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健康狀況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當代大學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這些心理疾病產生於各方面的原因,它不但會殘害人的精神還會給人的生理方面帶來嚴重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們的生活,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再加上生活富裕後飲食質量提高,人群逐漸肥胖化,這兩方面共同導致當代大學生健康狀況低下、身體素質下降。

  對此,我們做了當代大學生自身健康狀況的報告。

  二、研究方案 由於受研究條件和時間的限制,我們決定主要以浙師大的在校學生為目標群體進行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資料,並據此從大學生飲食情況、大學生的睡眠情況、大學生的身體情況、大學生的鍛鍊情況及其生活方式,這四個方面來分析資料,並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我們也對其中的一些人進行調,查訪問從中再發現一些其他的問題,為我們課題報告做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

  三、問卷調查的資料分析及相關結論一.大學生飲食情況 根據調查資料得出,在校大學生飲食情況是否規律的比例大體如下: 大學生的飲食情況***1*** 70.00 64.78 63.04 60.00 50.00 36.22 36.96 男 40.00 女 30.00 20.00 10.00 0.00 比較規律 不規律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 64.78的男生和 63.04的女生飲食比較科學。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男女生飲食規律程度比例大體相同,而且飲食科學的人數佔了大多數。

  根據以上資料,我們還應看到 1/3 的大學生飲食不規律。

  並且我們小組進行了個人訪問調查,根據這些調查可以從中反映出大學生在飲食方面不科學的問題包括:例如大多數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經常不固定。

  尤其是在被調查的大二和大一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沒有固定吃三餐的習慣,主要原因是沒時間。

  ***大一大二的同學其中的大部分理由是大家都爬不起,想睡覺就決定不吃早飯以節省時間。

  中午晚上由於大家的每天的課的安排不同,吃飯時間也就不同,一般情況下大家如果沒課的話就不打算吃了***。

  大三和大四學生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食堂用餐;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現象比較普遍,66.7的學生一週會去北門吃夜宵2-3 次。

  此外,我們組員更從“面對面交流”活動中瞭解到,無論男女,不管年級,大學生在夜宵上的支出佔飲食支出的 33.3。

  並且,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大家都有保持好身材的習慣,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體重,尤其是女生居多,有時會用節食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身材但是又抵擋不住美食誘惑,這就造成飲食失衡。

  同時,我們也瞭解到: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會選擇一週至少吃兩種以上的水果;多數同學都選擇了葷素搭配作為配菜,這些都是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

  針對以上的問題,希望大學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按時吃飯。

  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適可而止;不要盲目減肥,應該選擇合理的減肥方式,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二、大學生的睡眠情況 為了解在校大學生睡眠時間的多少,我們就請問你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多 少?這一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睡眠時間的比較10 小時以上 1.41 610 小時 32.39 少於 6 小時 66.2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如圖可知,有 66.2的同學會使用少於 6 小時的睡眠時間,32.39的同學睡眠的時間在 610 小時之間,而僅 1.41的同學睡眠的時間超過 10 小時。

  並且由問卷的第三題,關於大學生一般何時睡覺的問題,我們也統計出如下資料:2.78學生 10 點前睡覺,44.26學生在 10—12 點睡覺,45.72學生在 12—2 點睡覺,7.24學生在 2 點後睡覺。

  據我們深入瞭解,各年級學生晚睡或者是熬夜的原因各不相同。

  由問卷分析可知,大一學生主要忙於社團工作或是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大二學生,部分是因為學習,更多數的是將時間投入到網路遊戲***男生***,看電影、聊天上***女生***大三學生各種情況都有;大四學生普遍忙於社會工作兼職等等。

  由以上資料可知,我們大學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頻熬夜”的不良睡眠習慣。

  部分是由學習壓力,活動比賽需要產生的。

  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學生沒有把握好自己玩電腦的尺度,將自己泡在數碼產品的世界。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希望大學生能夠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合理規劃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讓電腦霸佔了自己的睡眠時間,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質量,讓身體得到深度休息,才能讓我們的健康由內而外。

  因此,大學生定要重視自身的睡眠。

  除了靠自己剋制外,學校可以適度的管管,例如可以規定大一不準帶電腦,晚上 10 點半熄燈並斷網等等,當然這些要制定得合理,畢竟大學裡的生活是靠自己的自覺的,別人不會來管什麼,但適度的管理還是要的。

