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華是禮儀之邦,最重服飾,那麼我們今天要如何穿出中國範兒?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閱讀材料

  《史記》載,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卻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紛紛進言,認為“衣服習俗,古之禮法”,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乃是一種罪過。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漢服,以達到去除鮮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漢族的目的。

  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華是禮儀之邦,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為首。歷經幾千年流變,發展出的服飾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從漢服、唐裝到旗袍、中山裝,經典的中華服飾也曾成為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然而,在當代中國,這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卻似日趨式微。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當我們被要求“著正裝”的時候,腦子裡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禮服。這對於有著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民族服飾,於個人,是身份的標籤和文化認同感的載體;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更會成為國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如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阿拉伯國家更是重視。

  相比之下,我們的重視程度似乎還不夠。新中國成立初期,曾規定外交人員的正裝為中山裝。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山裝似乎顯得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觀,因而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外交官們也開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國家眼中並不算正裝,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穿西服會被視為過於隨便、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為。

  所幸的是,已經有不少人意識到並試圖彌補這一缺憾,“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正在國內悄然興起。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就是熱潮中的一股涓流。這次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會議,以傳承和弘揚民族服飾文化為宗旨,探討最多的話題就是為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確,如果我們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能穿“國服”,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這就要求“國服”具有對普通民眾的親和力,便於普及。它不僅僅是在設計上加入中國元素那麼簡單,更應體現中華民族對於衣著的文化理念。

  服飾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魏晉風流,士人愛穿敞襟寬袍,以顯自由不羈;大唐盛世,開放自信,服飾因之雍容華貴;在國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看來真不是一件小事。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趙武靈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遇到巨大阻力,因為王公大臣認為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是一種罪過。

  B.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們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為首。

  C.在當代中國,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好像逐漸衰弱了。當我們被要求“著正裝”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中式禮服。

  D.民族服飾,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尤其是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會成為國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與趙武靈王“革衣服之制”的內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漢服”,但他們都由此達到了融入漢族的目的。

  B.有著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歷經流變可謂博大精深。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都曾成為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C.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比起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我們的重視程度好像還不夠。

  D.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是“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的一種體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當下審美觀的中山裝,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這種穿著可能會被視為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為。

  B.“探討為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現象可以證明,當下有不少人正在試圖彌補我們沒有“國服”的缺憾。

  C.我們只有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穿具有中國範兒的“國服”,才能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華貴之服,彰顯開放自信。服飾反映社會,因此在國家崛起之今日,我們都應該把“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當成一件大事。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閱讀答案

  1.B***強拉因果。“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們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2.A***張冠李戴。“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趙武靈王,而是魏孝文帝,並且趙武靈王改制並不是為了融入漢族。***

  3.C ***曲解文意。“只有……才……”表達條件關係絕對化了,原文是假設關係。***


  

抗生素濫用閱讀練習及答案
口敘史事和三代史詩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閱讀答案
一個名出海外的中國士兵閱讀答案
出口寒流中的中國製造閱讀答案
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閱讀答案
中秋的中國含義閱讀答案
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如何面對重拍經典閱讀答案
王洛勇我只演正面的中國形象閱讀答案
多元共生的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談中國民居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