐五代的夜夜笙歌,醉生夢死,與近代的文藝復興的人的解放不可同日而語。

  13. 這的確是一個寓意深長的故事,凸顯全球資本集團的先鋒們有多麼老到高超的反民主的手段。不過,這跟刑求審訊以及高壓電擊還是相距甚遠,不可同日而語。

  14. 畢竟布萊尼真的已經老了,很多九品網路電視的網迷都紛紛留言,覺得現在的布萊尼和之前的布萊尼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甚至連性感都沒有。

  15. 該負責人指出,“在數量減少的同時,新澳現在剩下的門店質量都有提高,經營面積、人才儲備、單店營業額都不可同日而語。”。

  16. 玄工鎖釦採用德國ATM自動取款機鎖釦工藝技術,進口鋼料淬鍊而成,安全等級與普通鎖釦不可同日而語。

  17. “風景線”現房即住,真實品質一目瞭然,與那些“說得好、誇得妙,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樓不可同日而語。

  18. 經過先前一番‘武裝’,劉凡不但抗擊打能力倍增,血量也是不可同日而語,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逐個怪單挑了。

不屈不撓典故
純潔的意思是什麼
相關知識
不可同日而語典故
不可同日而語的典故
不可同日而語的歷史典故
不可同日而語的成語典故
用同日而語造句
不常見的成語典故
手不釋卷的成語典故
繞樑三日成語典故
古代不常見的成語典故及出處精選
古代不常見的成語典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