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常識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冬季來臨,以養生為道。在寒冷的冬季裡,體內的腎氣慢慢的貯存能量,充實茁壯,為了下一年度,預先貯存整年的元氣。冬季養生保健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1、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汙染。

  2、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噁心、食慾不振等現象。

  3、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二、調節飲食:

  1、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

  2、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佔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三、斂陰護陽:

  1、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

  首先要儘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 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 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3、接著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儘量待在溫度室中的房間哩,減少外出次數。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4、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茵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冬季養生保健食譜

  一、筍菇小炒烏雞肉

  材料:烏雞肉300克,冬筍50克,黃瓜50克,水發後的香菇25克,雞蛋1個,植物油、醬油、料酒、花椒水、精鹽、水澱粉、食鹽、高湯各適量。

  做法:

  1、烏雞肉用清水清洗乾淨,直接切成薄片,加入蛋清和水澱粉均勻攪拌備用;

  2、冬筍、香菇、黃瓜一起清洗乾淨,直接切成同等大小的薄片;

  3、鍋中加入適量的植物油,加熱油熱,下入準備好的烏雞肉片、香菇、黃瓜片、冬筍迅速翻炒;

  4、五分鐘之後加入適量高堂、料酒、醬油、食鹽、花椒水,所有食材都炒熟即可。

  功效:這款美味的烏雞食譜能夠很有效的幫助滋補五臟,增強女性的體質,這樣的飲食方子,對於女性來說,這可是一個從內到外改善其體質的好方法,補血效果好,恢復好氣色。

  二、太子參燉烏雞

  材料:太子參10克,當歸10克,烏雞1只,制何首烏15克,蔥20克,生薑10克,料酒10毫升,食鹽3克。

  做法:

  1、烏雞去內臟清洗乾淨。直接切成切塊,放入沸水中汆燙一下,去除血水。

  2、把準備好的太子參、當歸、制何首烏清洗乾淨放入紗布袋中,用乾淨的繩子把其袋口繫好。

  3、把準備好的中藥紗布袋放入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繼續煮。

  4、打撈出紗布袋,放入烏雞塊、蔥段、薑片、料酒、食鹽等,繼續使用小火慢慢燉煮到食材煮爛為止。

  功效:具有溫中益氣、補血養血的功效,而對於女性來說,養生健康網lyse認為這可是很不錯的滋補食物,改善貧血,搞定病後體虛很有幫助哦。

  三、當歸燉烏雞

  材料:烏雞1只,當歸、黨蔘各15克,料酒、姜、蔥、食鹽適量。

  做法:

  1、當歸和黨蔘分別清洗乾淨,然後切成小片;

  2、烏雞去除內臟洗乾淨,把準備好的當歸、黨蔘、姜、蔥、料酒、食鹽一起塞進烏雞的肚子裡,用乾淨的針線把其烏雞肚子縫好;

  3、把已經收拾好的烏雞放入大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繼續使用小火慢慢燉煮,直到雞肉變軟爛。

  功效:當歸燉烏雞這兩種完美的食材結合,這對於女人補血、強身很有效果,而且針對體虛、四肢睏倦的女性擁有很神奇的效果。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1、冬補以溫補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養生:因人、因地而異。

  2、越冷越喝水

  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內,很少外出活動,但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就會減少。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3、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

  因為面板下的微細血管因酒精而迅速擴張,血液會由於表面擴大而快速降溫,所以喝了酒之後反而容易感冒。專家建議,冬季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因為紅茶中的紅色色素有提高體溫的作用。生薑中的成分具有利尿、發汗的功效。

  4、11點前睡覺是最慳的補藥

  最簡單、最便宜、也最好的進補是早睡,每天不晚於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之於人體就相當於冬季之於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睡著了陽氣才能藏入身體,醒著陽氣浮於體外,這個時候睡覺了,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都補了。

  5、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裡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晚飯後,人的活動量會減少,為了避免食物堆積,應少吃點,並選擇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為好,肉類、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還有養胃、安神的作用,推薦老人可以吃些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

  6、活動手腳,多慢跑

  冬季保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機能。由於立冬後,天氣漸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鍛鍊專案的選擇也要因人而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能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等。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避免冷空氣的刺激,運動最好選擇在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以免誘發疾病發作。

  7、頸部、背部、腹部、腳要重點保暖

  這些部位都是容易導致人們在冬天生病的部位。頸部受涼,會發生頭痛、頸部痠疼等;背部受涼,例如現在還睡在涼蓆上的人,早上起來很多時候都會打噴嚏、鼻塞甚至引起感冒。

  腹部保暖是女生要做的重點保護工作。避免痛經,避免月經不調,避免受寒不適,腹部溫暖是關鍵;最後腳有著多個穴位,一旦寒冷不適,會導致身體出現條件反射,也出現各種問題。

  8、少食鹹,多食苦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加旺盛,從而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功能。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之陽氣。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迴圈,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

看過的人會看:

夏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相關知識
冬季健康常識有哪些
冬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
幼兒園春季健康常識有哪些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秋季健康小常識介紹
秋季健康常識有哪些秋季健康小常識介紹
冬季健康養生有哪些重要知識
男性秋冬健康常識有哪些
女性冬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秋冬季養生常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