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優秀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從堅定理想信念著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止於至善的崇高追求等為重要內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的錘鍊,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高尚品格,已浸潤於每個中國人心中,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氣節和氣魄,增強了中華民族的骨氣和底氣。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對其中至今仍有借鑑價值的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表達方式,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讓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大力弘揚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民族性,即革命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為追求獨立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壓迫、反對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剝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方向;科學性,即革命文化堅持唯物史觀與唯物辯證法,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眾性,即革命文化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要求,既紮根於人民大眾的文化實踐,又發展於人民大眾的文化創造活動。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彰顯時代精神,錘鍊民族品格,鍛造民族風骨,促進民族自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充分展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優秀品質的文化。面向現代化,就是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深入研究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系統總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提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推向前進。面向世界,就是圍繞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探索關係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提出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面向未來,就是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大趨勢,揭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始終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精神上的旗幟,為當代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援。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提升國民文化意識、提升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篇2

  在系列重要講話中一再強調,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他號召全國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如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實現中華民族的“三個自信”,不僅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敗,還是檢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歷史復興的試金石!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習教師節前夕在北京師範大學考察調研時很有感觸地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教育作為立國之本,必然要傳承民族的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已經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習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而主張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他認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所謂“去中國化”就是拋棄中國傳統文化,剔除有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中國的基因。從根本上說,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底色,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正是這種底色支撐起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凝聚起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正如所言,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歷來有很強的文化自豪感,只是到了鴉片戰爭時期,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自信被嚴重損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什麼樣的中華文化為根本?今天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創造出蘊含基因的當代中華文化,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現實表明,文化產業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的有效路徑,因為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是內容為王和內容制勝,傳統文化內容最具有中華文化本性,它要藉助現代技術得以傳承和弘揚,在社會化文化生產中實現中華文化的積累和再創造。只有系統地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通過文化產業創造出適合時代特點的文化精品,在廣泛傳播中使之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內在支撐。當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凸顯,文化軟實力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文化是軟實力的底蘊,是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互鑑中的重要支撐。習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程序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也一定能創造出新的文化輝煌。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習再三強調,核心價值觀是軟實力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充分體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文化自信使我們勇於亮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所謂中國特色主要源自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奧祕就在其理論體系、發展道路、制度建設,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絡,以及這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麼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麼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中華民族獨特的文明遺產、精神記憶和文化心理結構,是構成我們“三個自信”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實現“三個自信”的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習的文化觀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借鑑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為國家治理注入了新的內涵。

  篇3

  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彰顯了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有必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對於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於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基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今天,社會思想文化越來越多元多樣多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繁重艱鉅,迫切需要發揮文化的重要作用,為廣大幹部群眾提供堅定的信心、進取的勇氣和創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統一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和行動,匯聚起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的強大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是做好價值引領的根本。文化是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礎,沒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價值觀自信,就不可能做好價值引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基礎。當前,面對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勢,面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不斷滲透的新情況,如果我們喪失了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就無法對人民群眾做好價值引領,無法打牢人民群眾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構建好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堅定文化自信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特別是要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出來,把中國老百姓真實、生動、鮮活的形象展示出來。講好中國故事,文化自信是基礎。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創新中華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號的表達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國的良好形象。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

夏入褒禪山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代新女性演講稿範文
相關知識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優秀範文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材料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領導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專題研討材料
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5篇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
領導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