  三、大學生的鍛鍊情況及其生活方式 對於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情況,我的調查結果如下 一週三四次,乃至四次以上 11.27 一週兩三次 47.89 一週一次,或者幾乎不鍛鍊 40.85 在調查資料中,有 47.89的同學一週鍛鍊兩三次,卻只有 11.27的同學鍛 ,甚至就幾乎不煉次數比較多,更有 40.85同學一週鍛鍊一次***想必是體育課***怎麼鍛鍊。

  根據小組人員深入分析資料得,男生主要將籃球、乒乓球為鍛鍊的首選。

  女生則更偏向於慢跑、瑜伽等健身方式。

  調查顯示,多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麼體育鍛煉的同學經常會出於亞健康狀態。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是要待提高的,大學生應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平時也要養成跑步的習慣,沒事的時候就和幾個同學一起運動運動,至於運動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了。

  還有我們建議學校對在校學生要求他們每學期都選體育課,這樣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

  四、大學生的身體情況 根據問卷結果提供的資料,同學們經常出現病狀情況如下圖所示 大學生經常出現的病狀 100.00 81.69 77.46 80.00 71.83 57.75 60.00 50.70 38.03 40.00 20.00 0.00 頭昏, 身體乏力, 胃不舒服 便祕等 亞健康狀態 月經不調 想睡覺 精神有些萎靡 消化問題 痛經 由以上圖表,不難看出,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

  其中,81.69學生和77.65學生存在經常性頭暈、身體乏力的情況。

  71.83學生總是覺得自己處於亞健康狀態。

  女生更是有超過半數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問題。

  結題反思 這次關於大學生身體健康情況的課題研究的成果很多。

  首先,我們小組成員從開題到結題,經歷了整個的調查研究過程,並最終呈上了完整的課題研究結果。

  我們在中間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少困難,比如收發調查問卷的不便,時間的緊迫等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制約了我們的發揮,但總體上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這對於我們,不能不說是一次挑戰。

  在我們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同許多學長學姐進行了愉悅的交流,嘗試著統計與分析資料,嘗試著從我們自己的視角解讀一個問題,試圖用創造性的想法解決這個問題,在選擇一種最佳的方式展示我們的成果。

  但從中我們感受最多的還是團隊合作精神的巨大力量,因為如此繁雜系統的工作,是任何人都無法在短期內完成的,但我們小組由組員積極參與、分工明確、任務落實有效,僅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相關的工作。

  這種團隊精神指導我們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為集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篇二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於完滿的狀態.這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與此同時,我們對健康也越來越關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我們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偏差.特別是我們大學生,可塑性很強又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現在大學生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存在著很多的心理問題.為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狀態,大學生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①適度運動,②全面均衡適量的營養,③保持心理健康,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⑤適時干預.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準:

  ⑴經驗標準,即當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己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己的經驗對當事人心理健康進行評定,

  ⑵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準,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斷,

  ⑶統計學標準,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⑷自身行為標準,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及正常標準.

  大學生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成因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異常表現.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⑴生活適應問題,

  ⑵學業問題,

  ⑶情緒情感問題,

  ⑷人際關係問題,

  ⑸人格與性教育問題,

  ⑹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會層面,②家庭層面,③教育層面,④自身層面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也許是受常規思維的影響,我也覺得

  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學習了這門課後,我對這件事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我主要是存在學業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進入大學後,要學習專業知識,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我們在理解和吸收上會越來越吃力,心情也會越來越煩躁,這時候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學習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大學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我們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這就涉及到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也很容易衝動.還有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爾虞我詐,極度的不信任.因此,我們要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己,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己,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篇三

  內容提要:如今,當代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而身體狀況也處於亞健康狀態,這些心理疾病產生於各方面的原因,它不但會殘害我們的精神,還會給我們的生理方面帶來嚴重的影響.因為,我們需要學習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瞭解自身的狀況.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是互相聯絡,互相作用的心理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

  大學生相關論文範文參考文獻

  #30340;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由心理障礙導致的生理障礙也時非常普遍. 二,開展大學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及大學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報告論文_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分析報告
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關知識
大學生健康狀況論文
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健康調查論文
大學生健康問題論文
女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文章
呵護學生健康成長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文章
大學生健康現狀分析論文
大學生健康現狀問卷調查報告
大學生健康現狀調查報告